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底层开放空间既与街道空间互为补充,又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对于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 富有地方人文特色、尺度宜人、情感舒适的城市环境,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底部;架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底层开放空间是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和衔接部分。从多层或高层建筑本身来说,底层开放空间可以较好地解决大量人流所带来的集散和相应的交通问题, 同时也可以创造出很好的建筑形式,与建筑主体相辅相成;从城市环境角度看,高层建筑底层开放空间既与街道空间互为补充,又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 富有地方人文特色、尺度宜人、情感舒适的城市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底层架空空间的特点分析
1、 灰空间
灰空间是指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也就是半私密、半开敞的过渡空间性质,底层架空空间也正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在具体设计上,底层架空空间内可引入绿化、水体、小品及坐椅、电话亭、灯柱、招牌等设施,使人置身于架空空间内,又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这是底层架空空间和其他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显著不同之处,是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形式。
2、公共空间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宅楼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是开放性、公共性的空间,是交流与公共活动功能的延伸性空间。架空层空间是由住户所有的私密空间向住区绿地系统公众性空间的过渡,反之也是从公众性空间进入私密性空间的入口。与其他公共空间相比,架空层空间由于有顶部的防护,所以各种活动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架空层也更有利于居民到达和使用,使用频率更高,极大地增加了场所活动的公共空间面积。
3、 多义空间
多义空间指具有多种功能意义的空间,即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某些特殊措施,增强空间兼容性,从而容纳多种功能,形成多义空间。架空建筑是用承重墙柱来确定空间的范围,所以不同于四面围合的空间所具有的明确性,而是含有许多模糊的成分,其具有盖顶,算是内部空间,但水平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是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的媒介结合区域,从而引申出多义的空间特性。这种丰富的空间形态为人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满足了居民多种行为活动要求。
4、 地域性
底層架空设计的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气候条件。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设计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架空空间留出的阴影空间,一方面可遮阳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丰富建筑景观层次,造型虚实对比强烈,形成南方地区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可见,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是一种公私共存、内外交融的空间。架空空间的具体设计上,一方面应注意架空空间的尺度,层高太高,易显得空旷、不够亲切,层高太低,易造成压迫感,一般以3.0~4.5 m 为宜;另一方面应有环境意识,注重细部设计,营造出亲切的气氛,不可仅仅成为管线集中的地方或杂务堆放场。
二、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应用
1、 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 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就是不错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通透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市民提供小憩之地。同时,它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在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底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也缓解了各种矛盾。同时, 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空间构架与底层局部架空空间, 加强了人与城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这个灰空间中, 人的参与密切了人与城市的关系, 人在其不同的空间高度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城市景观。
底层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 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 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 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 内外交融。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拥有1 个公共的底层、1 个私密顶层和由半私密半公共空间组成的中间楼层, 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给现代建筑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和人情味, 可以说这就是骑楼概念的发展。具体来说,在街面层, 它有1 个12m 高的公共步行广场在建筑下面穿过, 两部自动扶梯通向半公共空间的主要银行大厅和10 层高的中庭, 由3 部设在西立面玻璃电梯井里的高速电梯可到达银行的主体。来访者在每个双层高的楼层下电梯, 再通过自动扶梯到达目的地。银行内部空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自1985 年建筑投入使用以来, 银行已多次过改变办公位置, 如在1995 年, 仅仅用了6 周时间就在建筑的北部新增了1 个证券大厅。
2、 校园建筑
大学校园建筑架空的底层也是便于活动的过渡空间, 较为密集的教学楼群或者宿舍楼群的底层若运用了架空办法, 可使地面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 同时也产生通透的视觉感受。校园架空底层作为整个校园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 它与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联系紧密。一方面, 其周边或是内部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特点相吻合,并形成一定规模, 改善校园小气候; 另一方面, 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身的生态合理性, 如阳光、植物、风向、水体以及地形因素, 趋利避害。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若能结合周边的自然风貌, 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条件允许时, 可适当加大架空层的层高, 通过增加可仰视范围借景将层峦叠翠的远山或建筑引入环境, 增加景观深度, 以增添空间的趣味性, 让人更乐意驻足观望, 这一点对于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的校园有着特殊意义。
