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长对幼儿园环境的选择越来越苛刻,因此,大环境我们老师无法改变,主题墙的环境老师可以自由做主。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幼儿园隐形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活动室主题墙面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物质环境之一,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与幼儿相互作用,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墙面环境创设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装饰为主,功能单一、教师为主,主体失衡、静态为主,互动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幼儿园这几年以《纲要》为指导,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与墙壁对话”创设的实践与研究,旨在突显环境创设中的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更好地发挥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
一、主题墙要与幼儿互动
在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前,要对原有的墙面进行变换,突显墙面“可变”的优势,在环境创设时,可以无限次地对墙面布置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而不致于损害墙面。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确立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概念。让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与环境、教师、同伴、家长之间产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行为的互通、信息的传递及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幼儿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应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怎么样让幼儿都能够展现自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参与主题墙的布置这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从符合五大领域点出发。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除了要充分体现主题的目标,将主题墙的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关注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将孩子的作品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教室的主题墙,每当一个新的内容布置好后,我都会利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去让幼儿寻找、翻看自己的作品,还让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墙饰的创设要有主题整合
我们充分发挥墙面可变优势,把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与幼儿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墙面环境密切配合每一主题活动的脉络、走向有序展开。使活动室墙面环境成为主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并使墙面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多种功效。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每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或者其他作业时,需要及时地在主题墙上展现出来,而且要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我初次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没有将标题明显的表现出来,让人有种杂乱,没有重点的感觉,经过领导的指点后,我知道了标题不能只顾着华丽繁复,而是要让人一目了然,凸显主题。
三、实现互动墙面材料的再利用
随着主题更换,墙上的材料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从软墙上拆下来的材料,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再利用。
1.把材料移到其他的墙面。在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主题的感受不同,因此延续的兴趣也有长短,有的暂告段落了,但个别孩子可能对此还有兴趣。我们可把材料移到其他墙面,让这部分孩子还可以继续地关注、讨论。
2.把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表现的作品、材料放入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中,加以长期保存。
3.用过的图片为幼儿制作成图书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阅览,还有一部分图片放在美工区当做泥工板。
总之,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求为手段,紧紧盘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墙的布置,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让幼儿关心生活,学会生活。“主题墙的创设和利用”表达了墙面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墙面与幼儿的对话。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清徐县东湖幼儿园)
(责任编校:青凤)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
一、主题墙要与幼儿互动
在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前,要对原有的墙面进行变换,突显墙面“可变”的优势,在环境创设时,可以无限次地对墙面布置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而不致于损害墙面。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确立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概念。让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与环境、教师、同伴、家长之间产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行为的互通、信息的传递及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幼儿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应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怎么样让幼儿都能够展现自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参与主题墙的布置这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从符合五大领域点出发。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除了要充分体现主题的目标,将主题墙的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关注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将孩子的作品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教室的主题墙,每当一个新的内容布置好后,我都会利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去让幼儿寻找、翻看自己的作品,还让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墙饰的创设要有主题整合
我们充分发挥墙面可变优势,把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与幼儿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墙面环境密切配合每一主题活动的脉络、走向有序展开。使活动室墙面环境成为主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并使墙面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多种功效。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每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或者其他作业时,需要及时地在主题墙上展现出来,而且要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我初次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没有将标题明显的表现出来,让人有种杂乱,没有重点的感觉,经过领导的指点后,我知道了标题不能只顾着华丽繁复,而是要让人一目了然,凸显主题。
三、实现互动墙面材料的再利用
随着主题更换,墙上的材料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从软墙上拆下来的材料,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再利用。
1.把材料移到其他的墙面。在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主题的感受不同,因此延续的兴趣也有长短,有的暂告段落了,但个别孩子可能对此还有兴趣。我们可把材料移到其他墙面,让这部分孩子还可以继续地关注、讨论。
2.把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表现的作品、材料放入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中,加以长期保存。
3.用过的图片为幼儿制作成图书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阅览,还有一部分图片放在美工区当做泥工板。
总之,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求为手段,紧紧盘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墙的布置,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让幼儿关心生活,学会生活。“主题墙的创设和利用”表达了墙面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墙面与幼儿的对话。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清徐县东湖幼儿园)
(责任编校:青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