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范·安佩尔 遁入森林画境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遁入画境#8》

  视觉艺术家Ruud van Empel的照片(我们该称其为作品)与其他摄影师截然不同,有着极高的辨识度。不过Ruud本人透露,他之所以选择摄影这种媒介,是因为“摄影没有自身可辨识的风格”。他说:“绘画或制图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在我看来,摄影是中性的,我喜欢这种感觉。”
《黑色森林#5》
《遁入画境#1》

  一位现实主义画家可能会用画笔描绘出摄影写实般的质感,而Ruud却颠覆了这一观念。他用相机创造出一种人造主义的摄影风格,一眼看去,你很有可能将Ruud的摄影当作绘画作品。如今,Ruud已是最具开创性和影响力的当代摄影师之一,他刚刚在伦敦赫胥黎帕勒画廊(Ruud在英国的主要代理机构)举办了第3次展览。紧跟热点,同时也是受到了展览的启示,我们在这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艺术家所运用的创作方式。此处展示的作品来自Ruud的两个最新系列《黑色森林》和《遁入画境》,这些作品是首次展出。其中,《遁入畫境》向我们展示出一个拼贴摄影的世界,若隐若现的花朵和遮天蔽日的枝叶成为了画面的焦点。而《黑色森林》则描绘了一派活跃的夜间森林场景,画面在点点星光或生物发出的光下呈现奇异的背光效果。通过自己对于复合素材标志性的使用手法,Ruud不断审视着美与田园牧歌的相关主题。他这样解释道:“在赫胥黎帕勒画廊展出的这些作品,也正是我近日在荷兰海伦芬的观景楼美术馆展览的一部分。‘创造自然’(在荷兰的展览名称)由大约30幅同主题作品组成,在这些作品中是看不到人类踪迹的,也没有肖像,只有我用自己的方式和视角去探索并呈现的自然。”Ruud的视野有时颇具组织性,显得光明而美好;有时却是混乱、有趣而诱人的,随即便转向了黑暗而恐怖的感觉。“在观景楼美术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展示了我从2015年到2018年五个系列新作的抽象化创作过程。”
  Ruud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当我们和他交谈时,他向我们透露了自己正在做新的尝试。他曾在荷兰的圣约斯特艺术学院进行学习,而他选择摄影是因为计算机和软件带来的诸多可能性。Ruud用Photoshop把现实和自然完全转化为个人的视觉体系。为了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他在自己建立的庞大数据库中搜罗了大量植物纤维、枝叶丛和叶片的数码照片,创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摄影拼贴胜境,在那里,一切事物看上去都暗藏玄机。Ruud还前往世界各地的野外和花园为这些作品收集素材。“我在很多国家都拍过照片,其中包括斯里兰卡、古巴、苏里南、意大利、瑞士、南非和荷兰。我的作品都通过全方位组合而成,每幅作品大约来自250张素材照片。”
  Ruud的每张作品都是一幅拼图,是他用自己数据库中的数百张照片素材以极为缜密的方式拼贴而成的。一幅作品可能要耗时3个月才能完成,由于这种复杂的数字拼贴,这些图像往往呈现出一种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神秘和令人不安的感觉。他的作品让我们发出疑问,在这个数字模拟无处不在的时代,究竟何为真实,何为人造?
  与野生动物摄影师或博物学家不同的是,Ruud并未试图描绘一种理想化的自然景观。“你可以说大自然是种天堂般的存在,但实际上它是个混乱的丛林。其自身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在当中的这些生物四处觅食,弱肉强食。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存之战,而且是极为激烈的争斗,这就是天堂。”
  Ruud使用Photoshop制作他的作品。“大约从1994年起,我就开始用Photoshop制图了。在2000年之前,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我早期是通过扫描,后来又用自己拍摄的照片来进行实验。首先,我搭建了一些办公室的场景创作了《办公室》系列(1996年),它们如同电影布景一样;然后,我开始用数百张小的照片素材构建人体模型创作了《女性研究》系列(1998—1999年);我还专注于创造自然景观和森林景观,创作了《绿色研究》系列(2003年)。我的技术起源于这一时期,用许多小的图像素材进行微缩的影像构成。”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Ruud的数字拼贴创作方式,但过程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我可能会在工作室里拍摄人物模特或一些静物。”尽管最终输出的是如此精密复杂的图像,Ruud也只用了一台相机和一个镜头,而且不使用三脚架。在进行肖像创作时,他会把每个模特的不同人体结构进行融合,以此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构出的个体。
《森林#2》