3、 住宅建筑
底层架空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常用方式, 尤其在亚热带地区更有利于空气对流, 便于自然通风。底层架空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架空的空间可以作多种用途, 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景观, 如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还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做一体化设计, 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居住楼采用了底层架空的形式, 这就创造出通透的空间, 对小区整体环境起到很好的气候调节作用。同时, 架空的底层也成为小区住户活动的好去处。相对于室外, 架空的底层阴凉, 挡风遮雨, 保证了人们的活动不用受室外不利气候的影响。综合自身气候条件, 新加坡的住宅底层基本上都是架空的, 架空底层不仅有利于通风、遮阳、避雨、防潮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而且给小区居民一个不受日晒雨淋的交际场所, 为老人儿童等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长远看, 还为未来底层商业再开发留下了空间[4]。
近几年, 为了美化环境, 设计师将绿化景观引入底层架空空间。精心设计的底层架空空间有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 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地, 并能使绿化景观渗透进来。架空层花园是从骑楼发展演变而来的, 与地面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庭园空间。把住宅底层作为架空层进行园林绿化, 一方面可以遮阳避雨, 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 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架空层花园十分适应岭南气候特点, 设计时要注意架空层的层高。合适的层高在5~7m 之间, 因为层高低矮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 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各种造园手法, 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大景深的作用。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 形成独具特色的架空层风雨通廊,又使园林得以有效的扩展, 扩大交流空间。一般来说, 底层架空空间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 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和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 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贯众和常春藤等。在配置植物时, 也应考虑到管道的日常维修问题。底层架空空间因其特殊的建筑结构特点, 光照条件较差, 所以其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 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 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 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开阔明亮, 方便居民在此活动。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城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内将充满各具特色的架空空间,并和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宏观公共空间一起,形成一个层次丰富、各尽其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念雄. 商业建筑的公共开放空间[J]. 新建筑. 1998(04)
关键词:建筑;底部;架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底层开放空间是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和衔接部分。从多层或高层建筑本身来说,底层开放空间可以较好地解决大量人流所带来的集散和相应的交通问题, 同时也可以创造出很好的建筑形式,与建筑主体相辅相成;从城市环境角度看,高层建筑底层开放空间既与街道空间互为补充,又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 富有地方人文特色、尺度宜人、情感舒适的城市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底层架空空间的特点分析
1、 灰空间
灰空间是指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也就是半私密、半开敞的过渡空间性质,底层架空空间也正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在具体设计上,底层架空空间内可引入绿化、水体、小品及坐椅、电话亭、灯柱、招牌等设施,使人置身于架空空间内,又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这是底层架空空间和其他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显著不同之处,是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形式。
2、公共空间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宅楼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是开放性、公共性的空间,是交流与公共活动功能的延伸性空间。架空层空间是由住户所有的私密空间向住区绿地系统公众性空间的过渡,反之也是从公众性空间进入私密性空间的入口。与其他公共空间相比,架空层空间由于有顶部的防护,所以各种活动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架空层也更有利于居民到达和使用,使用频率更高,极大地增加了场所活动的公共空间面积。
3、 多义空间
多义空间指具有多种功能意义的空间,即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某些特殊措施,增强空间兼容性,从而容纳多种功能,形成多义空间。架空建筑是用承重墙柱来确定空间的范围,所以不同于四面围合的空间所具有的明确性,而是含有许多模糊的成分,其具有盖顶,算是内部空间,但水平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是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的媒介结合区域,从而引申出多义的空间特性。这种丰富的空间形态为人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满足了居民多种行为活动要求。
4、 地域性
底層架空设计的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气候条件。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设计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架空空间留出的阴影空间,一方面可遮阳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丰富建筑景观层次,造型虚实对比强烈,形成南方地区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可见,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是一种公私共存、内外交融的空间。架空空间的具体设计上,一方面应注意架空空间的尺度,层高太高,易显得空旷、不够亲切,层高太低,易造成压迫感,一般以3.0~4.5 m 为宜;另一方面应有环境意识,注重细部设计,营造出亲切的气氛,不可仅仅成为管线集中的地方或杂务堆放场。
二、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应用
