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认为道家的思想强调的都是“个人主义”。这一学派无论是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还是方法论都主张的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一种“不争”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思想。“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言论既可以看出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派别它希望可以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要,另一反面也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是让人人之间减少利益关系,以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我认为,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实际上是政治领域最伟大的结晶。
一、“个人主义”产生的背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道家的“不争”思想并不是产生于富足太平的和谐盛世,而是产生于战火连绵的春秋战国。在这样一个战争年代,争强好胜理应是社会的主流,那么道家的“不争”思想又怎么会产生,甚至成为诸子百家中极为重要的一派呢?马克思曾经说过,“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分析到,这是在这样一个战乱年代,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社会上的矛盾突出,再加上“井田制”的崩溃,使得老百姓们迫切需要和平安稳的环境生存生活。老子看到了这样一个上层需要战争统一和下层需要安逸生活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如果老百姓们想要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就必须要先通过战争来统一,但是这样的方法又不是广大老百姓所希望的。这就迫切需要一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道家变就对这样一个棘手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子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之所以各国年年征战实际上已不是为了满足群众的生活了,而是统治者们自身贪念的驱使。他精准的看出,要想使老百姓过的安逸快活,实际上并不需要有一个特别大的统一的大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也不应当是国土面积的大小和居民的数量。因此。他提出了“小国寡民”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在他看来,占一个国家比例最大的不是士族阶级,而是广大的劳动阶级,这些劳动阶级实际上主宰者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不去主动争夺地盘,安于自己的一隅之地,那么就将不会有战争爆发,没有了战争,老百姓们就将会过上很好的日子,满足了劳动阶级“可怜”的希望。而且满足了老百姓的激情,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给自己谋福利,因为一旦整个社会中最具有生产力的阶级运动起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将成功。所以说,老子这样的一个思想伟大的解决了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想让各个国家互相都放弃军事斗争,安于自身建设,在当时那样一个战乱年代实际上过于理想化,是很难实现的。他要求统治者具有很高的素养和胸怀,真正能为老百姓着想。因此,道家的这种“无为,不争”的思想也是被看做是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
二、“个人主义”的伟大作用
正如老子自己所认为的一样,“让群众感觉不到政治存在的政治是最好的政治”一样,老子这样的一种“个人主义”在政治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不仅解决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还为“民主主义”的政治方向探明了道路。它还对个人处世的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1、 对政治发展的重要作用
道家思想的诞生实际上一开始并不是为了民众所服务的,而是为了获得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的使用,成为一个国家主流思想而服务的。因此,道家的思想就很具有政治性,它的政治性作用就十分显著。老子的这种“个人主义”并不是不需要统治者、不需要国家这样一个体制来规范,而是特别需要统治者,特别需要社会国家提供的环境。之所以说“无为而治”指的是统治者在统治时要少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群众的行为,但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的是,少制定并不代表不制定,少制定是与多制定相比较而存在的。从这两反面来讲,统治者在“无为而治”就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的是“多”与“少”,“无为”与“有为”。说白了也就是,想让老百姓们感受不到政治的存在,就必须得让老百姓们先感受到政治的存在。老子这样的一种说法,既让老百姓们感受到了统治者的“爱民”,一片为民之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又能够让统治者们获得一定的统治权力,并且能够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定和谐,受老百姓欢迎。所以说,道家的这样一种“个人主义”在政治上的作用是巨大且精美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时,道家的这一思想,前提必须是统治者们能够主动放弃对领土、人民的追求,只安心于自身的发展。这也需要统治者们具有很好的思想素养,在当时的战国年代,与那种环境下,的确是很难获得实施。
2、 对个人的哲学思考
既然说是“个人主义”,那么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来说就会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人会有疑问,“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人人都是朋友的观点是有点相左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老子的这一思想恰恰是形成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做法。“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发展,但是个人的发展是无法离开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个人的进步一定能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只关注与自己的发展,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减少,这种交流的減少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个人的进步,但也正是这样的少接触,也将会避免大量的不和谐因素出现。现代社会的许许多多问题实际上不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过泛的结果吗?所以老子要保证一个国家有足够的生产力去生产建设,有着相对稳定地社会环境,“个人主义”就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发展,一方面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进步,而且对于他人来说也能够使自我分工明确,提高整个发展效率。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道家的“不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崇尚“个人主义”的思潮。