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根据教学经验,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笔者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让学生观察它的漂浮;然后缓缓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让学生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又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学生是比较抽象的,笔者在教学中设计2个有关大气压强的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加强学生的分组实验
实验应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引起学生在认识、理解、技能和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并增强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要控制组员人数,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可以熟练地使用实验器材,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实验规律。
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加强课外小制作的开展
物理跟生活紧密联系,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的联系是实验教学的目的。在当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常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重要途径。物理课外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的实验。小制作是完全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而成的能够对生活有用的实验。它们能够加深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有不少学生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就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证明,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是灵活运用实验的功能,创设学习物理的环境。即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在有效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发展能力,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实验中学)
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根据教学经验,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笔者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让学生观察它的漂浮;然后缓缓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让学生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又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学生是比较抽象的,笔者在教学中设计2个有关大气压强的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加强学生的分组实验
实验应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引起学生在认识、理解、技能和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并增强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要控制组员人数,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可以熟练地使用实验器材,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实验规律。
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加强课外小制作的开展
物理跟生活紧密联系,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的联系是实验教学的目的。在当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常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重要途径。物理课外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的实验。小制作是完全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而成的能够对生活有用的实验。它们能够加深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有不少学生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就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证明,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是灵活运用实验的功能,创设学习物理的环境。即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在有效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发展能力,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