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科研成果公开保存的意愿研究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OQSS在线调查软件调查了台州学院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从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研量、专业等角度分析了他们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差异,阐述了教师支持与不支持公开保存的原因。最后,从激励政策、操作性、资源数量与质量等四方面提出有效的数据库建设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公开保存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7-0033-03
  
  Study on the Recognition of Preserving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ly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aizhou University TeachersWang Xianglian
  (Library,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aizhou university towards preserving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ly using OQSS online investigating software.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ir education background,job title,length of working time,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ty and majors,etc.,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s preserv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ly,dug into the reasons,and put forward four effective suggestions such as policy,operatability,resource quantity and quality for 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scientific research;preserve in public
  
  1 调查背景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是开放获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由机构提供一个平台,由机构成员自己将个人或机构的研究成果提交到机构知识库中,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使用,并进行长期保存。近几年来,有关机构知识库的研究与建设可谓如火如荼,据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注册的全球机构知识库就达1 239个(截至2009-01-05),其中中国注册了11个。然而考察其所收藏内容,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从只有几十条记录到数千、数万记录不等。另据美国IR调查报告(Censu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MIRACLE Project Research Findings,2007)显示已经实施的机构知识库中,仅19.4%超过5 000条记录,40%以上不到500条记录,机构知识库中的文献数量增长已经趋平。理论上机构知识库是由其成员自己提交研究成果,成员对科研成果的保存意愿和保存的积极性是决定其机构知识库数据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正是一份基于《关于台州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保存意愿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网络形式开展,用一款功能强大的在线问卷调查调研软件——OQSS来设计问卷,调查对象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台州学院教师为样本,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教师的一些相关信息及他们的科研信息和他们对科研成果的保存意愿等,设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逻辑判别、问答题等。问卷以电子邮件等途径告知调查表的入口地址,教师通过网络答题。
  
  3 问卷分析
  
  3.1 问卷基本情况
  本校教师调查从2008年10月18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历时1个月,共回收的有效问卷378份,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都比较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问题的回答,能基本反映调查问题的实质。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以讲师为主,申请过1~2个课题的占多数,申请的课题主要是校内课题,平均占46.36%,科研成果以论文和科研报告为主,有85.24%的人希望有一个平台来保存相关的科研成果,61.89%的教师表示愿意公开保存自己的科研成果。下面以OQSS系统自带的分析、统计功能来对各类样本做具体分析。
  3.2 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教师中工作5年以内的占34.83%,5~10年的占20.79%,10~20年的占24.72%,20年以上占19.66%。本科学历占35.96%,硕士研究生52.25%,博士研究生占11.24%。职称主要以讲师为主,占46.07%,副教授占24.72%,教授占7.87%,所调查的对象基本涵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学历,职称分布较为合理,保证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3.3 不同学历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所持的态度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学历教师和硕士学历教师积极支持保存电子文档的比率为54.69%和58.24%,不支持的分别为9.37%和12.88%,而博士学历的教师对保存电子文档的态度只占了20%,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0%,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需要保密,并且期刊网上都有相关的资料有关。
  3.4 不同职称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所持的态度差异在本次调查中讲师职称对于保存电子文档的支持率最低,仅为48.75%,主要与他们的科研资料来源渠道有关,他们正处于科研的黄金期,对于科研和教学都具有一定基础,已能很好地运用网络,他们认为很多专业的期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都可以获得已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没有必要再花人力、物力来重复建设。另外职称的教师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如助教(约占58.33%)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科研与教学经历(经验),需要有更多的参考、借鉴;教授(约占57.43%)可能会由于年龄原因,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还没那么得心应手,也希望有一个现成的数据库来集中存放与管理。
  3.5 不同科研量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差异本次问卷中针对教师申请过的课题数,设置了6个选项,分别为0个、1个、2个、3个、4个和更多,综合分析不同课题量教师的态度显示:除了申请过2个课题的以外,另外的几个参数项里支持率都在50%以上,其中申请过4个的支持率达到61.5%,说明资源对于科研的重要性,实现科研成果公开是大部分教师的意愿,更有利于资源共享,达到借鉴与参考的价值,更有利于对课题做进一步的完善研究。
  3.6 不同专业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差异
  总体而言,理工科专业的教师相对更支持保存电子文档,这可能与他们的专业有一定的关系,这些专业对于知识的时效性、实际应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更强一些,如果统一保存电子文档,更有利于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从而创造更好的价值。
  调查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于保存与否持无所谓态度,说明还有很多教师对于科研成果开放保存及其意义还不是很明确,还没有太多的意见,如果科研部门要求上交,则也不反对。
  3.7 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高校教师对于公开保存科研成果态度的原因,积极支持公开保存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3.7.1 有利于长期收集和保存高校的学术成果,展示高校的学术实力
  高校的科研成果如果分散保存于个人、院系所(室)或科研管理部门,不利于系统保存与收藏本校的学术成果,并可能会因为文档格式老化、存储介质淘汰或数字文档失效等而造成信息丢失。另外,高校成员发表的学术成果分散在众多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网站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学术水平的彰显力,影响着学术同行对大学的研究成果的获取和利用。而实现科研成果公开保存更能反映高校的科学研究发展历程,为高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7.2 有利于高校学术成果网络共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对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收集与共享,从一个学校整体的角度反映学校的智力资源,通过收集、展现学校的教学、科研各方面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形象和学术地位。将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不断向外界展示和推广,扩大高校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更能加大学术成果被利用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
  3.7.3 有利于活跃高校的科研氛围,促进提高
  统一保存科研成果有助于同行及时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最新的科研动态、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同行更多的参考和切入点,使科研工作更深入、更细致,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科研团队,进而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的效益,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加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
  不支持科研成果公开或认为意义(价值)不大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个人成果有义务自己保管。
  (2)只要是出版或者发表的文章、著作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找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络数据库非常丰富且功能强大,使用也很便利,通用性很强,更便于学术交流与保存。不需要浪费人、财、物力来重复建设,不如将精力转移到引进国内外最经典的和最新研究成果上,使各位老师能够接触到前沿信息更能提升科研能力。
  (3)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考虑可能被抄袭、泄密等。
  
