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油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也是温家宝总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该市抓住学习实践活动契机,带着感情搞活动,联系实际抓发展,使践行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市干部的自觉行动,催生了一个个令人感叹的加快推进灾后重建的“江油速度”。
江油速度:三天搞定一个大项目
江油市副市长何思文的《工作日志》见证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大的困难也要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干”。
2008年12月14日星期天晴
上午:与建设局、国土局、工业开发区的同志一起到攀长钢总部听取项目介绍。
下午:根据攀长钢提出的选址方案,前往实地查看。发现该地块存在距居民点太近、涉及企业太多、拆迁量大等问题。
晚上:相关人员开会讨论选址方案。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阴
上午:前往新址实地考察,攀长钢表示满意。
下午:与攀长钢座谈研究项目细节:新址土地使用性质、价格及测绘工作开展时间。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阴
上午:召集国土局、建设局、工业开发区、山河镇相关负责人等研究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攀长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17日落实地块使用性质,国土局一周内做好项目测绘工作、明确成本地价、拆迁补偿标准等,25日前算出地价、完成立项,确保2009年2月1日进场。
江油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营造了同心同德思干,凝心聚力实干的氛围。“5·12”地震后近9个月以来,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快重建、推动发展,规划实施灾后重建项目2808个,目前已开工建设371个,平均不到一天就动工实施一个项目。
群众感情:“忙”成为干部工作常态
近日,看到攀长钢新厂选址工作顺利推进,江油市副市长何思文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为第二天要召开的会议作准备。一份材料迟迟未到,他拨通了青莲镇党委书记文阁的电话。
接完电话,文阁对工作人员发火了:“哪个负责这件事?就是今晚不睡觉,也得给我按时送到!丢掉推进重建的大好机遇,会给明年工作造成更大困难!”
地震至今,青莲镇已有两名干部因工作不到位受到严处。
两个月前,温家宝总理来到江油市考察时,提出“加快重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要求。
两个多月来,江油市干群认真学习、领会、实践,形成了共识:重建工作不仅要加快,而且能加快。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和灾后重建特殊支持政策,为江油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目前,江油市已有16个投资上千万元项目竣工,6个投资逾亿元项目去年底开工,20多个项目正加紧洽谈,部分已达成意向性协议。以项目促发展,成为江油“加快”的路径。全市干部拧成一股绳,项目包装、立项、建设、投产各环节快马加鞭,统筹城乡工作迅速推进。
各乡镇也在争分夺秒。有1.5万人的方水乡,今年各项援助、补贴和投入高达1亿元。乡长朱丕国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抓住机遇,把多年来想干、该干却未干的难事一一干成。
“大年三十了,招商局局长还带人在外协调项目,他家里人起码有半个月没看到他了!”招商局干部如是说。何思文递过来的名片上依然写着商务局长。虽然破格提拔为副市长已4月有余,他却始终抽不出时间去印新名片。
恢复重建:“快”也是在践行科学发展
江油市青莲镇党委书记文阁感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发展的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使群众的实际困难早一点得到解决。
震后8个多月以来,江油市10万余户农房重建户中,已开工建设9.9万多户,占应建户数的98.8%。近30万群众在春节之前搬进了新建的永久性住房。
震后仅用半年时间,攀长钢、川矿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目前,全市1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恢复生产,产能达到震前水平70%。
恢复重建、加快发展不仅要“快”,而且要“好”。市场迫使江油市尽早淘汰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今年年底前,14家小水泥廠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江油市委书记易林满怀信心地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搞好灾后恢复重建,我体会最深的是,‘快’也是在践行科学发展。随着全市推动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政策措施日益完善和有效实施,我们坚信,江油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