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质文明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很重要的,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的形象和价值,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作用。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直接影响到校园的氛围的营造。本文针对蓝天学院如何更合理的将植物与校园环境完美结合,提出了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景观 植物 设计
1.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校园景观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多校园都在规划建设中,江西蓝天学院也不例外。在有一个校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个校区。新校区更注重“环境育人”的思想,单在选址上就在瑶湖湖畔,那一带空气新鲜,空气湿度也良好,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但蓝天学院的景观设计中,对植物配置还不够重视,简单的将植物配置理解为植花栽草,植物景观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仅仅为喷泉、小品、建筑等的陪衬;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移栽到校园中,并不考虑树冠的形体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道路旁的绿化带不考虑人流量。以上是蓝天学院的景观配置中存在的误区。追求过分整体的园林景观,而忽略功能性和科学性。校园中求真湖畔的一座小桥反复加建了好几次,就是因为在设计初期,没有考虑到人流量,致使桥旁小路的绿化带被踩踏,露出光秃秃的黄土地。既不经济,也不美观。种类单一的植物材料,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景致单调;设计手法老套,使蓝天学院的校园景观与其他学院并无很大的不同。从美观性来说,也是不够的。
2.研究的意义
景观化的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在美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养成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性格。
2.1美化校园
在校园中,大量的硬质建筑形成轮廓挺直的建筑群体,而绿化却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二者结合可以丰富校园建筑群体的轮廓线,成为美丽的校园景观,学生在林荫下行走,也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2.2陶冶情操
绿色的的校园,可以舒缓学生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人们可以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交流情感,增加校园的和谐。绿色的植物还可以给人以生机、鼓舞和振奋,陶冶人们的思想和情操。
2.3调节环境小气候
据测定,盛夏林地绿荫气温比裸地低3~5度,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合理配置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净化有毒气体,阻挡粉尘飞扬,通风和防风等作用。
3.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校园绿化建设要考虑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也要体现出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1大门与围墙的环境绿化设计
学校大门靠显露的位置,除了供出入和警卫外,还有装饰和审美性,其绿化可布置花坛、树木、喷泉等,两边可配灌木和花草。蓝天学院院墙为砖石钢筋墙,可采用垂直绿化的形式,在围墙周围种植具有吸盘的攀援性植物,如:凌霄、常春藤、地锦等。
3.2干道
干道既是校内外交通要道和联系各个分区的绿色通道,也常是不同功能分区的分界线。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是多样的,结合南昌的气候特点,多选常绿的树种,如:香樟。人行道绿带里可选择耐阴的山茶或者杜鹃等。
3.3行政管理区绿化
行政办公楼是学校的主要建筑之一。这里的环境绿化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的。蓝天学院的行政办公楼前的绿化面积不多,只是在行政楼前象征性的点缀了一小处景致,突出了主体建筑的艺术美。
3.4教学区绿化设计
蓝天学院的教学楼的东西两侧都种有常绿树木和花灌木,但是却离教学楼较远,到了夏季,树木不能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也调节不了教室内的小气候。这个是需要改进的,应该种植较高大的落叶乔木。而在实验楼附近的树种,要选择抗污的树种,如夹竹桃、蚊母等。
3.5生活区绿化
学生宿舍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因此,需要考虑室内外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而蓝天学院的绿化离宿舍大楼却在5米左右,低矮楼层的采光是明显不够的。而一楼的绿化却没有按时修建,采光不好不说,还致使夏天的蚊虫较多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应该充分考虑室内外的采光,并在楼区附近铺设践踏性草坪,并适当的设置石凳、石椅等小品设施,供学生室外学习或休闲。
3.6体育活动区绿化
学校体育活动区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远离教学区和行政管理区,而又靠近学生生活区的地方。可选用常绿乔木、灌木进行空间分隔。球场附近的植物要选用主干高大挺拔且萌发力较强的树种。
结论
校园景观的植物配置是当前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校园景观环境,是学生在求学当中很重要的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景观,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以配置为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的校园景观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稿 异化劳动部分(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稿 需要、生产、分工部分(马克思)
[2]《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