同时作为一种政治观点,这样的一种思想又一定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只不过随着道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日趋没落,它的这样一种思想更多地被看成一种哲学或者是民间思想。但实际上,我们要站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来理性的分析这样的一种“个人主义”,才发现,这样的一种思想的确是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一、“个人主义”产生的背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道家的“不争”思想并不是产生于富足太平的和谐盛世,而是产生于战火连绵的春秋战国。在这样一个战争年代,争强好胜理应是社会的主流,那么道家的“不争”思想又怎么会产生,甚至成为诸子百家中极为重要的一派呢?马克思曾经说过,“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分析到,这是在这样一个战乱年代,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社会上的矛盾突出,再加上“井田制”的崩溃,使得老百姓们迫切需要和平安稳的环境生存生活。老子看到了这样一个上层需要战争统一和下层需要安逸生活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如果老百姓们想要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就必须要先通过战争来统一,但是这样的方法又不是广大老百姓所希望的。这就迫切需要一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道家变就对这样一个棘手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子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之所以各国年年征战实际上已不是为了满足群众的生活了,而是统治者们自身贪念的驱使。他精准的看出,要想使老百姓过的安逸快活,实际上并不需要有一个特别大的统一的大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也不应当是国土面积的大小和居民的数量。因此。他提出了“小国寡民”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在他看来,占一个国家比例最大的不是士族阶级,而是广大的劳动阶级,这些劳动阶级实际上主宰者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不去主动争夺地盘,安于自己的一隅之地,那么就将不会有战争爆发,没有了战争,老百姓们就将会过上很好的日子,满足了劳动阶级“可怜”的希望。而且满足了老百姓的激情,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给自己谋福利,因为一旦整个社会中最具有生产力的阶级运动起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将成功。所以说,老子这样的一个思想伟大的解决了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想让各个国家互相都放弃军事斗争,安于自身建设,在当时那样一个战乱年代实际上过于理想化,是很难实现的。他要求统治者具有很高的素养和胸怀,真正能为老百姓着想。因此,道家的这种“无为,不争”的思想也是被看做是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
二、“个人主义”的伟大作用
正如老子自己所认为的一样,“让群众感觉不到政治存在的政治是最好的政治”一样,老子这样的一种“个人主义”在政治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不仅解决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还为“民主主义”的政治方向探明了道路。它还对个人处世的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1、 对政治发展的重要作用
道家思想的诞生实际上一开始并不是为了民众所服务的,而是为了获得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的使用,成为一个国家主流思想而服务的。因此,道家的思想就很具有政治性,它的政治性作用就十分显著。老子的这种“个人主义”并不是不需要统治者、不需要国家这样一个体制来规范,而是特别需要统治者,特别需要社会国家提供的环境。之所以说“无为而治”指的是统治者在统治时要少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群众的行为,但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的是,少制定并不代表不制定,少制定是与多制定相比较而存在的。从这两反面来讲,统治者在“无为而治”就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的是“多”与“少”,“无为”与“有为”。说白了也就是,想让老百姓们感受不到政治的存在,就必须得让老百姓们先感受到政治的存在。老子这样的一种说法,既让老百姓们感受到了统治者的“爱民”,一片为民之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又能够让统治者们获得一定的统治权力,并且能够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定和谐,受老百姓欢迎。所以说,道家的这样一种“个人主义”在政治上的作用是巨大且精美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时,道家的这一思想,前提必须是统治者们能够主动放弃对领土、人民的追求,只安心于自身的发展。这也需要统治者们具有很好的思想素养,在当时的战国年代,与那种环境下,的确是很难获得实施。
2、 对个人的哲学思考
既然说是“个人主义”,那么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来说就会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人会有疑问,“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人人都是朋友的观点是有点相左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老子的这一思想恰恰是形成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做法。“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发展,但是个人的发展是无法离开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个人的进步一定能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只关注与自己的发展,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减少,这种交流的減少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个人的进步,但也正是这样的少接触,也将会避免大量的不和谐因素出现。现代社会的许许多多问题实际上不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过泛的结果吗?所以老子要保证一个国家有足够的生产力去生产建设,有着相对稳定地社会环境,“个人主义”就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发展,一方面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进步,而且对于他人来说也能够使自我分工明确,提高整个发展效率。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道家的“不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崇尚“个人主义”的思潮。同时作为一种政治观点,这样的一种思想又一定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只不过随着道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日趋没落,它的这样一种思想更多地被看成一种哲学或者是民间思想。但实际上,我们要站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来理性的分析这样的一种“个人主义”,才发现,这样的一种思想的确是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