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工程审计工作大多是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后,收集有关资料,在财务决算前进行审计,但这是局部审计,是事后审计,木已成舟,想有效控制投资,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若能把工程审计工作往前延伸,审计工作人员作为项目管理人员之一参与项目管理,把审计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审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谓全过程审计,就是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根据各阶段特点,进行全过程审计。而全方位审计,就是从造价、质量、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以期使它们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我们遵循建设工程发展规律,详细论述。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计
一个工程项目从筹建到投入使用,耗资巨大,历时较长,涉及甚广,因此其可行性研究尤为重要,行则立,而后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行则废。及早打住,以防决策失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审查其市场需求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然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财务评价以及风险评价,对企业投资项目,重点审查财务可行性,运用事先设定的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财务净现值,看是否大于或等于零,以判断其盈利能力;计算投资回收期,看是否满足银行要求或企业设定的回收期,以判断收回投资时间长短;运用贷款资金项目,还要审查其偿债率或利息备付率,以判断是否满足偿还贷款的能力。财务指标满足要求后,我们要审查项目投资估算值。运用生产能力指数法、投资比例法、概算指标法等方法审查工程建设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生产性项目还要估算铺底流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该项目即立项,投资估算额即为项目的最高投资额,实际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这一界限。完成这些工作,要求工程审计人员除具有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财务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复核计算,为事前控制提供依据。
设计阶段的审计
被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单位依此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概算,而被批准的设计概算,即是限额设计的最高限额,一般不允许突破投资估算,技术设计阶段的修正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均不得突破设计概算。虽然设计阶段的费用仅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该阶段的工作却影响项目投资75%~95%的费用,因此根据事前审计的原则,工程设计人员应重视设计阶段的审查,从源头抓起。要审查设计方案能否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设计质量能否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应具有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家强制性设计标准,领会设计意图,审查设计文件的符合性,参与方案竞选或方案招标,推荐采纳既能满足使用要求、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优秀方案。对施工图纸的审查,要看其能否满足构造要求,能否满足施工招标、施工、设备订购或加工的要求。对施工图预算的审核,要从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符合性、费用计算的正确性等方面,运用逐项审核、筛选或对比审查等方法,进行事前主动控制,使预算不超过估算,使造价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招标阶段的审计
根据正常的建设程序,设计施工图纸经过审查后,才可进行施工招标,工程审计人员应熟悉招投标法知识,领会招标文件的内容,参与标底的审查,验证标底的真实性、准确性,为评标提供依据。参与投标人资格预审,严把入围关,对于无资质的施工单位禁止挂靠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同时也防止有资质的单位承揽工程后非法转包或者以分包的名义肢解发包。这是建筑法强行规定,也是目前建筑市场上很难做到的但必须要做到的。作为工程审计人员有义务提请有关方面注意,以防患于未然,须知要生产合格的建筑产品,必须有合格的施工队伍。参与投标文件的评审,对每一投标文件,从商务标方面评价造价的合理性,从技术标方面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假以资格预审条件,确定一个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或者经评审的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推荐其为中标候选人。参与与中标人施工合同的签署,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审查是使用固定合同价、可调合同价还是成本加酬金合同价,注意它们使用条件和范围,以及风险分担的内容,尽可能防止潜在索赔发生,注意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少留或不留活口,以防授人以柄。针对投标人的投标策略,要有相应对策,权衡考虑,谨慎采纳。要重视合同的签订,它是相关方适当履行合同的基础,是处理争端的法律依据。最终要使合同价款不得超过预算或标底价,从而使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和投资估算之内。
施工阶段的审计
