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行为,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探究价值与实践意义。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与共同作用,但最终都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本着为了学生发展的态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理想。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課堂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提问。如何来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深入研究教材,是有效提问的前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一定质的提问,就无法保证学生通透地理解文本。为了使提问有效,教师就必须注重对教材的研究。通过研究教材,明确提出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有专家认为,研究教材,要尽力地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具体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彻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及重难点,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中包含的情感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和帮助。
   二、问题要有调动性
   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我们不妨这样来设问:这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诗篇,通过文章中的描写,我们能感觉到刘兰芝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女性,正是千万男子所追寻的,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爱情悲剧产生呢?你能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谈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爱情悲剧吗?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学生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热烈交流起来。
   三、难易得当,由浅入深
   在教学《祝福》一课时,在讲解结束后,笔者曾给学生提出问题:“《祝福》这篇小说的题目有着深刻的含义,大家知道是什么含义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一脸茫然。笔者在听学校其他老师的公开课时,听到其他老师的提问却是截然不同:“祝福是一个吉祥的词语,但是《祝福》却是一篇悲剧小说,为什么课文中的祥林嫂那么可怜,鲁迅写的小说名字是《祝福》呢?鲁迅想要“祝福”什么呢?”学生一下子炸开了锅,回答很积极,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四、兼顾全面,留出时间,是有效提问的保证
   在课堂提问中,我们会遇到学生站起来说“我不会”;或是教师提问后,学生处于沉默状态。此时,教师应该适当等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间。对于语文教学,有时得到答案远远不如思考过程和方法重要。课堂提问不能急于求成,也无法急于求成,教师要有耐心。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问”出趣味,“问”出精彩,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思维,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崔国明.课堂提问,问于何处?[J].语文建设,2014,(3):35-37.
   [2]陈菊春.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2):72-73.
其他文献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就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这就叫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合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期刊
【摘要】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环节中,“问题链”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凸显名著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名著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和探讨更加结构化、体系化,更适合学生去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让名著教学的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字】问题链;教学法;初中名著;教学应用   “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将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逐渐加深难度与层次,来形成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的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写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
期刊
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品德习惯、生活态度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还能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稳步开发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
期刊
《学记》中有这样的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组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碰壁中找出路,在问题中找策略,在反思中求进步。当然,我也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中,一开始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缺乏整体认知,未切实关
期刊
【摘要】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发展的深圳,大量工厂的兴起,吸引了中国各地的乡村青年。他们为“找口饭吃”而背井离乡。而在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工厂中,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青年男女的恋爱往往出现令人唏嘘的一面。在邓一光先生的笔下,有这样一段故事,渗透了作者对身处其中的人物的真切期望。故事以菜作为线索,将各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菜;家;男人;女人
期刊
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指出,思维导图就是借助图像、线条、文字、符号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脑的潜力。本文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早期阅读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提炼关键信息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阅读内容,提炼
期刊
摘要: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而单独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不能忽视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学生只有把文章读透学懂,才会在习作时驾轻就熟。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谈习作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教学点。“写”这一语文的基本教学点当然是指学生的習作教学。我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
期刊
在很多优秀作文中,整句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复,或用特殊的句式连排,或古诗词的连用,或段与段的整句对应等等,使得这些优秀作文多姿多彩,摇曳纵横,妙笔生花。   一、古诗文连用整句   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
期刊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仅用40个字,便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秀美风光和山间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在诗歌之美中,最重要也最难欣赏的是意境美。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因此,对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