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胃转流术(gastric bypass,GBS)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GBS手术组、假手术组及饮食配对组(n=10)。另1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自由进食及饮水)。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术前及术后4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术前及术后4周取大鼠新鲜粪便并提取DNA,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术后4周肠道菌群组成。

结果

术后4周,GBS手术组FPG水平由术前的(13.83±0.35)mmol/L下降至(5.73±0.21)mmol/L(P<0.05),GBS手术组HOMA-IR由术前的(5.71±0.27)mmol/L下降至(2.15±0.17)mmol/L(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22.71±12.81)(P=0.020)、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um spp.)(3.11±4.17)(P=0.043)的DNA含量明显减少,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0.74±17.33)(P=0.013)的DNA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

GBS可下调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中厚壁菌门、肠杆菌科及上调拟杆菌门含量,改善大鼠机体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特点、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病例,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高碘酸雪夫反应(PAS反应)特殊染色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岁,年龄范围为39~56岁,临床上表现为单个质硬的无痛性或伴压痛肿块,肿
目的研究小分子RNA(microRNA)抑制卵巢癌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途径。方法将转染细胞分为HO-8910-H1-VEGF组和HO-8910-H1组,将未转染细胞设为对照组(HO-8910组),经四唑盐(MTT)法、细胞周期分析法对miR-NA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转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中ASPP2基因与ASPP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表达及调节,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Real-time PCR及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MKN-45和MGC-803两种胃癌细胞株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中ASPP2基因的mRNA表达及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CCK-8法检测经过不同浓度的5-Aza-CdR(分别为:0.5、2.0、8.0、32.0及128.0 μmol/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感染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60例T2DM合并感染患者发生MODS者(观察组)和同期55例未发生MODS的T2DM者(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将上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对腋窝异常淋巴结进行针吸细胞学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对乳腺癌术前腋窝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超声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T1-2N0M0)的可疑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FNAC,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引导下对可疑腋窝淋巴结行FNAC对判断乳腺癌腋窝
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罕见的由于ALPL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代谢性骨病。本文报道了1例儿童型低磷酸酯酶症患儿的基因诊断及其同胞的产前诊断过程,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超声灰阶比值(ultrasound gray scale ratio,UGSR)在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或超声介入门诊穿刺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02例(1107枚结节),依据瘤体直径(D)将其分为小结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入选脓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及血糖仪监测组,在第1、3、7天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28天病死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第7天TN
目的观察袖状胃切除术(SG)对肥胖大鼠(Zucker大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重的机制。方法30只10周龄雄性Zucke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饮食配对组,每组10只。术后6周处死大鼠,取腹膜后脂肪组织,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PPARγ和UCP-1基因mRNA及蛋白
目的探讨婴幼儿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情况。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7例婴幼儿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婴幼儿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为1岁~3岁7个月;男15例,女12例;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发病为主;剖宫产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自然生产组(P<0.05);发病前并发呼吸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