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中指导学生过低碳生活?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社会都在倡导过低碳生活。作为班主任,如何发挥班集体的圈子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低碳生活,做低碳生活的自觉践行者?请各位老师谈谈您的具体做法。
  
  给练习本一个“重要位置”
  吉林省蛟河市庆岭镇庆岭金城小学/赵春梅
  
  那天,我无意中发现一本扔在垃圾桶里的练习本,打开一看,有的一整页只写了几行字,有的页码还是一片空白。我想:这样扔了多可惜啊,一定是学生误扔的。于是,我把它捡出来,找到了本子的主人。当我把本子递到主人手中的时候,他却很惊讶地说:“老师,您怎么把我扔到垃圾桶里的本子捡回来了?”我说:“这本子没用完怎么就扔了呢?”他漫不经心地说:“我不想用了。老师,您要想用就留着用吧,我还有很多本子呢!”
  我拿着这个还可以用的练习本,却找不到愿意用它的学生。我想:虽然一个本子不值多少钱,但浪费是不能用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这些孩子生在衣食无忧的年代,他们没有节约意识。浪费一个本子是小事,可这种浪费行为在孩子的意识里所留下的影响不是小事,今天小小的浪费很可能成为他们日后挥霍无度的潜因。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在教室里给小小的练习本一个“重要位置”。于是,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练习本收展角,组织学生把自己用过的练习本都收放在一起,并根据学生上交练习本的数量给予积分(本子正反两面都用的双倍积分),定期评比,并予以相应奖励。要求是每页纸必须充分利用,无浪费现象,同时本子保存完好,无卷角、掉页,而且字迹必须工整。这一评比活动,促使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练习本。
  在课间的时候,我时不时去翻看那些练习本,学生们也经常去翻看,无论谁有浪费迹象,都逃不过大家的眼睛。现在,谁都舍不得把练习本扔进垃圾桶了,而且每页都写得满满的,许多学生连本子的背面都写满了字。
  期末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在评比之后把用过的练习本整理好卖给收废品的,他们望着手里的小钱,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您的办法真好。”
  在学生心中树立有效用纸的意识,就会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节约的习惯。
  
  可爱的粉笔帽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王林波
  
  再过五分钟就要放学了,如果今天不能及时订正孩子们作业中的错误,就得等到下周一了。我急急忙忙地赶到教室,向美术老师说明缘由,要来了宝贵的5分钟。拿起粉笔,我准备用红粉笔提示最容易出错的笔画时,才发现彩色粉笔盒中仅有的红粉笔头已经短得很难拿在手中。糟糕!去领粉笔已经来不及了。
  突然瞥见的一个水彩笔帽让我眼前一亮,这是前几天一个孩子捡到的,一直没人认领,静静地待在讲桌一角已经好几天了。真没想到,粉笔头戴上这顶小帽子还挺合适的。“这一笔在竖中线上写”,“这一撇不能出头”,“右上的一点不能忘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经过红粉笔的描画之后,显得格外醒目。孩子们开始改错了,我看着手中这戴着小帽子的粉笔头会心地笑了:这顶可爱的粉笔帽作用可真不小!
  周二的语文课上,我教孩子们书写生字,他们认真地写着。我走到孩子们中间,欣赏着他们的作品。
  无意中,我发现第一组的好几个孩子使用的铅笔都很短小,而且都戴着顶小帽子,再看看其他几个小组,也都有不少孩子在使用带有小帽子的铅笔头书写。顿时,我想起了上周五自己使用的那顶戴着小帽子的粉笔头。回到讲台,我注意到那个原本装满铅笔头的小木盒已经空荡荡的了。以往每次带一年级,我都会准备一个小木盒放在讲台上,因为总有孩子不断捡到铅笔头却没人认领,没过多久就会把小木盒装得满满当当的。而今天,小木盒里却空空如也。
  面对着空荡荡的小木盒,看着孩子们书写时那认真的表情,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粉笔头不好用了,老师给它戴上顶小帽子又可以使用了;铅笔头不好用了,戴上顶小帽子不也能用吗?原本已经“下岗”的铅笔头戴上帽子,就又重新“上岗”了。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想:用心书写,今天他们每个人的作业都会很漂亮。
  
