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信念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夕阳余晖撒过曼哈顿岛西南方的自由女神像时,每一个靠在南海岸边凭栏隔海远望其手中火炬的纽约人以及全世界的游客,迷失在金色的阳光和金色的海水里,那一刻你会感到自由的光芒洒遍心田,由衷的为北美的独立和自由而感到伟大。几百年间自由的信念支撑着美国人,也支撑着全人类的进步。人类正因有着自由的信念,方能创造出不朽的奇迹,自由的力量如气势磅礴的山洪摧枯拉朽般的毁灭一切逆自由而生长的存在。自由的力量又如涓涓流淌的清涧,无声无息却每时每刻滋润着荒芜的田野,于暗中积蓄力量,为爆发而不断积淀。
  自由的信念力量之大难以估量,而其合力的巨大来自于每一个个体的信念。对每一个人而言,渴望自由不断追逐并将其内化为信念,还可以令整个人生得到心灵的救赎。当爱迪被困于全美最严也是最残酷的肖申克监狱时,每个人都面临着被体系化的夙命,瑞德警告诉他不要太渴望外面的世界,否则你会痛不欲生。安迪也的确表现的似乎顺应了被禁锢的人生,然而,在他心中却深深地扎着自由的根,即便枝叶已被摧残至凋零,那自由的根却有着撼动一切的力量,终于积二十年之力凿穿了通向外面通向自由的地道。当安迪一身泥泞的站在狂风暴雨的河水里仰天长啸的那一瞬间,自由之信念让整个夜空为之颤栗。正如影片中所说:有一种鸟是注定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这种光辉成就了人类的胜利,成就了最伟大的救赎。
  即便是在灭绝人性的纳粹集中营里,600万波兰犹太人的骨灰也难以阻挡他们追求自由的步伐。奥斯维辛的确是人间炼狱,亦是自由信念之伟大的见证场。对一个民族的磨难只会更加坚定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最终當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国建立时,一场现世的《出埃及记》被以最可歌可泣的方式重演,每一位犹太人都成为摩西的化身,共同演绎了《自由万岁》的乐章。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信念更为可贵”,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信条,却也是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所应重新拾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的人生从不为懦弱与屈服而喝彩,它只为每一个有着自由的渴望和执着的信念的人而蜕变,而绽放光芒。
其他文献
萧红在被称为是她一生写照的《呼兰河传》中写过:不如意又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读萧红那段时间,我正令人费解地执着地追求着逆境。那时,我偏激地认为幸福都是相似的,落入俗套的。我不渴慕幸福。而若是我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承受了不幸,我也许不会有任何成就,但我承受了不幸,这就是我的价值——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那种实质上是由叛逆与寂寞主导的心理,在之后亲历过父亲生过一场大病之后,逝水
期刊
这是我分手的第二个月。我时常觉得疲惫,这不是一种身体的劳累,而是在精神的裂缝中弥漫的心灵苍老。医院的诊断书我还是习惯性的小心收藏着,那滋生在心底的自卑,以及,给我潇洒放下的唯一慰藉。我细数着时光点点从我静坐的神态前流走,从我未来得及防备的哀思前流走,仿佛时光的旋转和我满满的回忆齐齐散落,昨日,今日,明日...我就像空洞的时光中行走的老人,在爱的箴言中越行越远。  此刻我还是清晰的感觉着回首时的疼痛
期刊
几年前的一个情人节晚上,出门逛街前的我只带了金项链作佩饰,忘带了我的银手镯。我和丈夫在商场里购物,等到商场关门之时,我俩才兴高采烈地回家。打开家门,我发现客厅的沙发上放着一个抽屉,我惊讶地说:“抽屉怎么放在这?”丈夫大叫道:“家进贼了。”于是,他马上拿起门口壁橱里的锤子,命令我道:“拿电话报警,到门边,发现房里有人就喊救命。”此刻,昔日温馨的房间马上变得可怕起来,我紧张极了。丈夫手握锤子逐个房间检
期刊
释放正能量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做一件好事、当一次好人很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当一辈子好人。  ——许仁彪的话。  许仁彪,男,1962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松旺庄村。1979年7月河头店高中毕业在村务农。1984年10月,莱西县劳动局从全县历届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中通过层层评审考录,在5000多名考生中录取168人充实企业发展力量,许仁彪以高分录取分配到河头店供销社,从
期刊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是他在晚年创作的。这本书论述了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等方面的伦理学问题。可以作为家长及学生的一本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一本有指导和具体操作意义的教科书。  人生的目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为的是长大成人后能在这个大地上留下痕迹,像个真正的人那样度
期刊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重回布衣的灰姑娘看着她的南瓜马车弥散风中,满足且惆怅;通向自由的窗子打开,年华不在的温迪望着女儿与彼得潘渐飞渐远,怀念且感伤;当胡桃夹子重新变为一个僵直的木头人,小意达埋葬了她的花儿,童话消失了。泪水和着破碎的梦境流下,又有什么新的希望扶摇而上,这种绝望与希望,苦涩与甘美并存的味道,也许就叫做长大。  长大,就像在午后三四点钟的阳光抚摸下品味一杯焦糖玛奇朵。入口时,奶油泡沫和
期刊
【Abstract】:A Rose For Emily talks about the aristocratic lady Emily in the South after the Civil War. In this story, the black slave of Emily is one of the remains of the Old South, and William Faulkn
期刊
小溪向往大海的波澜壮阔,越过千山万水,它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侯鸟向往南国的鸟语花香,涉过崇山峻岭,它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沙子向往珍珠的流光溢彩,忍受千辛万苦,它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万物如此,若是心中有了向往,还会有什么能阻挡追求的脚步呢?  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他们甘心失去自己的生命。汩羅江畔,水光滔滔,三闾大夫屈原仰天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有一腔热血报国,却遭奸人陷害,为了追
期刊
米兰·昆德拉曾说:“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是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道路。有的人常怀感恩幸福之心,心念自己拥有什么;有的人永远斗志昂扬,把目光放向那個自己不曾到达的远方。然而,正如白眼黑眸,唇柔齿坚,“满足”与“进取”似乎永远分离,其实却又终身相依,兼有“满足”的幸福与“进取”的追求才最相宜。  “满足”是对自己现在所拥之事的满意,常怀“满足”之心的人一定十分幸福。杨绛以百岁高龄走在人生边上,
期刊
【摘要】:网络屌丝文学是新时代的产物,尤能体现屌丝价值观、爱情观。本文以作品为基础,分析屌丝文学的某些理路,得出屌丝文学是回忆性的文学观点,它具有明显的悲剧性,主人公身上对于爱情和未来的纠结带来的撕裂感正是当下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屌丝文化;网络文学;逆袭;内涵  屌丝,一个不再火热的名词。没钱,没靠山,没长相,没未来,爱上网,爱游戏,爱开玩笑,更爱李毅大帝,这些人叫屌丝。我们很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