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专业技能课程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评价将成为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学会评价将成为学会学习的一部分,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评价能力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只了解评价的知识还不足以形成评价能力,只有通过评价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学会评价。就学习的评价来说,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融合,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校长和家长,也包括作为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的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包括学校外部的和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增加了新的含义,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成绩的确认,不仅是诊断和改进学习的途径,还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目标。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培养的目标与评价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的培养目标包括三个层次:
1.基本技能培养层次:主要通过验证性实验、专业见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认知能力及基本技能。计算机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每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硬件上能够对个人电脑熟练组装与简单维修,在软件上能熟练安装卸载软件并掌握办公及图形图像处理等常见应用软件。
2.中级技能培养层次:主要通过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运用、掌握及设计能力。计算机专业中级技能要求大部分学生在硬件上掌握常见微机接口电路的设计并能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控制,软件上能精通一门编程语言,能进行数据库以及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
3.高级技能培养层次:主要通过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综合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计算机专业高级技能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嵌入式系统或软件系统(B/S或C/S架构)。
目前在高职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由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到课率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即我们所说的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高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是不全面的。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因素反映出来,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性评价是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同时,过程性评价还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二、过程性评价在专业技能课中的实施的要点
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针对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的评价体系,能科学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坚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评价体系在实施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大纲等各种因素,具体实际可行性;是否选择了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等。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的工具,过程性评价表具有提供评价依据与记录载体的重要功能。它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正式的、有影响力、有约束力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过程,对于规范学生的评价行为,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环境与氛圍,从而为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来说,编制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的内容应包含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二是评价的主体兼顾教师、学生与同学;三是评价的方式分为等级评定、资料呈现与文字描述三个部分;四是评价目标力求明确。
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本身、教师、同学等参与者,可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民主参与、协同商讨、平等交流,使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检验者和评价的发展者。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互动,而且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交流或小组讨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主题制定量化评价指标,形成若干个能够客观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然后为每个维度制定具体表现标准,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水平。量化评价指标制作过程中,由教师制作大框架,学生完成详实的评价内容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评价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摄取专业的技能知识。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可以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种引导;小组评价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自我反馈。
参考文献:
[1]翟葆奎,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超,梁燕来.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时空.2007,03.
基金项目: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课题(Hr200918: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专业技能课程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评价将成为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学会评价将成为学会学习的一部分,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评价能力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只了解评价的知识还不足以形成评价能力,只有通过评价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学会评价。就学习的评价来说,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融合,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校长和家长,也包括作为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的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包括学校外部的和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增加了新的含义,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成绩的确认,不仅是诊断和改进学习的途径,还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目标。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培养的目标与评价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的培养目标包括三个层次:
1.基本技能培养层次:主要通过验证性实验、专业见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认知能力及基本技能。计算机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每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硬件上能够对个人电脑熟练组装与简单维修,在软件上能熟练安装卸载软件并掌握办公及图形图像处理等常见应用软件。
2.中级技能培养层次:主要通过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运用、掌握及设计能力。计算机专业中级技能要求大部分学生在硬件上掌握常见微机接口电路的设计并能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控制,软件上能精通一门编程语言,能进行数据库以及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
3.高级技能培养层次:主要通过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综合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计算机专业高级技能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嵌入式系统或软件系统(B/S或C/S架构)。
目前在高职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由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到课率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即我们所说的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高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是不全面的。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因素反映出来,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性评价是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同时,过程性评价还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二、过程性评价在专业技能课中的实施的要点
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针对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的评价体系,能科学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坚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评价体系在实施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大纲等各种因素,具体实际可行性;是否选择了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等。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的工具,过程性评价表具有提供评价依据与记录载体的重要功能。它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正式的、有影响力、有约束力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过程,对于规范学生的评价行为,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环境与氛圍,从而为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来说,编制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的内容应包含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二是评价的主体兼顾教师、学生与同学;三是评价的方式分为等级评定、资料呈现与文字描述三个部分;四是评价目标力求明确。
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本身、教师、同学等参与者,可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民主参与、协同商讨、平等交流,使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检验者和评价的发展者。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互动,而且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交流或小组讨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主题制定量化评价指标,形成若干个能够客观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然后为每个维度制定具体表现标准,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水平。量化评价指标制作过程中,由教师制作大框架,学生完成详实的评价内容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评价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摄取专业的技能知识。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可以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种引导;小组评价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自我反馈。
参考文献:
[1]翟葆奎,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超,梁燕来.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时空.2007,03.
基金项目: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课题(Hr200918: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