  4 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有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大部分教师希望有一个平台来长期保存科研成果,并愿意公开保存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是建设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教师的提交积极性。
  4.1 激励机制
  开发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扩大宣传和推广,要争取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的同时,要制定出好的激励政策,劝导教师主动将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原始数据等提交到系统中。如比利时采取的一项激励措施是为作者提供建立和维护个人出版物目录的服务;而在荷兰,则为所存入成果的作者提供一个到皇家图书馆E-Depot的链接。在国内,也应把如何激励作者自愿提交他们的作品作为一个战略目标。
  4.2 易操作性
  系统的提交、利用要具有易操作性,要消除作者在技术操作上的困难或提交过程中难以忍受的等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方面的支持,尽力减少科研人员和教师在提交资料时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技术和心理方面消除他们的障碍,使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提供的各项服务,如引用分析、阅读情况、个人发表记录等,以实现更好的传播和利用作品。
  4.3 增加数据量
  丰富的资源量是平台成功的根本,也是吸引作者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为达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花不必要的冤枉钱,可以考虑共同开发使用一个系统,如台湾的IR30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截至2008年7月14日,已有30家学校采用台大研发的系统建立本校的机构典藏,除各校自已的系统外,以台湾机构典藏(TAIR,http:∥tair.lib.ntu.edu.tw)入口网站作为整体学术研究成果的累积、展示与利用窗口。截至2009年1月5日,台湾大学机构典藏显示总记录数为64 256条,其中全文31 047条。
  4.4 保证数据质量
  高质量的资源是系统的灵魂,必须严把质量关,保证每一篇论文的质量,只有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如在荷兰的“科学奶酪”项目中建立的国家级的机构知识库,就尽可能多的收录了数百位国家学术带头人公开发表的成果,为机构知识库带来了声望和地位。
  