施工阶段是按设计图纸,将人财物转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是投资逐渐累积的阶段。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该阶段要审查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和记录施工质量的相关资料,使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合同和国家强制性标准。重点审查设计变更或施工变更,以及外界条件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要审查变更的必要性、真实性,各种签证合法性、及时性,计算计价的准确性、合理性。这要求工程审计人员了解现场条件,深谙施工知识,要有处理外界干扰的能力,对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增加的费用要严格控制,使其不要超过合同中预留金额,从而使实际造价不要超过投资估算。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并不断调整优化,以期实际进度满足工期要求。该阶段是历时最长的阶段,各种风险因素很多,应重点控制,同时也是应用事中审计的最佳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
建筑工程按设计图纸和合同文件完成以后,施工方要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工程审计人员要参与竣工验收资料的审查,审查其真实性、有效性、完备性,然后随同验收组进行实物验收。因为工程审计人员作为管理人员之一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已成竹在胸,验收的过程就是检验实际与计划的符合性,查看哪些内容有变更,哪些未施工,有无分期分批验收,施工质量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为竣工决算审计做准备。当施工方提出竣工决算时,工程审计人员利用全过程收集的经各方签证的资料,从量、价、费等方面,运用各种审计手段,据实审核。因为前期工作已经做细做严,投资、进度、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把关,审核决算时与传统做法相比相对简单,也较容易,效果也较明显,这也是推崇全过程审计的目的。因此,该阶段只要重点审查设计变更,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施工内容的增减,分析由各方承担责任的风险费用分担是否合理,各种签证手续是否齐全,各方提出的索赔理由是否充足,时限是否有效。财务决算审计时要审核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分摊到各单位工程的固定资产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应当分摊在生产期间的费用是否挤到固定资产中了。最后合计实际投资,与估算投资相比较,本项目是超支还是节支,以判断投资估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将来其他项目的投资评估提供依据。
保修阶段和后评价阶段的审计
建筑法规定,建设工程要实行保修制度,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保修期限,这是检验施工质量的一项措施,也是考验施工方诚信的一项制度。审计人员参与其中,对于保修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根据责任性质,审定由相应方承担费用,若是施工质量的问题,从保修金中扣除,若是因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应由使用方出资。
项目投入使用一定年限后要进行后评价,工程审计人员参与项目后评价,从财务指标、环境影响等方面计算实际值和评价实际效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期值相比较,判断这一投资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成功之处要发扬,失败之处要借鉴。
至此,一个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结束,若真能把工程审计贯彻到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时时监控,事事监督,工程投资超资现象有望得到控制,质量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工期拖延可得到缓解。但若要把该法落到实处,须项目管理层充分重视,选择合适人员,并相应授权方能奏效。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计
一个工程项目从筹建到投入使用,耗资巨大,历时较长,涉及甚广,因此其可行性研究尤为重要,行则立,而后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行则废。及早打住,以防决策失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审查其市场需求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然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财务评价以及风险评价,对企业投资项目,重点审查财务可行性,运用事先设定的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财务净现值,看是否大于或等于零,以判断其盈利能力;计算投资回收期,看是否满足银行要求或企业设定的回收期,以判断收回投资时间长短;运用贷款资金项目,还要审查其偿债率或利息备付率,以判断是否满足偿还贷款的能力。财务指标满足要求后,我们要审查项目投资估算值。运用生产能力指数法、投资比例法、概算指标法等方法审查工程建设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生产性项目还要估算铺底流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该项目即立项,投资估算额即为项目的最高投资额,实际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这一界限。完成这些工作,要求工程审计人员除具有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财务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复核计算,为事前控制提供依据。
设计阶段的审计
被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单位依此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概算,而被批准的设计概算,即是限额设计的最高限额,一般不允许突破投资估算,技术设计阶段的修正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均不得突破设计概算。虽然设计阶段的费用仅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该阶段的工作却影响项目投资75%~95%的费用,因此根据事前审计的原则,工程设计人员应重视设计阶段的审查,从源头抓起。要审查设计方案能否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设计质量能否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应具有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家强制性设计标准,领会设计意图,审查设计文件的符合性,参与方案竞选或方案招标,推荐采纳既能满足使用要求、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优秀方案。对施工图纸的审查,要看其能否满足构造要求,能否满足施工招标、施工、设备订购或加工的要求。对施工图预算的审核,要从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符合性、费用计算的正确性等方面,运用逐项审核、筛选或对比审查等方法,进行事前主动控制,使预算不超过估算,使造价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招标阶段的审计
