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挪架、领落架到代理架的思考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武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创新使武术焕发着生命力,武术像一棵苍劲的大树,不断萌发着新的枝桠,从最初纯粹的搏斗概念,再逐步把拳术与《易经》的阴阳理论及中庸、理学等哲学理论糅合,发展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太极拳的产生,这一漫长的过程,是一代代武学家不断探索、研究、实践的结果。
  
  一、“太极圣地”——赵堡镇
  
  太极拳最重要发源地之一的赵堡镇,是当今太极拳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之一。它地处中原,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因春秋时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此而得名。赵堡镇自古习武风气浓厚,隔黄河与千古名刹少林寺相望,在浓郁深厚的中原文化滋润之下,体现着中华古文化丰富内涵的太极拳在这片热土上扎根、传承、发展、创新。其中清代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年)所创的和式太极拳、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李景颜所创的忽雷架太极拳均源于此,使赵堡镇彪炳于太极拳史。
  
  二、腾挪架、领落架与代理架
  
  1.赵堡镇拳界中所流传的拳术有三种不同的称谓——腾挪架、领落架和代理架。腾挪,即跳跃挪动、闪展奔放之意。领落,即左右对称、上下起伏之意。在和兆元后人和有禄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中,对代理架解释为“技理相合”,即拳术与理论有机融合。在赵堡拳界,公认和兆元的代理架影响最大。到目前为止,腾挪架与领落架在赵堡镇均已被同化,以至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2.和式太极拳所产生的时代(19世纪中叶),正是太极拳走向兴盛的前期。和兆元能创立和式太极拳,有着必然的因素。
  和兆元自幼习文学医,精通医理,同时全面继承了原赵堡镇拳术的理法,有深厚的武术基础。和兆元受其姐夫李棠阶(清末名臣,曾人军机处、理学大家)的影响,青年时期对理学、《中庸》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经李棠阶引荐,和兆元从当时的易学大家、体仁阁大学士祁步藻修习易理,为创新、提高太极拳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兆元在京为官,多次随李棠阶到各地巡视,丰富的实战经历为其创拳提供了实践基础。19世纪中叶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值民族危机的时刻,尚武风气盛于京师,所以眾多门派名师高手汇聚北京。与他们的交流切磋使和兆元可以不断借鉴到别的拳种、门派的优点和长处。
  基于此,和兆元认识到赵堡镇原传的腾挪架、领落架的不足:以手领身、以身随手,造成身法单调、劲路明显;阴阳虚实转化中棱角突出、凸凹明显,以致体用脱节。所以和兆元提出“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的理论。制定出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拳术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代理架的诞生,使赵堡镇之拳术风格为之一新,也标志着太极拳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太极拳是如何发展进化的
  
  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萌生、发展起来的武术,不仅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发展也是一个知行合一、技理并进的过程。由蛮荒时代的蛮斗到后来的力斗、技斗,武术发展的每一时期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大量营养,如阴阳既矛盾又对立统一的理论来自《易》,柔弱胜刚强、四两拨千斤的理论可以追溯自《老子》,“无过不及”的思想源自《论语·尧曰》。因此,从腾挪架、领落架到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武术不断与哲学、医学等融合,发展到太极拳的过程。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
  明代末年,武术产生内外家之分,内家拳重要内容之一的太极拳有了长足发展。由于当时北方蒙古族的军事威胁和日本在东南方的入侵,使武术进人军事训练。戚继光、俞大猷等军事家结合实践,参与武术发展,成为武术理论的创新者,留下一大批武术论著。太极拳的雏形源自外家,以力为主,方多圆少,棱角分明。腾挪架较为典型,虽然其初具太极拳的一些要件,但较少。领落架在腾挪架基础上糅合进一些阴阳关系,在太极拳发展史上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但是却仍未脱尽外家拳的痕迹。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均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创新、发展到提高、总结,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理论在这一时期没有长足发展,初具雏形的太极拳并未得到拳理的有力支持,致使腾挪架和领落架发展不够长远。
  
