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迟满足任务看儿童期热执行功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qi251305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迟满足任务是热执行功能研究的一项经典范例。本实验采用延迟任务和选择任务来判断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我们研究表明降低延迟满足任务中刺激的形象具体性,减少任务情感度卷入,3岁儿童与4岁儿童的等待时间均逐渐延长。在等待时间里,4岁儿童比3岁儿童更懂得使用策略来降低情感卷入,表明4岁儿童比3岁儿童能发展更好的热执行功能。这说明3 4岁是儿童热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
  【关键字】延迟满足任务 热执行功能 冷执行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115-02
  一、问题的提出
  执行功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整体上讲,执行功能指的是涉及对思想和动作进行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
  过去的研究把执行功能当成单一的认知结构。随着工作记忆理论发展的需要,对执行功能进一步分离的愿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Baddeley提出了双任务协调、提取策略转换等不同的执行功能。
  由于执行功能的重要性和概念的不确定性,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包括采用儿童博弈法、反向择物法、延迟满足任务等方法。
  延迟满足这一观念的起源可追溯至弗洛伊德,但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形成,米歇尔(Walter Mischel)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相关研究,并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自我延迟满足的基本范式。
  Cournoyer和Trudel研究表明,自我调节的延迟满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儿童4岁时出现,并能预知他们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和社交能力。Mischel等人对自我延迟满足的未来影响所作的跟踪研究表明,4岁、5岁时做到延迟满足的儿童,在十余年后,父母对其在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应对挫折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评价。所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有研究报名,从3岁到4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发展重要时期;但不同类型的执行功能在发展趋势上有所不同。3-4岁是冷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采用儿童延迟满足任务研究与此相对应的热执行功能的发展,不仅可以确定热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还可以探讨年龄特征隐含的心理机制,从而进一步了解整个执行功能的发展。由此,探讨热执行功能的重要发展变化时期。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的降低延迟满足任务中的“热”度或增加“冷”度,检验儿童是否也会不断增加等待的时间。我们假设:在延迟满足任务中,无论是降低刺激的形象具体性,还是提高延迟满足任务的认知标准,都会使儿童增加等待时间。
  二、方法
  (一)被试
  从学校附近安城幼儿园随机选取健康儿童20人,男女比例为1:1,均为独生子女。按3岁和4岁分为两个年龄组。其中,数据有效的为12人,见表1:
  (二)材料(1)奶糖若干,每个被试一个大果冻,作为实物。(2)奶糖,大果冻的放大照片(与实物大小、形状、颜色等相同)。(3)奶糖,大果冻的简笔画(与实物一样,除了没有颜色)。(4)哨子若干、秒表一个。(5)放置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柜子在幼儿观察室里面。
  (三)设计
  本实验拟采用2(年龄:3岁、4岁)X3(情景:实物、照片和简画的呈现)的被试间设计。情景为自变量。因变量均为儿童从开始参加实验到吹哨实验终止或圆满结束单独在实验窒等待的时间。
  1.指导语
  (1)主试与儿童熟悉,教儿童吹哨:①小朋友,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啊?②现在哥哥(姐姐)有事出去一下,你在这里等哥哥(姐姐)回来,如果你不想等的话,就吹哨子(吹哨子状),这样子的话,哥哥(姐姐)就会回来的了。好不好啊?(2)主试给儿童呈现一颗糖:小朋友,你喜欢这一颗糖吗?(3)主试再给儿童呈现大果冻①小朋友,你喜欢这大果冻,还是之前的那一颗糖啊?②小朋友,现在咱们继续玩游戏,不过这次的游戏可是有糖吃的哦,好不好啊?
  现在哥哥(姐姐)有事出去一下,如果你能等哥哥(姐姐)回来的话,你就可以得到这大果冻(呈现大果冻);如果你不想等的话,就吹哨子叫哥哥(姐姐)回来,不过,这样你只能得到一颗糖(呈现一颗糖)。
  (4)提问若干问题来了解儿童是否已明白游戏规则。
  2.程序
  本实验分为两个环节:前测实验和正式实验,实验程序相同。
  首先将两个年龄组的被试随机分配到三种不同的呈现情景。实际组为在实际呈现情景中的所有被试,照片组为在照片呈现情景中的所有被试,简画组为在简画呈现情景中的所有被试。
  在儿童同意情况下,由主试将其带入观察室,此外,还有奶糖若干,实物照片和简笔画各一张。首先呈现一颗奶糖给实际组的被试,在儿童回答喜欢之后(绝大多数儿童会给出肯定回答,给出否定回答的儿童则不再继续实验,主试将中止实验的人数记录下来)再呈现大果冻,当儿童表示更喜欢大果冻时(绝大多数儿童会选择大果冻,对于个别的儿童选择一颗奶糖则不再继续实验,主试将中止实验的人数记录下来),主试把一颗奶糖放在儿童用手拿得到的地方,大果冻被放在儿童用手够不着的柜子上。接着告诉儿童主试自己有事必须出去一下,如果儿童能等到主试,那他可以得到大果冻。假如儿童不想再等待了,儿童吹哨子就可以请主试回来,但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能得到一颗奶糖而不是大果冻。主试通过提问题,直到确认儿童充分理解了这项活动后,才离开观察室,開始实验。
  对于照片组的被试,与实际组步骤相同,主试按顺序先后呈现一颗奶糖和一颗大果冻,在得到儿童两次肯定的回答后,将一颗奶糖放在儿童伸手可拿到的地方并隐藏好,并在藏糖的相同位置呈现奶糖的照片。接下来的步骤与实际组相同。
  对于简画组的被试,与照片组的步骤相同,只是用简笔画代替照片。   主试离开观察室后,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儿童在观察室中的行为,如果儿童安静等待,则记录他们的等待时间和延迟等待的策略,20分钟后主试回来给予较高奖励;如果儿童克制不了自己的冲动,出现主动伸手够奖赏物、实物照片、简笔画的行为,或者哭闹时,视为实验结束并记录时间。主试马上回到观察室给予儿童较低奖励,并将其带出。
  由于被试的安全问题等客观原因,目前我們只选取了少量被试进行了前测实验和正式实验。在前测实验中发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选取的被试由于其父母均为知识人员,家庭教育良好,因此被试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反映了被试本身的特殊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就将等待时间定为20分钟,这样就避免了等待时间的“天花板效应”,保证了正式实验的有效性。
  3.结果
  表2:在不同情景中不同年龄组的幼儿的等待时间如下(分钟)
  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测试儿童在实际呈现组中等待时间很短,平均只有8.39分钟,在照片呈现组中的平均等待时间10.30分钟,而简图呈现组中等待时间最长,达到14.36分钟。
  实验中典型被试的观察记录
  4.结论
  (1)降低延迟满足任务中刺激的具体形象性,减少任务情感度卷入,即减少任务“热”度,间接提高任务“冷”度,3岁儿童与4岁儿童等待时间均逐渐延长。
  (2)在等待期间,4岁儿童比3岁儿童更懂得使用策略来降低情感卷入,表明4岁儿童比3岁儿童能发展更好的热执行功能。这说明3-4岁是儿童热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
  (3)无论是3岁还是4岁的儿童的等待时间都比预期的长,显示他们的执行功能控制比预期的要强。
  5.讨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测试儿童在实际呈现组等待时间都很短,平均只有8.39分钟,而在照片呈现组的平均等待时间达到10.30分钟,简图呈现组中等待时间最长,达到14.36分钟。由此可见,在延迟满足这种执行功能任务中,情感卷入多则难度大,情感卷入少则难度低。
