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因素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高职学生自身弱点和认知偏差是影响其就业心理的主观因素。本文从认知心理、情绪心理、杜会心理和矛盾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作为参考。
  关键词:高职;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钟小立(1979-),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510900)谢国创(1980-),男,广东广州人,从化市职业技术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0920)
  
  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但是,连续几年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经济危机、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等因素对面临就业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严峻的就业形势冲击着高职学生就业的心理,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客观因素,自身弱点和认知偏差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主观因素。
  
  一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种类繁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认知心理
  高职学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由于自我认知不准确,学生出现自负、自卑、怯懦和冷漠等心理。
  自负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鹜远,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舒适等作为选择条件,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同时,有的毕业生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塌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自卑心理也是高职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一些高职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无法很好地向用人单位展现自我,错失良机,或因成绩、学历、性格等某方面缺陷而丧失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觉得事事不如他人,从而不敢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
  怯懦心理是由于胆小、脆弱或自卑的性格所致,这容易造成学生在就业面试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或者过于谨小慎微,表现不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冷漠往往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表现。由于没有正确的态度,一旦受到挫折就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进而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这些心理容易造成自我同一性的混乱,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出现混乱、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追求受到他人和同伴群体影响,出现多方面的心理失衡,进而盲目从众、攀比和逃避等。这是不利于就业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因素。
  
  2 情绪心理
  主要有三大情绪心理: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理。就业是高职学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市场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岗位等多元因素组合的职业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们最为困惑的难题。
  (1)由于家庭因素或生源地地方要求,就业去向是回生源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或学习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差,或在学校受到过处分等等,使学生容易产生悲观隋绪心理。
  (2)不满情绪心理受具体个人的关注点和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如对家庭经济条件产生不满、对户籍限制不满、对就业单位环境不满、对同学不满等等。
  (3)不少高职学生在面对选择和诱惑时难以适从,或对职业期望过高,或急于求成地希望尽陕落实就业单位,或付出努力却未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等等,都会导致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焦虑和烦躁甚至恐惧的心理。
  3 社会心理
  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等)、学校因素(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同学的影响等)和社会因素(社会职业地位、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职业对求职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对高职学生就业时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的大肆宣传,在“个人价值”衡量中存在的偏激评价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忽视自身个体特性与自我创造性,形成个人取向的从众心理。另外,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人能力以及机遇的不同,加上高职学生正处青年时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不能积极、客观、正确地分析自身情况,容易出现攀比心理。择业中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总想找一份优于他人的完美工作,最终导致失败。
  
  4 矛盾心理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高职学生在充满选择与竞争、困惑与迷失的就业过程中出现矛盾心理,包括期望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的矛盾心理和就业风险与冒险心理的矛盾。前者是期望与现实、本我欲求和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愿望,调节和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就业时产生阻抗心理,眼高手低,对初次职业多持失望和判断的态度。由于许多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多为企业,而企业的发展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巨大,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加上目前许多企业的职工下岗,都使学生对工作多了一分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是很多学生希望拥有稳定的工作,又能够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于是冒险心理萌生。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冒险带来的艰辛和可能成功的乐趣常常困扰着学生。这种情况属于后者。
  
  二 对策
  
  1 加大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招生同等重要,应建立招生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提高就业率。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工作条件的改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录用工作的法律法规。应探究和开展高职学生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分布工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宏观的政策指导,开设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规划和设计就业方向、就业策略。模拟各类招聘场景,对学生进行实景训练,提高学生的面试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2 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在择业时,高职学生要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自主择业和终身学习,克服依赖心理,调整期望值,发挥专业所长,主动适应社会,正确认识自我,在正确择业观指导下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活动,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分析高职学生就业的心理,既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也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广泛了解社会。使学生在择业时对人生有规划,将就业区域选择的范围扩大,并能充分认识学校与社会、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臥乎和、积极的心态进行职业选择。
  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咨询工作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摆脱困境,排除危机,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有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助于他们正视自我,实事求是,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有助于他们正确面对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时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情绪调节,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成功就业。
  3 增强高职学生将来就业的竞争能力
  (1)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高职学生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学生的显著特色是动手能力强,要转变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讨论、情景教学、模拟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大赛和社会调查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感性认识水平,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双证’制度。高职学生除了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外,还应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相关专业技能水吧取得专业任职资格证书,符合“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要求,能使高职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社会岗位角色。
  
  三 结束语
  
  就业是高职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把学生就业井能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培养目标,了解学生就业心理并以此对学校的教学进行调整,从现实出发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指导,让学生牢固树立起“依托专业技能、服务社会需要,参加市场竞争、勇于创业奋斗”的择业观念,这必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就业与发展。
  
  责任编辑 王祝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