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评估视觉训练对缓减视疲劳,改善异常双眼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视光门诊就诊的有视疲劳症状、双眼视功能异常患者121例,男62例,女59例,年龄8~27岁,平均(15.5±5.2)岁.排除眼部疾病后进行屈光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按照诊断结果,进行9周的视觉功能训练,训练前后进行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相关检
【机 构】
:
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评估视觉训练对缓减视疲劳,改善异常双眼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视光门诊就诊的有视疲劳症状、双眼视功能异常患者121例,男62例,女59例,年龄8~27岁,平均(15.5±5.2)岁.排除眼部疾病后进行屈光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按照诊断结果,进行9周的视觉功能训练,训练前后进行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相关检查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通过视觉功能训练后,调节幅度(t=-9.015,P<0.01)、正相对调节(t=9.569,P<0.01)、负相对调节(t=-6.719,P<0.01)、调节辐辏/调节(AC/A)(t=-3.244,P<0.01)均显著改善.近外隐斜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6,P<0.01).调节滞后和远隐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合理的视觉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双眼视功能,其中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近隐斜、AC/A都有明显的变化,患者的双眼视症状、视疲劳症状明显缓解,但调节滞后、远隐斜没有明显的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玻璃体腔内套结法处理脱位至后玻璃体腔内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12例IOL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内复位固定后房型IOL,术后随访6~6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12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2~1.0,IOL位置在随访期间无改变.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肿,5例早期眼压偏低,2例
目的 观察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DS)治疗单纯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1例(35只眼)单纯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进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分析手术前后眼压的差异及术后各个随访期的手术成功率.随访期10~36月,平均(18.77±10.47)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5.57±4.92)mm
目的 应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Chandler综合征患者活体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特点.方法 对21例(21只眼)的Chandler综合征患者,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其活体角膜的各层结构,总结其图像特点.结果 共焦显微镜下Chandler综合征患者角膜有如下特点:(1)角膜上皮细胞及角膜基质细胞在共焦显微镜下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2)角膜营养不良是Chandler综合征患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在共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剂对高氧诱导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出生7日龄的C57BL/6J小鼠54只分为A(单纯对照组)、B(高氧诱导模型组)、C(丹参治疗组)3组,每组18只.B组与C组小鼠在氧气浓度为75%的环境中饲养5日,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与A组一同饲养.这三组小鼠分别在第12、14
Haag-Streit公司推出的新型光学激光生物测量仪Lenstar(晶星)900,是一个将高端激光和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直径、瞳孔大小、光轴的偏心率、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结合为一体的新型眼科设备.现就Lenstar的测量原理和临床应用最新进展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总结近年来原发性视神经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目前关于视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存在两种有分歧的意见:一是不治疗,因治疗有副反应,如继发性肿瘤、moyamoya综合征;二是采用放疗和化疗,可稳定并显著改善病情。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治疗,放疗成为首选。但视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对不同病人要进行个性化治疗。尽管放疗和化疗都可稳定视力甚至对于一些进展性的肿瘤可以提高视力,但对于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
目的 调查宁波市学龄前儿童散光的发病情况、散光性质及年龄分布的特点.方法 对1177名4~6岁儿童在自然瞳孔下(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用Canon RK-F1全自动验光仪检查散光度数和轴向.用国际小数灯箱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低常儿童进行光学矫正.结果 (1)学龄前儿童散光的发生率为50.17%,无性别差异.(2)低度散光(≤1.0D)发生率为38.83%;中度散光(1.25~2.00D)发生率
飞秒激光以其扫描的高精确度及安全性,在角膜屈光手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飞秒激光在屈光手术中主要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辅助角膜瓣的制作.以飞秒激光代替角膜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预测性以及生物力学稳定性.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ReLEx)代表了角膜屈光手术的最新进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飞秒激光角膜基质新型扫描模式也在探索中。
目的 探讨水平肌的斜行重置对外斜视V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不合并斜肌异常或斜肌亢进+1的外斜视V征患者经水平肌的斜行重置治疗后,观察其术前与术后的眼位、眼肌功能、双眼视功能等.结果 所有患者V征消失,双眼球运动无障碍,无旋转不适,5例有双眼视功能改善.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不合并斜肌异常或斜肌亢进+1的V征),水平肌的斜行重置矫正V征是有效的术式。
目的 评价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伤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经玻璃体切除治疗后段眼内异物伤患者64例64眼,对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BCVA)、异物大小、异物位置、外伤严重程度、手术时间、视网膜脱离(RD)与术后BCVA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经玻璃体切除术后BCVA≥0.1者50只眼(78.13%),≥0.5者18只眼(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