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梗塞早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于我院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32例观察组和32例参照组,予以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参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抑郁程度评分为(8.0±0.5)分,参照组为(15.0±0.5)分,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予以老年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常发于老年人。脑梗塞患者经临床治愈后,其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就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阻患者64例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经临床检查与诊断均确诊为脑梗塞。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32例观察组中,18例男,14例女,年龄在60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0.5)岁;32例参照组患者中,16例男,16例女,年龄在63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5±0.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包括抗感染、活血、营养脑细胞、抗凝、降颅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具体护理如下:(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营造一个干净、安静、舒适的环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合理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及光线。同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如若有呼吸道感染且痰液粘稠患者,则应适当予以患者雾化、吸痰处理,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隔离患者,避免发生呼吸道交叉感染;若有尿便失禁患者,应勤换洗与消毒床单、被褥等物品看,保证卫生干净;(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容易感到孤独寂寞,对疾病的治疗不抱任何信心,因此出现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认真听患者的倾述,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多鼓励与多关心患者,同时也建议患者家属多谅解与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3)安全护理。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等方面有所受阻,加之老年患者年纪较大,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如跌倒。因此,对于肢体偏瘫或意识障碍患者应予以专人陪护,设置护栏,避免患者跌倒或坠床。进行喂食时应谨慎细心,避免呛咳。此外,还应定期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坚持"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原则,结合患者日常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规律,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多食用果蔬青菜,避免高脂肪、油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5)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贴宣传标语等途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助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护理人员应详细、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塞的病因、治疗方法及疾病发展与转归,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治疗脑梗塞的同时同步治疗原发病。待患者出院后,应做好定期随访工作,适时予以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功能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特点予以合理的锻炼指导。在神经功能康复锻炼方面,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刺激患者的感官器官,如可以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刺激患者的听觉。对于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教会患者单音节发音,逐渐过渡到多音节发音,通过这样的锻炼加快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在日常生活能力康复锻炼方面,主要锻炼患者自理能力,如上下床、穿衣服、进食等。同时对于拥有基本自理能力的患者,可以适当安排其进行散步、练太极等活动,增加患者的生活乐趣;在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方面,主要训练患者的肢体功能,应在急性期安排早期训练,将患者偏瘫肢体置于功能位置,以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顺序为主,2个小时翻一次身,保持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待患者病情稳定时,先由简单屈伸动作开始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先站立后行走、坐位平衡等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加强患肢运动功能。
1.3疗效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评分标准[1]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具体标准为:(1)0至15分为轻型;(2)16至30分为中型;(3)31至45分为重型。日常生活能力根据Barthel指数[2]进行评价,其标准为:(1)小于40分为差;(2)在41至60分之间为中;(3)大于60分为良。应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3]进行评价运动功能情况,评定标准为:(1)小于50分者为严重;(2)在50至84分之间者为明显;(3)在85至94分之间者为中度;(4)在95至99分之间者为轻度。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判断患者抑郁程度,判定标准如下:(1)8至17分之间为轻度;(2)18至24分之间为中度;(3)大于24分者为重度。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4]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及抑郁程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15.5±0.5)分、(44.5±0.5)分、(60.5±0.5)分,参照组患者的分别为(11.5±0.5)分、(37.5±0.5)分、(45.5±0.5)分,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为(8.0±0.5)分,参照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为(15.0±0.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人发生脑梗塞时因其生理功能衰退,故难以自然康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功能。因此,单纯依赖临床治疗是不能正常恢复患者的原有功能协调模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5],脑中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重新组织或塑造其结构或功能,使其部分神经元再生。而康复介入越早,对患者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越好。由此可见,予以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其正常功能模式形成,并实现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同时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总而言之,给予老年人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雪婷.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5):124-125.
[2]刘威,张千,颜秋媚.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31-32.
[3]王跃军.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05):271-272.
[4]廖艳红,刘新华.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3):366-368.
