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8-01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进一步阐释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为了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合理调适心理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高等学校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较为新兴的课程,已经在各高校有计划、多样化地开展起来,绝大部分高校由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并且在大一新生中全面开设,这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重视程度不够。与专业课程相比,心理健康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在部分高校中,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选修课,有的学校甚至未开设这门课程,甚至有些落后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太重要。
  (二)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混乱,且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上,缺乏具体的层级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少,授课班级的人数多,基本上采用大班教学形式,不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该课程教学中,且没有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表现出随意性较强,不够规范。
  (三)教材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版本较多,内容更新不及时,质量参差不齐,教材编排没有与高校大学生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跟大学生实际心理需求有差距,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四)传统学科教学特点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课教师有一些是兼任,不具备心理学相关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有些老师未接受到系统正规的专业性的学习和训练,容易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课堂教育变成以传授知识为主,传统学科教学特点明显,不仅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也使得一些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一)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依据教育部对该课程的要求,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从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通过采用专题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和成长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学生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了该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中应该着重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同时寻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调动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分享的积极性,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坚持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众多的心理问题,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有限的课时是无法解决的,因此,还需要向课外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根据学生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大限度使学生的成长受益。通过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有效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与其它学科课程的衔接,整合跨学科知识。在高校的各学科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如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合,与职业指导课程的结合等,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加深和拓展,而且能实现跨学科功能的互补,拓展其他学科课程的教育功能与目标。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对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不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对策,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以学生为本,回归实践的教育理念。
  (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目标, 不带有选拔的性质,所以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应强化其发展功能。以分数成绩来评价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得出的评价往往没有价值,它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采用通过发展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进行。
  五、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心理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多方结合,不断完善,要始终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争取把课程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帮助大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
  [2]陈龙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03).
  [3]刘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
  作者简介:李银春(1982-),女,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分析解读当前儿童医院设计的现状,遵循以儿童为本的设计原则,结合儿童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审美特点对儿童医院环境设计进行研究.
如何做好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当代高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加强和改进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与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但也面临着艰巨挑战, 主要表现为体制不顺, 重视不够, 质量不高, 艺术活动背离初衷,艺术教育非艺术化等方面。文章分析艺术教育的现状,在多种艺术的关联中, 获得对艺术的感受和领悟, 并能自觉理清艺术教育的分与合关系, 这样的艺术教育模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合力, 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艺术教育无论在
盼呀,盼呀,终于到了军训的这一天,坐在大巴上,我们已无心欣赏路上的美景,心早已飞到了少阳军训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安置好 Hope, hope, and finally arrived on the day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高校辅导员要胜任本职工作,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全面的业务能力,高尚的人格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7-01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其素质如何是关系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足够优势,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基于此,从
人力资源管理是各大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企业管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还直接关系着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和企业健康发展,而薪酬福利激励机制则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
文章从龟兹文化和舞剧《千泪泉》入手,从传承、发展、创作三方面对我国民族舞剧的创作进行了阐述。 Starting from the “Qiulizquan”, a cultural and dance drama, the a
声乐艺术是一种介于音乐领域与美学领域之间的艺术形式,声乐艺术涵盖了乐曲作品、优美歌词、音乐创作者与音乐表演者借助于音乐所要体现出来的真挚情感,而此种情感可打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