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管延圻 魏群 余倩 赵萌萌 汤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将《乔布斯传》列入2011年度失望之书,并不是全盘否认这本书。所谓失望,是相对于期望、希望而言的,在回顾2010年世界杯时,全球各大体育媒体都会将C罗和梅西列入(令人)失望、(本人)失落的球星行列,这不是说这两人对葡萄牙队或阿根廷队没有帮助,而是指他俩没有发挥出自己宣称和球迷期待的作用。
失望,是因为书的翻译水平不高吗?《乔布斯传》简体中文版推出后,已经有相当多的网帖和媒体报道就翻译水平提出批评。公允而论,为保证《乔布斯传》全球同步发行,在部分书稿从美国传回到定稿仅有20多天的情况下,最终呈现给读者的简体中文版,对中国内地读者的阅读影响不大。需要指出的是,市面上最热门的几类出版物,包括自国外引进出版的财经、文学、心理学等类图书,翻译粗制滥造确实普遍存在,不乏层层转包的“豆腐渣”样品。《乔布斯传》的翻译问题虽然并非最突出,却因这本书引发的舆论讨论,而让更多人意识到图书质量管理并未如人们预想的那样靠谱,很可能削弱部分读者对图书阅读的信心。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方面?美国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乔布斯传》,是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唯一授权传记,也因获得传主的同意和支持,得到了相比其他同类同题传记作品更全面更翔实的线索。沃尔特·艾萨克森与乔布斯本人有过约40次直言不讳的对话,许多内容被直接写入书中,这也成为《乔布斯传》出版前赢得普遍期待的重要原因。相信很多年后,这本书都将成为研究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互联网业发展所不能回避的读本。
在我看来,“官方授权传记”身份的权威性既是《乔布斯传》广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了这本书无从否认硬伤的来源。
沃尔特·艾萨克森版的《乔布斯传》,确实没有讳言以往多本被“封杀”传记提及的乔布斯个人的一些丑闻,但传记作者是将这些故事镶嵌到各章不起眼的地方,用乔布斯本人含糊其辞的解释、其他人温和委婉的分辩以对冲,也未深入探究乔布斯及他人的解释是否与事实相符—此种手法多见于如今的财经题材深度新闻(软文),作者(记者)用貌似公允的口吻为涉事人(企业)开脱,设法向读者暗示,批评者所提出的质疑一点儿也不靠谱。
这本书主旨流露过于明显,沃尔特·艾萨克森将书写成了一本大学教师的讲义,以解密乔布斯在商业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伟大成功、其个人复杂多维的人格特质两方面为目标,设法在各章节进行逐一解析,并找出多方面证据来作为佐证,而不是保持相对中立公允的立场,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在谈论乔布斯成长历程的每一个重大发现、自我突破时,《乔布斯传》当中总会加上类似于电视纪录片中男低音旁白的陈述,以及抒情式感叹,时而穿插他人对乔布斯的赞誉。
当然,沃尔特·艾萨克森动笔写《乔布斯传》时,传主本人的业界和公众形象已接近完美,大多数消费者都认同“乔布斯=创新=尽善尽美”的等式,传记作者不可避免会受到这样一种既有观念的影响。但无论如何,用报告文学体来写传记作品,都是不妥的,无论被包装、被赞美的传主是乔布斯,抑或是政界领袖或文化名人。
乔布斯本人生前一直努力控制外界对他的看法,个人形象近年来渐趋神秘,这与他二度掌管后,苹果公司及其产品的风格高度吻合。凡是违背此条法则的作家、出版社与媒体都会惨遭“封杀”。很显然,沃尔特·艾萨克森版的《乔布斯传》即便早出版几年,也不会遭到“封杀”,因为这就是一本乔布斯影响乃至控制下出品的传记。
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管延圻 魏群 余倩 赵萌萌 汤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将《乔布斯传》列入2011年度失望之书,并不是全盘否认这本书。所谓失望,是相对于期望、希望而言的,在回顾2010年世界杯时,全球各大体育媒体都会将C罗和梅西列入(令人)失望、(本人)失落的球星行列,这不是说这两人对葡萄牙队或阿根廷队没有帮助,而是指他俩没有发挥出自己宣称和球迷期待的作用。
失望,是因为书的翻译水平不高吗?《乔布斯传》简体中文版推出后,已经有相当多的网帖和媒体报道就翻译水平提出批评。公允而论,为保证《乔布斯传》全球同步发行,在部分书稿从美国传回到定稿仅有20多天的情况下,最终呈现给读者的简体中文版,对中国内地读者的阅读影响不大。需要指出的是,市面上最热门的几类出版物,包括自国外引进出版的财经、文学、心理学等类图书,翻译粗制滥造确实普遍存在,不乏层层转包的“豆腐渣”样品。《乔布斯传》的翻译问题虽然并非最突出,却因这本书引发的舆论讨论,而让更多人意识到图书质量管理并未如人们预想的那样靠谱,很可能削弱部分读者对图书阅读的信心。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方面?美国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乔布斯传》,是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唯一授权传记,也因获得传主的同意和支持,得到了相比其他同类同题传记作品更全面更翔实的线索。沃尔特·艾萨克森与乔布斯本人有过约40次直言不讳的对话,许多内容被直接写入书中,这也成为《乔布斯传》出版前赢得普遍期待的重要原因。相信很多年后,这本书都将成为研究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互联网业发展所不能回避的读本。
在我看来,“官方授权传记”身份的权威性既是《乔布斯传》广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了这本书无从否认硬伤的来源。
沃尔特·艾萨克森版的《乔布斯传》,确实没有讳言以往多本被“封杀”传记提及的乔布斯个人的一些丑闻,但传记作者是将这些故事镶嵌到各章不起眼的地方,用乔布斯本人含糊其辞的解释、其他人温和委婉的分辩以对冲,也未深入探究乔布斯及他人的解释是否与事实相符—此种手法多见于如今的财经题材深度新闻(软文),作者(记者)用貌似公允的口吻为涉事人(企业)开脱,设法向读者暗示,批评者所提出的质疑一点儿也不靠谱。
这本书主旨流露过于明显,沃尔特·艾萨克森将书写成了一本大学教师的讲义,以解密乔布斯在商业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伟大成功、其个人复杂多维的人格特质两方面为目标,设法在各章节进行逐一解析,并找出多方面证据来作为佐证,而不是保持相对中立公允的立场,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在谈论乔布斯成长历程的每一个重大发现、自我突破时,《乔布斯传》当中总会加上类似于电视纪录片中男低音旁白的陈述,以及抒情式感叹,时而穿插他人对乔布斯的赞誉。
当然,沃尔特·艾萨克森动笔写《乔布斯传》时,传主本人的业界和公众形象已接近完美,大多数消费者都认同“乔布斯=创新=尽善尽美”的等式,传记作者不可避免会受到这样一种既有观念的影响。但无论如何,用报告文学体来写传记作品,都是不妥的,无论被包装、被赞美的传主是乔布斯,抑或是政界领袖或文化名人。
乔布斯本人生前一直努力控制外界对他的看法,个人形象近年来渐趋神秘,这与他二度掌管后,苹果公司及其产品的风格高度吻合。凡是违背此条法则的作家、出版社与媒体都会惨遭“封杀”。很显然,沃尔特·艾萨克森版的《乔布斯传》即便早出版几年,也不会遭到“封杀”,因为这就是一本乔布斯影响乃至控制下出品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