[5]洪英.9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03):370-371.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梗塞早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于我院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32例观察组和32例参照组,予以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参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抑郁程度评分为(8.0±0.5)分,参照组为(15.0±0.5)分,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予以老年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常发于老年人。脑梗塞患者经临床治愈后,其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就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阻患者64例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经临床检查与诊断均确诊为脑梗塞。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32例观察组中,18例男,14例女,年龄在60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0.5)岁;32例参照组患者中,16例男,16例女,年龄在63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5±0.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包括抗感染、活血、营养脑细胞、抗凝、降颅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具体护理如下:(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营造一个干净、安静、舒适的环境,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合理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及光线。同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如若有呼吸道感染且痰液粘稠患者,则应适当予以患者雾化、吸痰处理,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隔离患者,避免发生呼吸道交叉感染;若有尿便失禁患者,应勤换洗与消毒床单、被褥等物品看,保证卫生干净;(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容易感到孤独寂寞,对疾病的治疗不抱任何信心,因此出现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认真听患者的倾述,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多鼓励与多关心患者,同时也建议患者家属多谅解与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3)安全护理。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等方面有所受阻,加之老年患者年纪较大,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如跌倒。因此,对于肢体偏瘫或意识障碍患者应予以专人陪护,设置护栏,避免患者跌倒或坠床。进行喂食时应谨慎细心,避免呛咳。此外,还应定期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坚持"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原则,结合患者日常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规律,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多食用果蔬青菜,避免高脂肪、油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5)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贴宣传标语等途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助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护理人员应详细、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塞的病因、治疗方法及疾病发展与转归,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治疗脑梗塞的同时同步治疗原发病。待患者出院后,应做好定期随访工作,适时予以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功能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特点予以合理的锻炼指导。在神经功能康复锻炼方面,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刺激患者的感官器官,如可以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刺激患者的听觉。对于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教会患者单音节发音,逐渐过渡到多音节发音,通过这样的锻炼加快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在日常生活能力康复锻炼方面,主要锻炼患者自理能力,如上下床、穿衣服、进食等。同时对于拥有基本自理能力的患者,可以适当安排其进行散步、练太极等活动,增加患者的生活乐趣;在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方面,主要训练患者的肢体功能,应在急性期安排早期训练,将患者偏瘫肢体置于功能位置,以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顺序为主,2个小时翻一次身,保持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待患者病情稳定时,先由简单屈伸动作开始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先站立后行走、坐位平衡等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加强患肢运动功能。
1.3疗效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评分标准[1]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具体标准为:(1)0至15分为轻型;(2)16至30分为中型;(3)31至45分为重型。日常生活能力根据Barthel指数[2]进行评价,其标准为:(1)小于40分为差;(2)在41至60分之间为中;(3)大于60分为良。应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3]进行评价运动功能情况,评定标准为:(1)小于50分者为严重;(2)在50至84分之间者为明显;(3)在85至94分之间者为中度;(4)在95至99分之间者为轻度。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判断患者抑郁程度,判定标准如下:(1)8至17分之间为轻度;(2)18至24分之间为中度;(3)大于24分者为重度。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4]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及抑郁程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15.5±0.5)分、(44.5±0.5)分、(60.5±0.5)分,参照组患者的分别为(11.5±0.5)分、(37.5±0.5)分、(45.5±0.5)分,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为(8.0±0.5)分,参照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为(15.0±0.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人发生脑梗塞时因其生理功能衰退,故难以自然康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功能。因此,单纯依赖临床治疗是不能正常恢复患者的原有功能协调模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5],脑中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重新组织或塑造其结构或功能,使其部分神经元再生。而康复介入越早,对患者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越好。由此可见,予以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其正常功能模式形成,并实现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同时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总而言之,给予老年人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雪婷.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5):124-125.
[2]刘威,张千,颜秋媚.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31-32.
[3]王跃军.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05):271-272.
[4]廖艳红,刘新华.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3):366-368.
[5]洪英.9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03):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