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猪是传送财富的使者。从“家”字的构成可以看出,猪是藏在家里的宝,抛开固有印象,猪具有厚道、踏实、勇敢、谨慎的特点,更因其温良敦厚、憨态可掬的形象惹得人们喜爱。
2007年是丁亥年,60年一遇的“金猪年”,吉祥富贵,人们寄语了万般憧憬。
1 被年记忆 冯骥才
若说中国大城市的年味。首推应是津门。记得10年前的腊月三十。北京一些现代派画家硬拉我去参加他们画展的开幕式。我说,你们这些家伙为了反传统,专挑这个日子搞画展,叫我大年三十也过不舒坦。在那个画展上,清一色全是照猫画虎地克隆当代西方艺术,以及肤浅又空洞的胡涂乱抹和装腔作势,叫我大倒胃口。从画展走出来。由于北京禁炮,街上只有平时那样的汽车喇叭声和人声;店铺也很少扎彩挂灯,几乎看不到任何年的气息。
在民间,则把腊八节看作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喝腊八粥亦成为一种节令饮食。这天,每家的主妇都会早早起床。把头天准备好的各种米、枣、核桃、葡萄干等拿出来。淘洗、搅拌、熬煮。半晌。家家户户就弥漫香甜的气息,而小孩子也都翘首盼望着那一摞摞干干净净的瓷花碗,等着锅盖掀开,盛腊八粥的时刻到来。
腊八粥的花样众多,各地略有区别。晋东南有“甜饭”,甘肃武威有“扁豆粥泡散”。而华北地区还有泡“腊八蒜”的习惯。把大蒜剥去皮。放在坛子里,再倒满米醋,从腊八这天封上坛子口,放在较暖和的屋子里。到了新年除夕夜晚,吃饺子时再拿出来享用。泡好的蒜瓣呈碧绿的颜色,就像翡翠一样,配上深红的米醋,非常好看。
不仅腊八粥的做法有别,风俗也各有不同。在陕北高原,吃完腊八粥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祭树是许多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用筷子往果树上抹一些米粥,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口中还唱道:“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或是“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直到把所有的果树都敲打—遍,十分有趣。
年年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等待一边诱惑了。
编辑推荐 自制腊八粥
制作原料:
用料多种多样,没有规定,可根据习惯、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凡五谷杂粮均可。粳米25克,糯米50克,麦仁米25克,玉米25克,薏仁米25克,葛仙米50克,饭豆100克,白莲子50克,白云豆50克,小枣100克,大枣10枚,杏仁25克,核桃仁25克,栗子25克,花生仁25克,蜜桂花50克,红糖100克。
制作方法:
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米、薏仁米、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食用特点:
黏糯滑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易 于消化。年迈体弱者食此粥有利于恢复健康。不论哪种腊八粥,都有暖肚、润肠、补脾、清肺等功能。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封住灶王爷的嘴
我国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揭开序幕的。这一天。也叫“过小年”,每户人家都在这天“送灶神”。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送灶神是春节前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准备晚上送灶神的祭品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做灶圆子。灶圆子是用糯米粉加上老的黄南瓜做成的,它常常被做成类似金条的长圆形、元宝形和聚宝盆的形状。其次,还要准备一盆麦芽糖和四样新鲜水果。
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送灶神的时间多选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并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送灶神时除了上香和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有的地方送灶仪式很独特,一些人乔装打扮成乞丐,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以此换取食物。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由于送灶神的迷信色彩,上世纪80~60年代,这个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的习惯延续了下来。晋北地区习惯用饧(麻糖),因此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送过灶神,新年就近了。“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这份盼望过年的欢悦心情,在儿时记忆里异常清晰。
编辑推荐 自制灶糖
灶糖香甜可口,柔韧黏滑,冻后酥脆,营养丰富,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原料可就地取材。
步骤:将饴糖加热浓缩,达到45℃左右,稍降温后倒在光滑的面板上,每块22.5
2007年是丁亥年,60年一遇的“金猪年”,吉祥富贵,人们寄语了万般憧憬。
1 被年记忆 冯骥才
若说中国大城市的年味。首推应是津门。记得10年前的腊月三十。北京一些现代派画家硬拉我去参加他们画展的开幕式。我说,你们这些家伙为了反传统,专挑这个日子搞画展,叫我大年三十也过不舒坦。在那个画展上,清一色全是照猫画虎地克隆当代西方艺术,以及肤浅又空洞的胡涂乱抹和装腔作势,叫我大倒胃口。从画展走出来。由于北京禁炮,街上只有平时那样的汽车喇叭声和人声;店铺也很少扎彩挂灯,几乎看不到任何年的气息。

在民间,则把腊八节看作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喝腊八粥亦成为一种节令饮食。这天,每家的主妇都会早早起床。把头天准备好的各种米、枣、核桃、葡萄干等拿出来。淘洗、搅拌、熬煮。半晌。家家户户就弥漫香甜的气息,而小孩子也都翘首盼望着那一摞摞干干净净的瓷花碗,等着锅盖掀开,盛腊八粥的时刻到来。
腊八粥的花样众多,各地略有区别。晋东南有“甜饭”,甘肃武威有“扁豆粥泡散”。而华北地区还有泡“腊八蒜”的习惯。把大蒜剥去皮。放在坛子里,再倒满米醋,从腊八这天封上坛子口,放在较暖和的屋子里。到了新年除夕夜晚,吃饺子时再拿出来享用。泡好的蒜瓣呈碧绿的颜色,就像翡翠一样,配上深红的米醋,非常好看。
不仅腊八粥的做法有别,风俗也各有不同。在陕北高原,吃完腊八粥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祭树是许多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用筷子往果树上抹一些米粥,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口中还唱道:“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或是“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直到把所有的果树都敲打—遍,十分有趣。
年年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等待一边诱惑了。
编辑推荐 自制腊八粥
制作原料:
用料多种多样,没有规定,可根据习惯、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凡五谷杂粮均可。粳米25克,糯米50克,麦仁米25克,玉米25克,薏仁米25克,葛仙米50克,饭豆100克,白莲子50克,白云豆50克,小枣100克,大枣10枚,杏仁25克,核桃仁25克,栗子25克,花生仁25克,蜜桂花50克,红糖100克。
制作方法:
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米、薏仁米、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食用特点:
黏糯滑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易 于消化。年迈体弱者食此粥有利于恢复健康。不论哪种腊八粥,都有暖肚、润肠、补脾、清肺等功能。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封住灶王爷的嘴
我国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揭开序幕的。这一天。也叫“过小年”,每户人家都在这天“送灶神”。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送灶神是春节前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准备晚上送灶神的祭品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做灶圆子。灶圆子是用糯米粉加上老的黄南瓜做成的,它常常被做成类似金条的长圆形、元宝形和聚宝盆的形状。其次,还要准备一盆麦芽糖和四样新鲜水果。

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送灶神的时间多选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并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送灶神时除了上香和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有的地方送灶仪式很独特,一些人乔装打扮成乞丐,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以此换取食物。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由于送灶神的迷信色彩,上世纪80~60年代,这个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的习惯延续了下来。晋北地区习惯用饧(麻糖),因此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送过灶神,新年就近了。“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这份盼望过年的欢悦心情,在儿时记忆里异常清晰。
编辑推荐 自制灶糖
灶糖香甜可口,柔韧黏滑,冻后酥脆,营养丰富,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原料可就地取材。
步骤:将饴糖加热浓缩,达到45℃左右,稍降温后倒在光滑的面板上,每块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