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有力打击了奢侈腐败之风,尤其是以往“大手大脚”的公款消费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八项规定”的出台限制了公款消费,也即抑制了内需,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将通过2015年我国消费数据和理论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公款消费;内需;经济增长
  2015年刚刚过去,根据商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达到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全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首要动力,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处于领跑位置。
  在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有一种论调认为,“八项规定”等反腐利剑客观上影响了社会消费,尤其是餐饮等行业受波及严重。但实际上通过2015年1-11月中国银联的大数据:大众餐饮银联网络消费笔数占比为96.7%,较2014年提升0.7个百分点;餐饮业整体消费强度为434元/笔,较2014年下降5.4%,其中大众餐饮消费强度为349元/笔,较2014年下降5.3%。说明目前居民大众餐饮消费频次显著提升,消费强度(单笔消费金额)逐步回落。也就说目前消费的主体是大众消费,公款消费等非正规消费形式正在逐渐淡出消费主体范畴内,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增长更多得需要依赖内需的发展,毕竟当下外需低迷,全球经济发展迟缓。
  但是现实是否与理论相符呢,下文将从理论上对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公款消费的简单定义
  公款消费,顾名思义即用公款进行消费的行为。广义的公款消费包括生产性公款消费和生活性公款消费,后者以“三公”消费表现最为突出。而本文的公款消费也主要指后者,也即狭义的公款消费。需要注意的是,公款消费需要区别对待,必要的公款消费是应该而且必须的,毫无疑问起积极作用;而本文讨论的公款消费增长主要指不必要的公款消费,其作用是好是坏就值得商榷了。
  二、公款消费真能扩大内需吗?
  首先,简要分析下前文观点的看似合理之处。根据需求理论,公款消费的增长,将增加预期收入/开支,从而增加需求,即所谓扩大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如图所示,初始的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于点A(Q,P)达到初始均衡。公款消费↑,预期收入/开支↑,需求↑,供给曲线S不变,需求曲线由D右移到D’,S与D’于点A’(Q’,P’)再次达到均衡。即需求由Q右移到Q’,即公款消费增长扩大了内需。反之则得:限制公款消费抑制了内需。
  但是,上述分析只是静态的分析,即其他条件不变下的分析,也就忽视了公款消费增长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正是这影响导致了公款消费不一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公款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的极度扩张,将直接减少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减少众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居民的消费。也就是说,公共消费的增长以居民消费的减少为代价,公共消费增长对扩大内需未起实质性作用。
  其次,公款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的极度扩张,致使政府支出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大增加,而用于生产的部分则大大减少,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整个社会付出的机会成本巨大。公款消费的增长以政府投资的减少为代价,若将内需简单分为消费与生产两部分,公款消费增长对扩大内需仍未起实质性作用,甚至得不偿失。
  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公款消费的增长只是对居民消费的替代、对政府投资的替代,并未有实质性的扩大内需。而当前限制公款消费造成的内需萎缩、经济减速只是短期内因被替代的居民消费、政府投资尚未补充回来,而在长期内则不会存在。
  三、公款消费对经济方面的其他不利影响
  公款消费不一定能扩大内需,也就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公款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的极度扩张,将对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公款消费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由于公款消费使用的是公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用了还想用”,公款消费的主体对价格的涨跌并不感兴趣,需求的价格弹性很难发挥作用,经济对价格的敏感性较差,价格竞争机制不是很灵,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更大发挥。
  其次,公款消费增长易引发通货膨胀。公款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的极度扩张,易引发财政赤字的形成与扩大;如果以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易造成货币超发,引发不必要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
  第三,公款消费增长易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公款消费中,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普遍存在着高档消费、奢侈品消费等现象,不仅对社会民众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助长了社会奢侈之风,更严重误导了市场与投资,致使其偏向于奢侈品等行业,而真正具有创造力与成长空间的行业反而得不到投资,造成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简言之,公款消费及其增长对经济方面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得到限制。反言之,限制公款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解放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将在长期促进经济增长。
  四、公款消费对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
  除经济以外,公款消费还对社会的其他方面起着种种不利的影响。
  首先,公款消费易造成贪污腐败。政府官员借公款消费之便利,行贪污腐败之事实大有人在,通常以高档餐饮、星级酒店、台挂历等形式,巧立名目、投机取巧,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牟取私利大行其道,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政府形象受损,政府公信力大为下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其次,公款消费易引发不良社会风气。正如上文所言,公款消费中,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普遍存在着高档消费、奢侈品消费等现象,对社会民众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致使社会民众热衷于追求奢靡奢侈,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更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公款消费对其他方面的种种不利影响,都将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增长,不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因此,有必要限制公款消费及其增长。即限制公款消费有利于经济增长。
  五、总结
  总之,笔者的观点是公款消费是否真实扩大内需不得而知;但抑制公款消费则有利于经济增长及其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由利己性驱动并制约的、进而互利的市场应是自由的,由市场中的个体自由选择、自主决策、自己承担后果;而政府的职能则应限制在: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的环境,且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要求政府以独立经济个体的身份间接引导、协调、弥补市场个体的行为。(此即为我心目中的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
  抑制公款消费显然有利于这样的政府职能的实现。而当前我国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政府“放权”,而抑制公款消费、尤其是不必要的公款消费显然符合当前经济现实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这样一种自由市场的实现还有赖于政府在制度与法治两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抑制公款消费也应该放在制度与法治层面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唐梅,刘玉华,陈朝斌. 我国公款消费现状及遏制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其他文献
重婚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各国立法均规定重婚为无效婚姻的事由,我国也不例外。《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禁止重婚。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2月14日的有关批复明文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一、重婚的构成  重婚是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即一个人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
期刊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将企业按照企业控制方、规模、存续期分类,探究了银行集中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运用改进的Fazzari(1988)模型对2004-2014年275家上市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其中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与年轻企业受银行集中影响较大,该结果支持信息基础假说。  关键词:银行集中;融资约束;信息基础假说  一、引言  关于银行集中能否改善企业融资约束一直以来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凝聚科学发展新共识,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思想基础。要加快长兴科学发展,必须深入
一在中国也享有盛名的日本中国史学家西岛定生,在晚年热心提倡以册封体制为枢轴的东亚世界论。战前日本于明治时代后,领先于中国和朝鲜走上了西欧化道路,一时成为亚洲中的先
现代公共行政要求公共行政主体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调节和弥补市场机制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等基本伦理价值的不足,所以公共行政制度设计和公共行政行为要合伦理化。
尽管当前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认清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夯实企业自身管理基础,建筑市场仍然有拓展空间。首先,中国城市化进程乃大势所趋,不可能因阶段性政策而逆转。随着中
上初一的时候,清明节,我回了趟老家。  那是我记忆中第二次扫墓,要爬高高低低、连绵起伏的小山,弄得体弱的我上气不接下气,因此下午我只好呆在家里。恰好院子里有一些黄花梨树苗等着与大地“亲密接触”,于是,我就和伯娘一起,找了一块地种树。  我们每人拿了一顶草帽,像模像样地戴在头上。顿时,一股农民伯伯种田的干劲儿冲上心头。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提着树苗,大摇大摆地向那块地进发。  伯娘手握锄头,身体微微后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基金行情的逐渐好转,基金作为一种居民投资理财的新方式,在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居民投资意识相对缺乏的甘肃平凉地区悄然走俏,居民存款出现向基金分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