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48例,纳入本次研究的A组,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8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状态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6.438,tB=-7.425,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术后6个月=-0.892,t末次随访=0.160,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良率为70.83%,B组为71.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8.75±40.68)min,B组为(109.34±35.61)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57.82±51.40)mL,B组为(235.76±61.55)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9,P<0.05)。

结论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测定255例新确诊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PAC)、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水平,检查双侧肾动脉彩色多普勒及肾上腺64排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79例(70.20%),其中低钾血症24例(13.41
目的探讨改良STARR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7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患者入院当日所在月份的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Sehapayak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ARR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复工时间等手术情况的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DS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胸腺法新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保肝、抗炎、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法新与泼尼松龙。治疗前后观察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 DNA载量、感染和出血、好转率,以4周为观察终点。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血清T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ERCC1和BRCA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含铂类药物化疗,测定外周血ERCC1和BRCA1基因,观察ERCC1 Asn118Asn基因型和BRCA1 Ser1613Gly基因型的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苯扎氯胺(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对实验动物眼(新西兰白兔)角膜的影响,以评价苯扎氯胺对实验动物眼角膜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8只。一组为苯扎氯胺组,另一组是对照组。实验前及用药后3周、6周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河高度检测、非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和超声波角膜厚度测量。麻醉处死后用台盼蓝和茜素红联合染色,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算内皮细
目的:了解在职中、小学女教师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方法:由乳腺专科医师体格检查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钼钯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及切除物病理切片检查等.结果:乳腺疾病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