  本期影人
  路德·范·安佩尔
  摄影师
  1958年,Ruud出生于荷兰布雷达,他在圣约斯特艺术学院学习。20世纪80年代末,他搬到阿姆斯特丹并开始了自己作为视觉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作为如今颇具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当代数码摄影师之一,Ruud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画廊和美术馆收藏,并被广泛展出。
  www.ruudvanempel.nlhuxlevparlour.com
  “在作品中我不使用图像变形技术,而是在前期手动完成所有效果。我用后期技术修剪并进行粘贴,所以我会拍摄许多不同环境的照片,比如树叶、水流、树木,有时还在室内拍摄。我习惯将每种事物分开拍摄,落叶、花瓣、树枝以及墙壁、窗户、门和橱柜。”Ruud拍摄的所有照片都会存入他的数据库,从那里他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使用的照片。
  “自1997年以来,我建立了一个素材数据库。当我在2002年开始数码摄影时,数据库迅速扩充,现在有超过10万张照片。”
  正如人们能够预见的,向数码时代的转变已经改变了Ruud的工作模式。“数码摄影经历了长期发展,它比其他方式更适合我。我的数据库通过数码摄影快速壮大,现在一切都快多了。从技术角度讲,自我开始拍更大画幅的作品以来,它比刚开始时变得越发复杂了。”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Ruud的图像广泛参考了艺术史中的系列作品,包括荷兰的古典大师和早期的蒙太奇艺术家。他将自己的视觉风格描述为近似于绘画,绘画是Ruud最大的灵感。他的工作方法融合了绘画、摄影和拼贴的技巧,鼓励观者直面摄影中所谓“真实”的价值,也让他们对照片中何为真实、何为人造产生自己的观感。
  “我的作品看起来就像一幅画,但它是照片,是一种蒙太奇。所有东西都在我想要的位置上。我的想法是构建一张看起来像寻常摄影作品的照片,但实际上画面中的一切都是虚构出来的。”
《黑色森林#1》
其他文献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是你母亲最钟情的一曲情歌。她漫步轻吟,低声婉转,歌声如清泉般柔化了你父亲嬴政的心,那一抹倩影尽藏于他眼底,让他留恋一生,待你出世,便唤你“扶苏”,对你寄予厚望。  也许,因为你的母亲来自异国民间,从小你便小心翼翼,同情弱者。所以才有了后来仁德的你。也许,因为你是长子,从小到大,你处处忍让着骄纵的胡亥,只因他是你父亲最小最宠爱的儿子,他生性顽皮,喜欢恶
配置不俗满足不同人需求  iPhone XR搭载了6.1英寸LCD屏幕,分辨率为1792x828,具备326PPi,苹果将这款屏幕命名为液体视网膜(LiquidRetina)屏。相比之下,这款手机将不支持3D Touch,但是支持点击唤醒。在存储配置上,该机具备64GB、128GB和256GB三个版本。  硬件配置上,iPhone XR搭载“神经引擎”AI处理。iPhone XR搭载后置单摄像头,
几近匿迹的张海儿,曾被艺术批评家凯伦·史密斯誉为“最有经验且最先锋的中国摄影师”。在刚过去的2017年里,他以数次参与展览的方式,重回观众视野。这里,我们奉上他的若干旧作和凯伦·史密斯对他的文字描述片段,以飨读者。  2017年,我们很难不注意到“张海儿”这个名字:先是在9月初,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为其举办了题为《缪斯》的大型个人展览,在同时段开幕的影像上海博览会上,香港刺点画廊仅展出了他一人的作品。
芦笙比赛,广西八协,1989年春节  侗族,一个以大歌、木寨、梯田闻名的民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熟悉。法国摄影师阎雷和他的朋友西梦是走进深山里的侗乡的第一批西方人,也是第一批用彩色胶片拍下那片神奇的土地的摄影师。阎雷从1988年起,四次长途跋涉前往位于广西和贵州的侗族聚居地区,那里有最具有侗族特色的风雨桥,壮观的梯田,贯穿日常生活的歌声,羞涩又友善的村民……在侗乡生活的六个月里,
影  这是一张国风侠客范儿的外景创意人像,拍摄当天是阴天,我使用闪灯与现场自然光结合,通过竹林营造了阳光透过竹林的光影感,整幅照片意境十足。拍摄使用了富士最新的中画幅相机GFX100S,相机的高像素即使是人物飘逸的发丝都可以丝丝分明,色彩表现力也十分到位,将传统的中国红表现得恰到好处。  张小翼  国际最高级别婚礼
索尼新发布的FE 24-105mm F4 G OSS是一款针对FE全画幅机身而设计的标准变焦镜头。虽然最大光圈不及更高端的FE 24-70mm F2.8 GM,LB焦距范围更大,实用性更强。至此索尼全画幅拥有了高中低四支标准变焦镜头,给予了不同用户更多的选择。  外形设计  FE 24-105mm F4 GOSS虽然并非GM也不是ZA蔡司,但它的定位并不低。从外形上看,它的做工是比较优秀的,丝毫不
IPA國际摄影奖(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公布2020年运动瞬间摄影大赛(One-Shot "MOVEMENT" competition) 获奖作品, 除德国摄影师Anne Mason-Hoerter凭借作品“野生胡萝卜”获得此次大赛总冠军外,还有非常多的优秀摄影师崭露头角,不妨和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份运动之美。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生命,你就得先完成自己的使命。—题记  有人说,只看重性命的人注定平庸无为,能注重生命的人,他也许是优秀之人,如若能意识到人生使命之重大,他必定卓越不凡!  我从来都相信,生命不仅仅是为了活着,更是为了奉献,为了创造,为了让自己使这个世界有小小的改变,那便是成功,那便是卓越的人,每个人的出生都是有意义的,而只有行使命者方成大器,去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背负着使命的我们,会更有价值。 
车水马龙,楼字林立,潜意识里我们会认为用眼睛看到了所有的事物,其实由于人眼睛生理结构的原因我们只能看到一定大小的事物,在我们匆匆走过的路旁便有可能有一群忙碌的蚂蚁,也可能有一片真菌正在努力破土而出。在我们的视野里这些微小的生物从未成为主角,其实当我们认真观察它们时,总会被这些精灵所震撼。此次我们邀请微距摄影师南粤荒野,使用佳能EF-S 35mm ISSTM微距镜头,聚焦这些平时看起来极其微小的生物
当我读到《跟着炊烟回家》这篇散文时,我觉得有什么东西扑面而来,一个人正向着地平线炊烟升起的地方走出。  好的散文就如珍珠璞玉靜于匣中,等你在外面受了风雨之后,拭去上面的尘埃,才发现当初倒背如流,其实却未曾懂过,一时间醍醐灌顶灵台清明。  史铁生在他最轻狂的年龄中失去双腿,当他在地坛里脑中几次闪过轻生的念头,但他母亲呼唤他回家的声音将他从悲伤中唤醒,他在最无助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当他摇着轮椅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