  参考文献
  [1]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2009-01-05.
  [2]OQSS[EB].http:∥www.oqss.com,2008-10-03.
  [3]Censu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MIRACLE Project Research Findings[EB/OL].http:∥www.clir.org/pubs/abstract/pub140abst.html,2008-12-10.
  [4]杨兰,刘毅,王叙红.高校教师科研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61-62.
  [5]洪梅,马建霞.机构知识库建设机制初探[J].情报杂志,2007,(8):37-39.
  [6]唐开,王立东.高校学术档案管理系统——机构典藏库建设探讨[J].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8):37-38.
  [7]台湾机构典藏[EB].http:∥tair.lib.ntu.edu.tw,2009-01-05.
其他文献
一个朋友因为经济紧张,租住在一处破旧的老房子里,房子虽破,却过得很快乐。她家有两扇窗户,一扇小,一扇大。  打开那扇小窗,可以看到窗台上满满当当地摆满了盆栽,更让人惊叹的是,能看到对面那家的大阳台上,种着各种绿意盎然的植物,有些调皮的月季还把枝条偷偷地伸过来,一伸手就能摘到。  打开那扇大窗,外面是一个废品站。各种废品摆放得到处都是,蒼蝇满天飞舞。  不到万不得已,朋友绝不打开大窗户。为了美观,她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关大学图书馆开展大阅读活动的背景、活动的主要形式,指出中关阅读推广活动各自的特点,并就二者在群体参与、组织形式和机构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旨在建立大学阅读推广的活动品牌,扩大阅读推广活动范围,活动推陈出新,建立阅读联盟,为建立书香社会而努力。  [关键词]大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  DOI:10 3969/j.issn.1008-0821.2
狼妄想堵住山腳下洞的另一端,以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日日有美餐送上门来。第一天,羊来了,从小偏洞仓皇逃窜,狼堵上了这个偏洞;第二天,兔子来了,从更小的洞逃生,狼把类似大小的洞统统堵上;第三天,松鼠来了,从洞顶上的通道跑掉,狼堵上了所有窟窿。第四天,老虎来了,狼无法逃脱,在自己建造的“牢笼”里葬送了性命。这只不留余地的狼不知道,最完美的防御,是留有缺口。  巴尔扎克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即使
说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但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  我用盡全身力气,一动不动地站在石灰岩悬崖边,心脏提到嗓子眼儿,怦怦跳得飞快。我梗着脖子,紧盯着脚上的鞋—— 一条全身布满菱形花纹的响尾蛇在我双脚间游移,在我的鞋带上钻来钻去。  不知过了多久,蛇开始一寸一寸地降下身子,躺到我的脚上。看上去它想打个盹儿。  我尽量又轻又缓地呼吸着,心里琢磨着蛇的一个盹儿会有多长时间,我还得保持这个姿势站多久呢
1  邻居们叫我妈妈傻玉兰,这让我很不舒服。我妈是有点儿傻,经常挨爸爸的打,有时候吃饭,吃着吃着,爸爸火气就上来了,要么把菜碗扣到地上,要么把酱碗砸向妈妈。妈妈始终不知道爸爸为啥发火,可我知道,要么菜咸得要命,要么饭里满是沙子。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开始心疼妈妈了。 2  令我决定开始为妈妈维权的,是一次升学宴。  从前去外面随礼吃酒席,都是爸爸去。这次老姑家的表哥考上大学办升学宴,爸爸恰好出差。
当我們站在夜幕下眺望星空时,你是否知道那数不清的星辰都有自己的光芒;当我们遨游在书海时,你是否知道翻飞的每一页纸里都有自己最经典的故事。春天来临时,小编想送你一份私藏的书单,推荐最好看的书籍,开启炫酷的阅读之旅。大开眼界吧  你知道吗?《青鸟》最开始其实是部六幕戏剧,后来是梅特林克的妻子乔治特·莱勃伦克把剧本改写成童话故事。书里讲的是一对兄妹蒂蒂尔和米蒂尔在平安夜受仙女蓓丽吕娜所托,去寻找能够获得
摘 要:在教学中以牛奶和虾皮中钙含量的比较这一真实生活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信息,自行设计测定牛奶和虾皮钙含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最终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科学思维;探究式教学;深度学习;知识迁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做作业,教师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而评价标准是教师讲
一名自来水表的抄表员,在乏味的工作之余,喜欢上了街拍来打发无聊时光。他以独特视角记录幽默、诙谐、原生态的民生,诸多照片在网络上热传,其摄影作品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以及德国、瑞士的名刊,被网友称赞为“街拍之神”,堪称“最牛抄表工”。他的名字叫刘涛。  单调生活中,找点乐子  刘涛是合肥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均为下岗工人。2000年,刘涛高中毕业后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刘涛小时候自
数学知识的前后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有它特定的起点,即新知的生长点,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把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想办法帮助学生经历由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过程,将转化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计算教学为例,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经历算理形成过程,适时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一、研读教材,理清脉络找准生长点   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计算教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