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等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近年来,大豆菌核病的在我县发病面积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效益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
  
  一、发生原因
  主要是受耕作制度、地势及气候因素影响。病菌以菌核在土壤里或混杂在种子内、病残体中越冬。大豆分枝期间(6月上、下旬)降雨多,田间相对湿度为86%左右,温度为22度左右时,适宜子囊孢子萌发,子囊孢于成熟后散出,随风、水流、昆虫等媒介再次浸染蔓延,促使发病面积增大。在7~8月开花、结荚期如气温适宜,降雨后湿度为80%以上,也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地势低洼,施用氮肥过多,大豆生长茂密,通风不良,均能促进大豆菌核病的发生。
  
  二、大豆菌核病症状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危害地上部,在大豆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造成苗枯、叶腐,荚腐等症状,但以成株期发生为主。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幼苗倒伏、死亡。成株期染病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病斑初期呈暗绿色,湿度大时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向下扩展,致使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菌丝后期粼结成黑色粒状、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
  
  三、防治对策
  
  (一)农业防治
  1、精选种子:剔除病斑粒、不完全粒菌核块及虫食粒、杂质等,要求净度97%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低于13%。
  2、合理轮作。大豆菌核病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应与禾谷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可减轻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发病严重的地块,不能与菌核病的寄主植物如菜豆、马铃薯、向日葵、油菜等轮作,避免重茬,减少迎茬。
  3 发病地块要单独收获,拣净豆杆和根茬、菌核决,减少病源物。
  4 合理施肥与密植。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钾肥。种植密度以每公顷保苗25~31万株为宜。
  
  (二)化学防治
  1、拌种预防: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5%拌种或用40%菌核净以种子量的0.3%~0.4%拌种。
  2 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1)喷洒25%咪鲜胺每公顷1.5升。(2)40%菌核净可湿性粉每亩70克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隔7天再补喷一次防效更好。(3)50%速克灵每公顷1.5公斤,对水喷雾。特别遇到干旱年,长期干旱无雨施药时间可适当推迟。建议使用弥雾机喷雾,确保药效充分发挥。
  
  注意查治玉米顶腐病
  邢绍伟等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苗期侵染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导致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成株感病,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短小、组织残缺或皱褶扭曲,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轻度感病植株后期可抽雄结穗,但雌穗小,多不结实。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主根短、根毛多而细呈绒状,根冠腐烂褐变。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玉米顶腐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某些症状特点与玉米生理病害、虫害及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中应特别注意。
  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玉米顶腐病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种子带菌也会使山地的发病率提高。早春低温,玉米幼苗长势减弱,为病原菌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玉米顶腐病菌除侵染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杂草。玉米顶腐病为土壤习居菌,种子可带菌远距离传播,病菌兼有系统侵染和再次侵染的能力,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更大。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1、选育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在生产上,种植抗病品种能够控制顶腐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菌克毒克水剂兑水叶喷。也可结合喷药加喷优质叶面肥,能提高防效。
  玉米顶腐病在我国尚屑近年新发现的病害,国内尚未开展系统研究,相应的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的资料尚不多见,难以拟订准确无误的有效防病措施来指导防治。
其他文献
对仔猪断奶后的生长非常重要,要引起养猪者的重视  (1)仔猪7日龄开始补料补料的目的是补充母乳的不足,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外,补料还可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防止仔猪乱啃其它东西而引起下痢仔猪补料公司生产的乳猪断奶很多,如正大有限公司生产的551#乳猪料希望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0#和1#乳猪料,质量都很好补料方法非常简单,在仔猪7日龄时在护仔栏内设补料槽,让仔猪自由采食,补料要少给勤添,如果饲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而对猪肉的瘦肉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满足市场之需求,如何选好猪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饲料,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位养猪户所期待的,以下就两点淡谈高效养猪方面的新技术,供参考。    一、饲养瘦肉型杂种猪的经济效益    瘦肉型杂种猪具有生长快、省料、抗病力强、繁殖力高等特点。瘦肉型猪的窝平均产仔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造的世纪。学校开展创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树立创造志向,训练创造性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发创造力,成为各种层次的、未来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结合学校自2018年开展“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驗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创造教育融会课堂教学之中、实验取得的初步成绩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摸索出一条适合新时期农村小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道路。  
1、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技术原则    1.1 适地适树即选用的造林树种的特征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为此,首先要进行立地评价,即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和树种的特性,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能适应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树种,这一原则对造林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良种壮苗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树种或品种的苗木种植,苗木茎干
本项目综合了麻辣烫,串串香涮羊肉等名吃技术精华,采用具有保健滋补的中药并辅以天然植物等配方,把熬制的“奇味香料”加入“鲜美汤”中,再直接放入各种食品,短短的几秒钟至几分钟就能食用,既能像烧烤那样穿成串烫熟,让人一串一串拿着吃,又能用碗装着吃,还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口味,不同年龄的人调出多种不同的味道,涮烫的品种多种多样。荤素搭配,吃起来奇香四溢,美不可言,越吃越想吃,久吃不厌。汤料色泽橘红,麻辣适
近年来,国家着力改善农村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这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巨大的作用。但修建的工程通过多年运行,一些工程不能长久的发挥效益,群众并不满意,甚至埋怨。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索思考。  做好前期工作,合理规划水利工程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是否扎实,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这些年来,由于水利工程投入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前期勘测工作深入不够,迫
12年前,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大赵家村43岁农民吴洪珠,看到村民们人工刨土豆,既费力还不出活,由此便萌生发明一台能像小麦收割机一样收割土豆的机器的想法。他潜心钻研了3年多,终于发明出了土豆收获机。  吴洪珠发明的土豆收获机,由铲头、传动带和两个轮子组成。将土豆收获机挂靠在拖拉机上后,通过拖拉机的动力带动,深埋在土里的土豆很快被翻到了地上。1亩地的土豆20分钟就全部收获完毕。现在,村里已有六户村民向他
今年44岁的傅干华,1986年从湖南老家来到江苏南通市打工。1989年以前,在南通市郊区井字圩村种植柑橘,后来改种蔬菜,2000年起到现在,一直在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国庆村从事葡萄种植。他虽然不是南通本地人,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体现了农民善良的本性和勤劳的精神,把南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初到南通打工,具有中专学历的他,在国庆村一个试验柑橘园落下脚跟。由于种植柑橘和蔬菜收入与当初的期望有差距
特色凉糕以糯米或糯米粉、大米或面粉与果菜辅料制作而成,色彩鲜明,口感独特,制作简单,定点销售、流动餐点供应均可。现介绍4款特色凉糕的制作方法。    一、透明果质凉糕    1.原料配比:优质糯米250克,瓜条25克,橘饼20克,蜜樱桃20克,葡萄干25克,冰糖100克。  2.制作方法:将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30~40分钟。选一只笼口密封完好、使用过的竹制蒸笼(新笼会改变凉糕颜色),将锅内放
在提高造林质量工作上,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保障措施:一是依靠科学技术;二是具有可行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三是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同时认真抓好造林整地、苗木选择、苗木起运假植、栽植、浇水、抚育管理的各环节的把关和衔接,做到先整地挖坑、苗木随起随运,运到就造林,造林后及时浇水,尽量缩短从起苗到造林这段时间,减少苗木体内水分丢失,确保成活。    一、适地适树与良种壮苗    适地适树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