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几点看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因受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高校应在大学生就业前进行思想教育,指导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思想教育
  
  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国内高校培养方式、就业政策、高校扩招毕业生急剧增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在大学生就业前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合法、有效的手段、途径就业成为高校思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无论是从大学生就业地区还是从就业行业看,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失衡现象。大学生就业,从地区上看,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沿海多、内地少[1]。东部发达地区诸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深受大学毕业生青睐,大量人才涌入,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却无法吸引人才,甚至本地区的大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家乡建功立业。从单位性质来看,多数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首选待遇较好的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知名三资企业等。毕业生们对工作条件的期望值较高,而中小型企业、基层单位等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则很少有人愿意选择[2]。就业结构失衡的关键原因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保守、落后。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教育非常重要。
  1.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期望值。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吃过苦、受过累,什么事情长辈都安排的妥妥当当。面对择业,他们难免期望值较高,脱离实际,讲求实惠,怕吃苦受累。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教育大学生择业时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择业要以事业为主,而不应以地域为主;择业要符合个人职业兴趣,而不应以工种、薪水等为标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事业成功的动力。根据兴趣选择职业,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做爱做的事情,则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困难面前也不会意志消沉。洛威尔曾说:“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莫里哀曾是个失败的律师,但他根据兴趣重新选择了职业,成了杰出的文学家。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改变一次就业终身就业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更新,人才资源总是在不断的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就是要打破传统的金饭碗、铁饭碗,让人才在和市场的相互选择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首要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薪水高、工作安逸、岗位稳定,而应该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的成长。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收入、铁饭碗而不顾自己的专业、兴趣,那么就可以断定,即使真正工作在这样的岗位上,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2.要引导毕业生增强大局意识。国家为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去西部、基层,出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即使是这样,不少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仍不愿意回到原籍。还有一些专业必须是立足基层才能有所建树的,而大学生就业时也不愿意下基层。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应指导毕业生确立高尚的择业目标,找到正确的择业方向:将自身的完善和人类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的关系。要鼓励大学生从大局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避免发生大学生因过于重视自我感受和个人享受而忽视自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事情。
  二、加强就业心理指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前难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诸如: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攀比与从众的矛盾心理,依赖、怯懦、自卑心理,等等。针对大学生的种种不良心理状态,高校应当加强毕业生心理指导,开展就业心理咨询,疏通、排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就业中的挫折,逐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健康心理,使他们能够自信、勇敢地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1.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客观、准确的认识自己,往往会导致失败。因此,大学生就业前,高校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
  (1)自我剖析。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表现为择业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就业目标脱离实际。而在应聘了几个单位碰壁后又开始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面对企业招聘丧失勇气。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教育者就要引导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
  (2)咨询与比较。人是群体中的人,只有在比较中人们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由于毕业生在校生活了四年,因此,一起生活、学习的教师和同学对自己是相当熟悉的,必要时可以向他们咨询,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比较自己的评价和他们的评价是否一致,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毕业生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当然,还可以通过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一个求职者只有在与竞争者的比较中,才能判断出自己成功的概率。
  2.要引导学生提高受挫力,培养自信心。大学生第一次面对职场应聘,难免遭遇挫折,产生自卑、怯懦心理。这时候,高校思想教育者应当提醒他们“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倒,一蹶不振。面对挫折,毕业生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同时,还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自信。如多听一些使人振奋,给人希望的乐曲;向亲人倾诉自己的心声,以获取鼓励和支持;多运动,让郁闷和压抑随汗水流走;找专业心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
  市场机制就是竞争机制,择业过程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激烈的竞争对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工作者,唯有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婷玉.大学生就业的地域差异.人才开发,2005,(4).
  [2]肖云,高洁,刘慧.论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重塑.人才资源开发,2008,(7).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的开端——课堂导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因此,重视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  高中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提到,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情境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善于发现教学契机,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营造多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其体会,我对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现实性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视听结合、丰富地理教学内涵、引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具体直观、突出重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生动形象培养和提高学生地图识别和理解能力;兼顾全面,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地理教学 应用    随着教室多媒体设备和教师一人一台办公电脑的全部配置到位,以及
摘 要: 文章从随堂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和高考之前的总复习四个方面阐述历史知识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历史 知识 复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半球皮层不仅具有保存暂时联系痕迹的性能,而且具有丧失这些痕迹的性能。复习工作越是及时、连贯、系统,这些痕迹与痕迹之间的联系就越巩固。相反,新建起来的联系,如果没有及时复习并巩固,它们原来的精确、敏锐、鲜明的程度就会慢慢消失。历史科学
该文主要介绍金伯华教授独特的刺法经验和学术特点,对继承金伯华教授学术经验、学术思想具有推动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呢?  1.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教师需清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2)在课
摘 要: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现状不能乐观。我们应积极进行改革,加强野外实践教学,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师范生物专业 动物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动物野外实习是师范生物专业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项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
目的:探究与分析化痰开窍泻浊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中医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