  2.居中阶段,这一阶段是太极拳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进入清代,武术与传统文化的融汇更加迅速,传统文化(尤其是哲学、医学)为太极拳提供了进步的土壤,一批“文人化”的武术家投身武术的“改造事业”之中。和兆元即是其中之一。
  1836年,风华正茂、武艺高强的和兆元来到北京。他有良好的文化与医学功底,在北京期间深入研习理学与《易经》。他充分把传统文化融入武术,总结拳技,阐发拳理,著书立说,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并结合实践,在技法上强调以意为先,追求意、气、劲、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技击上注重听、拿、引、化、发,运用掷、打、摔、靠等,完善了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同时太极拳固有的健身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进而更加完备了太极拳的社会属性。1849年,和兆元离开北京返回故里,在其论著《论耍拳》中提出“太极拳”这一概念以及练法,这在赵堡镇拳学体系内是首次。代理架也以先进的理念、完备的理法彻底取代了腾挪架、领落架,成为赵堡镇太极拳的主流,这完全符合自然界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从赵堡镇拳界对拳术的不同称谓,也可以看出太极拳发展的不同阶段。腾挪架即是太极拳的前身,也就是所谓的“外家拳”。领落架是太极拳在赵堡镇发展过程中的一标志,“领落”即是一组阴阳对应关系,这表明已经开始在拳架中有意识地分出上下、虚实等技法,已经形成太极拳的雏形。代理架既是太极拳发展的成形期,也是整个武术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和兆元是在太极拳这一哲理化拳派产生过程中一位非常重要的武术家,和式太极拳也被康戈武等人称为“居中阶段”的太极拳。
  
  3.发展阶段
  
  1852年,武禹襄到赵堡镇学习太极拳。1854年,杨露禅进入北京传拳,进而衍生出吴式、孙式太极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杨澄甫、陈发科、和庆喜(和兆元之孙)、郝为真、孙禄堂、吴鉴泉等太极拳家广收门徒,传播太极拳,六大门派太极拳流派初步确立,使太极拳进入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进入流派纷呈、发展迅速的阶段。太极拳运动逐步融人竞技体育中,在全民健身潮流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太极拳和其它文化意识形态一样,其发展过程必然符合自然辩证规律,从无到有,厚积而薄发。从腾挪架、领落架到代理架的历程中也可以看出,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是一代一代太极拳人孜孜追求、探索与不断创新、提高的结果,并非是一两个人所能随意创造出来的。在太极拳这一哲理化拳派从“外家”逐步融进哲理成为“内家”继而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居中”状态的和式太极拳功不可没!当然,太极拳分六大流派,是后人为对各位太极拳宗师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所做的杰出贡献的一种纪念。
其他文献
峨眉拳是一种后发先至、同动制敌、以防为主的拳术,强调在移动中打击移动的敌人,主张的躲开被攻击部位的方法使敌方的攻击落空,或者在让开被攻击部位的同时击敌要害,甚至制敌于半路,使敌唯以在攻击时移动。按这种说法,谁、先进攻,就可能被对方运用这种打法制伏,那么,应该怎样进攻才有取胜的可能呢?答案是必须以移动打移动,对方耒是要让开被攻击要害采打我要害吗,那么我方就在此时直出斜上,让开可能被对方防守的部位再向
2003年12月7日,世界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拉开战幕。中国运动员分别是女选手吴钞来,男子轻量级韩玉柱、中量级宝力高、重量级柳海龙。美国运动员分别为女选手摩根·史密斯,男子轻量级弗雷兰多、中量级马瑞罗伯和重量级弗吉哈诺,3位男选手均是国际自由搏击联合会(1KF)各级别霸主。    一、精彩回放    第一场 女子65公斤级比赛    中方选手吴钞来是上海体院的学生,曾学过跆拳道,后改练散
介绍射频电路PCB设计的流程。为保证电路性能采用Prote199SE进行射频电路PCB设计时应考虑电磁兼容性,因而重点讨论元器件的布线原则来达到电磁兼容的目的。
1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
本文从会计教学实践角度,分析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及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应当以让学生认识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