[3]《美学散步》(宗白华)
[4]《美的历程》(李泽厚)
[5]《考工记》、《园冶》、《长物志》、《髹饰录》、《西马》
[6]《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7]《美学原理》(北大出版 夜朗)
[8]《中国美学思想史》
[9]《现代设计美学》(章益国)
[10]《设计美学》(徐衡醇)
[关键词] 景观 植物 设计
1.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校园景观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多校园都在规划建设中,江西蓝天学院也不例外。在有一个校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个校区。新校区更注重“环境育人”的思想,单在选址上就在瑶湖湖畔,那一带空气新鲜,空气湿度也良好,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但蓝天学院的景观设计中,对植物配置还不够重视,简单的将植物配置理解为植花栽草,植物景观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仅仅为喷泉、小品、建筑等的陪衬;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移栽到校园中,并不考虑树冠的形体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道路旁的绿化带不考虑人流量。以上是蓝天学院的景观配置中存在的误区。追求过分整体的园林景观,而忽略功能性和科学性。校园中求真湖畔的一座小桥反复加建了好几次,就是因为在设计初期,没有考虑到人流量,致使桥旁小路的绿化带被踩踏,露出光秃秃的黄土地。既不经济,也不美观。种类单一的植物材料,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景致单调;设计手法老套,使蓝天学院的校园景观与其他学院并无很大的不同。从美观性来说,也是不够的。
2.研究的意义
景观化的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并在美的思想中潜移默化养成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性格。
2.1美化校园
在校园中,大量的硬质建筑形成轮廓挺直的建筑群体,而绿化却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二者结合可以丰富校园建筑群体的轮廓线,成为美丽的校园景观,学生在林荫下行走,也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2.2陶冶情操
绿色的的校园,可以舒缓学生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人们可以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交流情感,增加校园的和谐。绿色的植物还可以给人以生机、鼓舞和振奋,陶冶人们的思想和情操。
2.3调节环境小气候
据测定,盛夏林地绿荫气温比裸地低3~5度,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合理配置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净化有毒气体,阻挡粉尘飞扬,通风和防风等作用。
3.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校园绿化建设要考虑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也要体现出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1大门与围墙的环境绿化设计
学校大门靠显露的位置,除了供出入和警卫外,还有装饰和审美性,其绿化可布置花坛、树木、喷泉等,两边可配灌木和花草。蓝天学院院墙为砖石钢筋墙,可采用垂直绿化的形式,在围墙周围种植具有吸盘的攀援性植物,如:凌霄、常春藤、地锦等。
3.2干道
干道既是校内外交通要道和联系各个分区的绿色通道,也常是不同功能分区的分界线。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是多样的,结合南昌的气候特点,多选常绿的树种,如:香樟。人行道绿带里可选择耐阴的山茶或者杜鹃等。
3.3行政管理区绿化
行政办公楼是学校的主要建筑之一。这里的环境绿化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的。蓝天学院的行政办公楼前的绿化面积不多,只是在行政楼前象征性的点缀了一小处景致,突出了主体建筑的艺术美。
3.4教学区绿化设计
蓝天学院的教学楼的东西两侧都种有常绿树木和花灌木,但是却离教学楼较远,到了夏季,树木不能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也调节不了教室内的小气候。这个是需要改进的,应该种植较高大的落叶乔木。而在实验楼附近的树种,要选择抗污的树种,如夹竹桃、蚊母等。
3.5生活区绿化
学生宿舍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因此,需要考虑室内外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而蓝天学院的绿化离宿舍大楼却在5米左右,低矮楼层的采光是明显不够的。而一楼的绿化却没有按时修建,采光不好不说,还致使夏天的蚊虫较多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应该充分考虑室内外的采光,并在楼区附近铺设践踏性草坪,并适当的设置石凳、石椅等小品设施,供学生室外学习或休闲。
3.6体育活动区绿化
学校体育活动区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远离教学区和行政管理区,而又靠近学生生活区的地方。可选用常绿乔木、灌木进行空间分隔。球场附近的植物要选用主干高大挺拔且萌发力较强的树种。
结论
校园景观的植物配置是当前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校园景观环境,是学生在求学当中很重要的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景观,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以配置为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的校园景观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稿 异化劳动部分(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稿 需要、生产、分工部分(马克思)
[2]《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
[3]《美学散步》(宗白华)
[4]《美的历程》(李泽厚)
[5]《考工记》、《园冶》、《长物志》、《髹饰录》、《西马》
[6]《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7]《美学原理》(北大出版 夜朗)
[8]《中国美学思想史》
[9]《现代设计美学》(章益国)
[10]《设计美学》(徐衡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