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日趋完善,普通高中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在不断地下降,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像以往那样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克服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和研究分层次教学理论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普通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实验
1.活动准备.本实验在高一学生中进行.实验班选择高一(5)班(40名学生),对照班为高一(6)班(40名学生).首先,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入学总成绩和数学成绩做系统的分析,并且从侧面理解学生的素质、能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给实验班单独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把学生现有的情况通过课件的形式详细地分析给家长听,并把实验的目的、计划方案、如何实施、可能出现的效果等一一为家长解读,并且采取现场答疑的形式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其次,通过一节班会为学生简单地阐述一下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举出大量的事实来说明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从而打消学生的自卑心理,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最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将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即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分层、回答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测评分层、评价分层、反馈矫正、指导分层等有效地结合起来.
2.实验过程.在整个实验期间笔者所上的每节课都是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实施.例如,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通过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①依据直线和圆的方程,能熟练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②能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③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且通过方程组的解来判断其对应关系;④会初步处理直线与圆相交时所得的弦长有关的问题;⑤灵活掌握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其中,C层次要掌握①②③,B层次要掌握①②③④,A层次要掌握①②③④⑤,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备课的时候,根据难易度共设有5道例题,其中,例题1、例题2、例题3为C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例题1、例题2、例题3、例题4为B层次的学生掌握,而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所有的例题并且能深刻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在课堂上的提问,也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在对例题1、例题2、例题3的分析中由于题目比较简单,主要提问C层次的学生,例题4的难度加大,所以要提问B层次的学生,而例题5不仅难度很大,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灵活,所以要提问A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来理解问题,并且获得提高,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上,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练习,因此要求C层次的学生做练习1、2、3,B层次的学生做练习1、2、3、4、5,而A层次要掌握1、2、3、4、5、6.最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分不同的层次,C层次做作业1、2,B层次做作业3、4,A层次做作业5、6.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从而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结论,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是让每名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使分层次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也应对同一个或同一群对象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数学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每一名学生最新发展区域的了解.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3.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必须唤起学生参与自己所属的层次和达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激励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等.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分层次教学才会起到作用.
4.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否则学生抵触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5.科学使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名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生动、真实的情景,降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主动学习的状态,图文并茂、色彩优美的课件吸引学生去思考.学生在网络的学习里亲自操作,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地参与网上测试.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6.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注意分层次教学中的问题,发挥分层次教学中的优势,就会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中数学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社会效应,分层次教学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实验
1.活动准备.本实验在高一学生中进行.实验班选择高一(5)班(40名学生),对照班为高一(6)班(40名学生).首先,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入学总成绩和数学成绩做系统的分析,并且从侧面理解学生的素质、能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给实验班单独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把学生现有的情况通过课件的形式详细地分析给家长听,并把实验的目的、计划方案、如何实施、可能出现的效果等一一为家长解读,并且采取现场答疑的形式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其次,通过一节班会为学生简单地阐述一下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举出大量的事实来说明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从而打消学生的自卑心理,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最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将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即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分层、回答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测评分层、评价分层、反馈矫正、指导分层等有效地结合起来.
2.实验过程.在整个实验期间笔者所上的每节课都是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实施.例如,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通过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①依据直线和圆的方程,能熟练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②能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③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且通过方程组的解来判断其对应关系;④会初步处理直线与圆相交时所得的弦长有关的问题;⑤灵活掌握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其中,C层次要掌握①②③,B层次要掌握①②③④,A层次要掌握①②③④⑤,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备课的时候,根据难易度共设有5道例题,其中,例题1、例题2、例题3为C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例题1、例题2、例题3、例题4为B层次的学生掌握,而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所有的例题并且能深刻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在课堂上的提问,也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在对例题1、例题2、例题3的分析中由于题目比较简单,主要提问C层次的学生,例题4的难度加大,所以要提问B层次的学生,而例题5不仅难度很大,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灵活,所以要提问A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来理解问题,并且获得提高,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上,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练习,因此要求C层次的学生做练习1、2、3,B层次的学生做练习1、2、3、4、5,而A层次要掌握1、2、3、4、5、6.最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分不同的层次,C层次做作业1、2,B层次做作业3、4,A层次做作业5、6.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从而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结论,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是让每名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使分层次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也应对同一个或同一群对象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数学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每一名学生最新发展区域的了解.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3.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必须唤起学生参与自己所属的层次和达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激励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等.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分层次教学才会起到作用.
4.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否则学生抵触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5.科学使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名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生动、真实的情景,降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主动学习的状态,图文并茂、色彩优美的课件吸引学生去思考.学生在网络的学习里亲自操作,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地参与网上测试.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6.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注意分层次教学中的问题,发挥分层次教学中的优势,就会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中数学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社会效应,分层次教学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