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学。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要求语文教学的方式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于是语文教育界的许多志士仁人都致力于教学改革,在这方面我们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当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教材和教育评价方式的局限,使得魏书生的改革也有不彻底之处。本文试图回顾魏书生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出新的语文教改之路。
关键词:魏书生语文教学回顾
魏书生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着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这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迎来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开始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也从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中复苏,开始探索新生之路,掀起教育体制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就是在这样的热潮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势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魏书生具有战略家的眼光,顺应时代的要求,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闯出了一条富于个性特色的语文教学改革道路。
综观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其思想可以概括为: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其实践可以总结为:使语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
1.育人是教育的核心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语文工具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学生当成应付考试的机器,但是魏书生认识到,教育是为了教出人才,而不是教出升学率。在育人的方法是魏书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魏书生深刻认识到了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语文教改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比如说他要求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组织材料、观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因为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语文,更是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像魏书生说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人,不能片面地要求每个学生来适应自己。魏书生坚信这样一个信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语文学习的主人,他做了许多努力。第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他努力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以及不同的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第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魏书生很注重师生互助,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因此他常深入学生中去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看法,同时也加深着对不同性格、思维特点的学生的认识,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人才标准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们都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更多的知识,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钟相互理解、关怀、信任、和谐的氛围之中,从而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思想指导行动,魏书生依托着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其改革实践对当代语文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无裨益。
二、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
1.使语文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语文课本就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托, 教材就是师生眼中唯一的的课程资源。而新的课程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魏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摈弃了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授的陋习,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魏书生在讲完教材中的文章外,还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教材使用,增添了语文教材的现实生活色彩。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他创设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样一个教学法。第一步定向,就是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步自学,就是学生自己读课文一遍,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不懂的地方,留下来待下一步解决。第三步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相互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第四步答疑。也是立足于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这样疑难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第五步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步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法”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魏书生不在学校时学生就能够自己按照这个“六步法”进行语文学习 。这样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在自我适应中达到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永源.走进魏书生.[M]漓江:漓江出版社.1999.19
[2]章志光.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3
[3]魏书生在丹阳的报告[R]. 2003.8.23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J].《语文建设》2001年增刊(总154期),第57页
关键词:魏书生语文教学回顾
魏书生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着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这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迎来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开始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也从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中复苏,开始探索新生之路,掀起教育体制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就是在这样的热潮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势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魏书生具有战略家的眼光,顺应时代的要求,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闯出了一条富于个性特色的语文教学改革道路。
综观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其思想可以概括为: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其实践可以总结为:使语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
1.育人是教育的核心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语文工具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学生当成应付考试的机器,但是魏书生认识到,教育是为了教出人才,而不是教出升学率。在育人的方法是魏书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魏书生深刻认识到了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语文教改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比如说他要求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组织材料、观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因为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语文,更是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像魏书生说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人,不能片面地要求每个学生来适应自己。魏书生坚信这样一个信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语文学习的主人,他做了许多努力。第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他努力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以及不同的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第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魏书生很注重师生互助,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因此他常深入学生中去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看法,同时也加深着对不同性格、思维特点的学生的认识,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人才标准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们都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更多的知识,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钟相互理解、关怀、信任、和谐的氛围之中,从而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思想指导行动,魏书生依托着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其改革实践对当代语文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无裨益。
二、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
1.使语文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语文课本就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托, 教材就是师生眼中唯一的的课程资源。而新的课程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魏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摈弃了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授的陋习,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魏书生在讲完教材中的文章外,还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教材使用,增添了语文教材的现实生活色彩。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他创设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样一个教学法。第一步定向,就是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步自学,就是学生自己读课文一遍,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不懂的地方,留下来待下一步解决。第三步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相互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第四步答疑。也是立足于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这样疑难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第五步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步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法”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魏书生不在学校时学生就能够自己按照这个“六步法”进行语文学习 。这样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在自我适应中达到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永源.走进魏书生.[M]漓江:漓江出版社.1999.19
[2]章志光.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3
[3]魏书生在丹阳的报告[R]. 2003.8.23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J].《语文建设》2001年增刊(总154期),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