1、 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 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就是不错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通透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市民提供小憩之地。同时,它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在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底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也缓解了各种矛盾。同时, 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空间构架与底层局部架空空间, 加强了人与城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这个灰空间中, 人的参与密切了人与城市的关系, 人在其不同的空间高度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城市景观。
底层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 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 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 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 内外交融。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拥有1 个公共的底层、1 个私密顶层和由半私密半公共空间组成的中间楼层, 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给现代建筑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和人情味, 可以说这就是骑楼概念的发展。具体来说,在街面层, 它有1 个12m 高的公共步行广场在建筑下面穿过, 两部自动扶梯通向半公共空间的主要银行大厅和10 层高的中庭, 由3 部设在西立面玻璃电梯井里的高速电梯可到达银行的主体。来访者在每个双层高的楼层下电梯, 再通过自动扶梯到达目的地。银行内部空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自1985 年建筑投入使用以来, 银行已多次过改变办公位置, 如在1995 年, 仅仅用了6 周时间就在建筑的北部新增了1 个证券大厅。
2、 校园建筑
大学校园建筑架空的底层也是便于活动的过渡空间, 较为密集的教学楼群或者宿舍楼群的底层若运用了架空办法, 可使地面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 同时也产生通透的视觉感受。校园架空底层作为整个校园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 它与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联系紧密。一方面, 其周边或是内部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特点相吻合,并形成一定规模, 改善校园小气候; 另一方面, 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身的生态合理性, 如阳光、植物、风向、水体以及地形因素, 趋利避害。校园架空底层设计若能结合周边的自然风貌, 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条件允许时, 可适当加大架空层的层高, 通过增加可仰视范围借景将层峦叠翠的远山或建筑引入环境, 增加景观深度, 以增添空间的趣味性, 让人更乐意驻足观望, 这一点对于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的校园有着特殊意义。
3、 住宅建筑
底层架空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常用方式, 尤其在亚热带地区更有利于空气对流, 便于自然通风。底层架空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架空的空间可以作多种用途, 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景观, 如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还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做一体化设计, 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居住楼采用了底层架空的形式, 这就创造出通透的空间, 对小区整体环境起到很好的气候调节作用。同时, 架空的底层也成为小区住户活动的好去处。相对于室外, 架空的底层阴凉, 挡风遮雨, 保证了人们的活动不用受室外不利气候的影响。综合自身气候条件, 新加坡的住宅底层基本上都是架空的, 架空底层不仅有利于通风、遮阳、避雨、防潮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而且给小区居民一个不受日晒雨淋的交际场所, 为老人儿童等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长远看, 还为未来底层商业再开发留下了空间[4]。
近几年, 为了美化环境, 设计师将绿化景观引入底层架空空间。精心设计的底层架空空间有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 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场地, 并能使绿化景观渗透进来。架空层花园是从骑楼发展演变而来的, 与地面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庭园空间。把住宅底层作为架空层进行园林绿化, 一方面可以遮阳避雨, 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 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架空层花园十分适应岭南气候特点, 设计时要注意架空层的层高。合适的层高在5~7m 之间, 因为层高低矮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 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各种造园手法, 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大景深的作用。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 形成独具特色的架空层风雨通廊,又使园林得以有效的扩展, 扩大交流空间。一般来说, 底层架空空间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 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和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 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贯众和常春藤等。在配置植物时, 也应考虑到管道的日常维修问题。底层架空空间因其特殊的建筑结构特点, 光照条件较差, 所以其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 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 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 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开阔明亮, 方便居民在此活动。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城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内将充满各具特色的架空空间,并和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宏观公共空间一起,形成一个层次丰富、各尽其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念雄. 商业建筑的公共开放空间[J]. 新建筑.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