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美颜养肤洗面液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生活讲究、崇尚自然的女性来说,用中草药和干花浸液来洗脸,同时配合外敷疗法,不仅可美颜养肤,还天然无害。
  清透洗液
  操作方法:取金莲花、杭白菊各5朵,用开水浸泡3-5小时,待浸液呈淡黄色时,去渣取液,把干净的面膜无纺布浸入汁液中泡10分钟,取出置干净容器中备用;然后用泡好的浸液洗脸10分钟;最后把浸泡过的面膜无纺布敷在脸上约20分钟。
  专家点评:此法可使肌肤滑润、白皙,还有明目的作用。长期使用可排出面部毒素,使皮肤清透、水灵。
  滋养洗液
  操作方法:取当归、黄芪各3-5克,用开水浸泡3-5小时,去渣取液,把干净的面膜无纺布浸入汁液中泡10分钟,取出置干净容器中备用;然后用泡好的浸液洗脸10分钟;最后把浸泡过的面膜无纺布敷在脸上约20-30分钟。
  专家点评:长期使用可有效祛除眼部细纹,使面部皮肤红润、光滑、无皱。
  润滑洗液
  操作方法:取贡菊5-8朵,新鲜芦荟叶1段,将其剖开切成小段,用开水浸泡3小时左右,去渣取液,面膜无纺布浸入汁液中泡10分钟,取出置干净容器中备用;然后用泡好的浸液洗脸10分钟;最后把浸泡过的面膜无纺布敷在脸上约20-30分钟。
  专家點评:长期使用可有效补充皮肤深层水分,祛除皱纹,清除粉刺,日晒后使用可清除自由基。
  除斑洗液
  操作方法:取白芨、白芷、防风各3-5克,用开水浸泡3-5小时左右,去渣取液,把干净的面膜无纺布浸入汁液中泡10分钟,取出置干净容器中备用;然后用泡好的浸液洗脸10分钟;最后把浸泡过的面膜无纺布敷在脸上约20-30分钟。
  专家点评:可祛除色斑,肌肤白净、润泽。
  排毒洗液
  操作方法:取贡菊5-8朵,金银花5克,用开水浸泡3小时左右,去渣取液,把干净的面膜无纺布浸入汁液中泡10分钟,取出置干净容器中备用;然后用泡好的浸液洗脸10分钟;最后把浸泡过的面膜无纺布敷在脸上约20-30分钟。
  专家点评:长期使用可润肤、排毒、止痒,还可明目、润眼,尤对夏日生痱子、起小疙瘩有特效。
其他文献
身处职场,你是否有这样的状况:上班侃侃而谈,应酬交际驾轻就熟,回到家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请注意,你可能患上了“下班沉默症”。  下班沉默症,是时代病  “老公每天下班回来就躲进房间上网,两口子一天都说不上两句话。他是不是不爱我了?”近年来,心理咨询室里不乏此类忧心忡忡而又不知所措的女性。其实,她们的丈夫多半患了“下班沉默症”。  造成下班沉默症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因素,
期刊
卡夫卡是个有着强烈死亡意识的作家,他对死亡有深切的体验。卡夫卡曾在日记中表达了死亡意识对他创作的影响:我写的最佳作品的成功原因,便在这种能够心满意足地死去的能力之中
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英国卓越的诗人和画家,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神秘主义诗人。他自幼耽于空想,常常游走于不可思议的幻境。正因为他这不拘
“年老必智衰”被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其实,年老未必智衰,老年人同样大有可为。  科学地认识人的智力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20岁左右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一直能保持到四五十岁。六十岁开始可能智力有所衰退。到八十岁的时候,可能出现中等程度衰退。因此不能笼统认为,老年人一退休,智力就衰退,就无所作为了。  老年人智力衰退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六七十岁就糊里糊涂,有人到八十岁,还保持很高的智力水平。很多老科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行”之说。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类元素组成,各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运动变化称为“五行”。在情绪上,“五行”对应着“五志”,为“怒喜思悲恐”,它们之间也相互制约,称为“五志相胜”,即“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悲胜怒,思胜恐”。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闫少校认为,人的七情六欲在适度范围内都是正常的,但当某种情绪过于强烈,心理就会失衡,这时就可
期刊
本论文主要针对文本及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展开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标志着社会转型的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社会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
大棗有生津润肺除燥、养血滋肝息风、疗脾胃衰弱的功效,因此被列为药中上品。如能将大枣与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为粥,即可有不错的保养效果,民间有“若要皮肤好,粥里加大枣”的说法。在用大枣熬粥时最好将大枣剖成几块,这样有利于熬出枣中有效成分,增加食疗效果。很适合春夏之交时食用。
期刊
宋代的辑佚活动作为中国古籍辑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事辑佚人数多、辑本类型多样,而且辑佚方法逐渐成熟,辑佚记载渐趋明晰。但是由于文献资料散见,加之宋人记载大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