  从实验的观察来看,无论是3岁还是4岁儿童都能等待较长的时间,他们的执行功能控制比预期要强,此结果与同类实验有差异。我们认为这与被试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系。特别是呈现的两位儿童的父母对儿童的感情、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水平很高,因此,这些儿童能够更好的抑制自己情绪冲动,对“热”的控制较好。
  从表3、表4我们也可以看到,4岁儿童在等待过程中,她看诱惑物的次数比较少,而且4岁儿童比3岁儿童更会运用策略调节情绪,3岁儿童更多的是静静的等待,而4岁儿童会四处走动以分散注意力,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由此可见,4岁儿童比3岁儿童更懂得使用策略,其认知加工水平略高于3岁儿童。
  我们通过前测实验发现,无论3岁儿童、4岁儿童超出了类似实验平均时间,这和以往的结果有差距。所以,鉴于选取被试的地区差异和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将正式实验的等待时间由以往研究的15分钟延长到20分钟。
  6.本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1)被试的选择具有特殊性,均为安城幼儿园中的儿童,不具有普遍代表性。这些被试的家庭教育比较好,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理解力比预期的好。
  (2)实验环境的干扰性。为了实验需要而找的经过改造的“较符合”的观察室,缺少了一个幼儿观察仪,室内空间有些空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被试注意力分配,间接延长了被试的等待时间。
  (3)主试经验较为缺乏,在前测中使用了较多的被试。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找到足够的被试,所以未能用统计工具来进一步分析结果以证明假设。
  【参考文献】
  [1] Mischel,W.,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班级中占据重要的导向作用,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抓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让整个班级充满爱的氛围,营造浓郁的学风,是初中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字】和谐班级 关爱学生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190-01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初中化学课堂,成为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改革、提升化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初中化学顺利完成从传统课堂向多元课堂的转变,能够帮助构建更和谐的教学氛围、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民主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帮助教师弥补高难度实验难以展开的缺憾,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构建更全面的知识系统。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摘要】 自广东省高中英语考试改革以来,英语听说与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英语新课标也对学生在高中階段应达到的听说能力做出了调整。故事复述往往是考生在英语听说考试中最容易失分的部分,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之间英语听说成绩的差距。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听说考试 故事复述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需要着重发展高中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整合能力,提高其对文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以及思考和感悟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积累的语文知识,拓展课内外阅读数量,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审读课文主要内涵、指导学生深入赏析古代诗文、拓展课外阅读和培养阅读习惯等,更
【摘要】 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国家教育培育的重要目标,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同时还与家庭、社会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加强中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在中学整体的教育计划中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本文针对德育管理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德育管理 中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
【摘要】 初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在大量生活经验和自然基础上高度突破总结得出的规律。作为物理学科入门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尊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起来,并乘着从生活中出发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开展教学,破除传统教学中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割裂的现状,而是让初中物理富有生活化气息和趣味性。对此,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这些在改革之初无疑都是令人欣喜的。但是,由于对新理念的误解,或教学中操作失当,过分突出对教材的“重组”,有些教学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造成了语文教学在“散乱的活跃”中失去它本该有的价值的局面。笔者认为,就新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既要摒
【摘要】针对高一学生在初学高中物理过程中存在的“高台阶”问题,通过“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探寻困扰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物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  【关键字】问题导学 策略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99-03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就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
【摘要】 本文拟就在材料题现有作答模式下,于教学实践中以快捷、有效的解题方式来培养、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  【关键词】 材料解题 通史应用 能力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96-010  解答历史材料题,基本遵循阅读、分析、提取、组答的解题步骤。文中所举例题,在2016—19年被多地质检卷命题采用,能力考查涵盖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内容是为重难点部分,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對这些古代文化填鸭式的传输给学生,则很难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与他们相去甚远的古代语言文化内涵。因此,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课文时,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展现古文言文的魅力,调动学生自主积极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以提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