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zho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 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 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 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 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的读,再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写作的前提。他既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獻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解剖实验课中,因民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本人认为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及调适,培养学习解剖学实验课的兴趣。  【关键词】解剖学 实验教学 兴趣 心理学  随着教育改
人们说学习初中物理到学习高中物理是一次大的飞跃,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飞跃,也是从单因素简单逻辑到多因素复杂逻辑的飞跑。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高中物理难学是大多学生的同感。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改变上都进了一大步。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及综合性,都要学生用相当多的时间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获取和整理知识。可以看出,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创新与变革,教学目标已经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需要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的探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下,閱读教学已经不单单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夯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全向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于当前形势,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变革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打破原有教学体制的限制,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提高个别化教学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且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那么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好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 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之中,教与学将是一片阳光明媚。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激励方式有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在焊接大军当中人数所占比例较多,但高技能焊接人才所占比例却很少。为解决此问题,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我们认为中职生除了狠抓基本功、刻苦训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焊接理论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如果在焊接过程当中只动手、不动脑、没有悟性,焊接水平永远提不高,白白浪费焊条等资源,就业能力很低。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 焊接综合水平 提高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
【摘要】数学有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注重数学知识性、应用性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文化内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气息.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文化修养和数学能力共同提高.  以浙教版教材为例,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在阅读材料栏目中有选择地介绍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中外数学家故事、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用
摘要: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为了应付课程和考试只能对课本上的只是死记硬背,而近几年的数学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偏离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数学的学习更加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题灵活多变,许多学生因为没有进行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经常感觉在数学题里遇到死胡同,这能死记住一个题种的解题方法,然后题题套搬,这样一来题型一旦灵活性强,便无可奈何。因此,在数学一定要培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