  步行上学更安全
  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衡成荣
  
  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大门开在一条叫“军民街”的小巷内。每天上学、放学时门口接送学生的家长络绎不绝,经常有拥堵现象。碰上个别冒失鬼,摩擦、碰撞就免不了,学生安全问题让人头疼。教师值班、疏通人群,方法都用了,但收效甚微。因为家长要接送孩子,你总不能不让他们接送吧?万一因为不让接送而出了安全事故,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可这学期,更麻烦的事来了。破产的宝应宾馆被改造成了县政府宿舍楼,而宾馆的大门也开在军民街,与我们学校的大门在同一条巷子里。那里现在正在装修,一个月后县委书记和县长就将入住。那时,这条小巷将会更拥堵。
  谈起这个话题,校长的话音里充满了忧虑,请班主任帮忙来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将孩子送到路口就行了,尽量不要将孩子送到巷子里。
  我们商量了好久,觉得采取强制措施肯定不行,“一刀切”的方式反而会引起家校矛盾。刚好国家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于是我决定从这里入手。
  我给学生上了一节“低碳生活伴我行”的主题班会课,从向大家介绍低碳生活说起,然后谈自己的做法,接着请学生谈谈应该如何低碳生活。
  李钢说:“低碳生活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家里要少用燃气热水器,提倡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清洁卫生。”
  朱颖说:“夏天应该少开空调,多用扇子。”
  戴伟说:“应该多乘坐公交车,少坐小轿车、摩托车。”
  ……
  对于同学们的发言,我都给予了肯定,接着话题一转:“同学们,你们上学时是怎么来的呢?是坐公交车、小轿车、摩托车,还是骑自行车、步行?”
  有同学说:“我爸爸每天都骑摩托车送我,方便快捷。”
  有同学说:“我爸爸每天都开小轿车接送我,速度快,而且冬暖夏凉。”
  我追问:“为什么不坐公交车呢?或者骑自行车、步行?”
  “公交车太慢了,不方便。”
  “骑自行车,爸爸妈妈担心不安全。”
  “我家太远了,步行要迟到的。”
  等他们安静下来,我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大家不能只顾着自己方便,就不顾‘地球妈妈’的感受。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提倡低碳生活,提倡少坐小轿车、摩托车,多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出门。每天上学、放学时,我都看到很多同学是坐小轿车、摩托车来的,车辆一多,巷子经常发生堵塞。这不仅仅是不低碳环保的问题,还涉及安全问题。”学生都不作声,静静地望着我。
  “老师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想不想听?”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
  “其实,如果你的家离学校不远,你完全可以步行来上学,既锻炼身体,又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如果家离学校较远,你可以让爸爸妈妈将你送到巷子口,然后步行到学校。等到你们长大些,可以自己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学,到了巷子口就步行进来。这样巷子里就只有你们步行,没有车辆进出,既响应了低碳生活的号召,又让我们上学、放学更加安全,不是两全其美吗?”学生纷纷点头。
  仅仅说服了学生还不行,我们趁热打铁,通过家校通、《告家长书》向家长发出了号召,提倡低碳生活就从让孩子在巷子里步行开始,既低碳了,又安全了。我们还在巷子的两头竖起了两块牌子:“接送孩子请留步!”
  号召发出不久就收到了成效,现在“军民街”变成了步行街。据说县委书记、县长他们也准备在巷内步行,响应低碳倡议呢!
  
  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
  汝州市蟒川镇任村学校/靳增果
  
  现在的学生,生在福窝里,长在蜜糖罐里。你给他说节俭,他不但烦,还会反过来笑你老土,反驳说:“如今国家都提倡消费拉动内需了,你还要节俭,你out了!”
其他文献
将泡泡糖含在嘴里,咀嚼几下,鼓起腮帮子,就能吹出梦幻的泡泡,因此,泡泡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兴致好时,他们还会和小伙伴们比赛吹泡泡糖,看谁吹的泡泡最大。  别看泡泡糖和口香糖长得很像,但它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早在有历史记载前,人类就会咀嚼天然香乳胶,从中取乐。后来,这些胶质演变成了现在的口香糖。但泡泡糖的诞生距今还不到100年,是美国费城一个名叫懷特·迪默的会计误打误撞而发明的。  22岁那
在新课改走过十年历程的节点上回顾过往,一个不断被追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高效?  全国各地都在探索高效课堂的建设,试图能找到一个支点,撬动问题巨石,突破高效课堂建设的瓶颈。然而记者通过数月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和教学管理者在探索这一路径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课堂的技巧和模式,没有真正参透新课改的理念,导致误入忽视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的歧途。  新课改是要通过对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转变,构建
“优秀的教育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变得更优秀。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人为本,以学为本,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着力建设高效课堂,让每个孩子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把自然人打造成合格的社会人,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的冯恩洪先生在日前教育论坛上的这段讲话引起大家的共鸣。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课堂
摘要: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本地区植被茂盛、树种多样、农作物丰富的自然优势为依托,以本校美术师资雄厚、艺术氛围浓郁为基础,以亲近自然、培养艺术情趣为目标,构建了“标本图画”校本课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日,教学多媒体运用来辅助教学正以其庞大的课堂容量与空间、知识传输渠道的多样化,成为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最优途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多媒
摘要:简要介绍了POCT的概念、特点、技术,及在运动生化检验中的实施。  关键词:运动生化学;即时检验;运动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1-0106-03    How to implement POCT in kinetic biochemical tests  LI Song-bo1,GAO Yan-hua1,CHANG Ping
【摘 要】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备受关注,而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外部董事制度的建设。文章对中央及各地方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的相关披露信息进行了大样本统计,从外部董事制度实施、任职情况和个人特征三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外部董事制度;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教育界同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使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以“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为核心目标,在创建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大力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本土化的教育经验,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要走的教育创新之路    我是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从大学毕业、走上教育岗位
在儿时的老屋处,总是忍不住要想起往事来。跟城里的妻儿说起40年前的乡村生活,很是新鲜,我也很有兴味。其中,关于半夜担水的故事,引起了寻找老井的冲动。找了砍刀,铁锹,披荆斩棘,一路汗水,终于打通了到老井的路,见到了久违的老井。  老井,几乎被我忽略。如今的农家,或装有自来水管道,或房前屋后打了深井,一个杠杆压一压,井水汩汩流淌,再也不见水桶与扁担,蓄水的缸也自然没了。这些物件的消失,让我记忆中的担水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基本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这样的课堂就称得上是“安全的”课堂。为了创建这样的课堂,教师有意识地营造一种非胁迫性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非胁迫性的课堂气氛这个提法,我是在一位美国学者撰写的有关课堂管理的书上见到的。  所谓非胁迫,即“不威胁,不强迫”。比起我们所倡导的“诗意课堂”“春风课堂”“百花园课堂”“亲如一家课堂”,“营造非胁迫性的课堂气氛”这个口号似乎太
培训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濮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郭力众    培训是由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要想让培训活动取得成效,也必须双方共同努力。  从培训者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针对性。目前的培训可以说是花样繁多,内容也涉及很广,如一线普通教师的业务学习、骨干教师的培养、名师进修、班主任的管理培训等,不一而足。但是,无论何种培训,培训者或是组织者,首先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这是培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