根据正常的建设程序,设计施工图纸经过审查后,才可进行施工招标,工程审计人员应熟悉招投标法知识,领会招标文件的内容,参与标底的审查,验证标底的真实性、准确性,为评标提供依据。参与投标人资格预审,严把入围关,对于无资质的施工单位禁止挂靠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同时也防止有资质的单位承揽工程后非法转包或者以分包的名义肢解发包。这是建筑法强行规定,也是目前建筑市场上很难做到的但必须要做到的。作为工程审计人员有义务提请有关方面注意,以防患于未然,须知要生产合格的建筑产品,必须有合格的施工队伍。参与投标文件的评审,对每一投标文件,从商务标方面评价造价的合理性,从技术标方面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假以资格预审条件,确定一个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或者经评审的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推荐其为中标候选人。参与与中标人施工合同的签署,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审查是使用固定合同价、可调合同价还是成本加酬金合同价,注意它们使用条件和范围,以及风险分担的内容,尽可能防止潜在索赔发生,注意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少留或不留活口,以防授人以柄。针对投标人的投标策略,要有相应对策,权衡考虑,谨慎采纳。要重视合同的签订,它是相关方适当履行合同的基础,是处理争端的法律依据。最终要使合同价款不得超过预算或标底价,从而使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和投资估算之内。
施工阶段的审计
施工阶段是按设计图纸,将人财物转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是投资逐渐累积的阶段。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该阶段要审查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和记录施工质量的相关资料,使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合同和国家强制性标准。重点审查设计变更或施工变更,以及外界条件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要审查变更的必要性、真实性,各种签证合法性、及时性,计算计价的准确性、合理性。这要求工程审计人员了解现场条件,深谙施工知识,要有处理外界干扰的能力,对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增加的费用要严格控制,使其不要超过合同中预留金额,从而使实际造价不要超过投资估算。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并不断调整优化,以期实际进度满足工期要求。该阶段是历时最长的阶段,各种风险因素很多,应重点控制,同时也是应用事中审计的最佳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
建筑工程按设计图纸和合同文件完成以后,施工方要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工程审计人员要参与竣工验收资料的审查,审查其真实性、有效性、完备性,然后随同验收组进行实物验收。因为工程审计人员作为管理人员之一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已成竹在胸,验收的过程就是检验实际与计划的符合性,查看哪些内容有变更,哪些未施工,有无分期分批验收,施工质量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为竣工决算审计做准备。当施工方提出竣工决算时,工程审计人员利用全过程收集的经各方签证的资料,从量、价、费等方面,运用各种审计手段,据实审核。因为前期工作已经做细做严,投资、进度、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把关,审核决算时与传统做法相比相对简单,也较容易,效果也较明显,这也是推崇全过程审计的目的。因此,该阶段只要重点审查设计变更,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施工内容的增减,分析由各方承担责任的风险费用分担是否合理,各种签证手续是否齐全,各方提出的索赔理由是否充足,时限是否有效。财务决算审计时要审核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分摊到各单位工程的固定资产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应当分摊在生产期间的费用是否挤到固定资产中了。最后合计实际投资,与估算投资相比较,本项目是超支还是节支,以判断投资估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将来其他项目的投资评估提供依据。
保修阶段和后评价阶段的审计
建筑法规定,建设工程要实行保修制度,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保修期限,这是检验施工质量的一项措施,也是考验施工方诚信的一项制度。审计人员参与其中,对于保修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根据责任性质,审定由相应方承担费用,若是施工质量的问题,从保修金中扣除,若是因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应由使用方出资。
项目投入使用一定年限后要进行后评价,工程审计人员参与项目后评价,从财务指标、环境影响等方面计算实际值和评价实际效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期值相比较,判断这一投资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成功之处要发扬,失败之处要借鉴。
至此,一个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结束,若真能把工程审计贯彻到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时时监控,事事监督,工程投资超资现象有望得到控制,质量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工期拖延可得到缓解。但若要把该法落到实处,须项目管理层充分重视,选择合适人员,并相应授权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