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载体,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整合 模式
课程资源开发,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它使语文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把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基于这些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一教育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呢?不同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有的专家从整合层次的角度给这一概念下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这两个定义代表了当前教育界对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是怎样呢?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技术为核心,获取、传输、应用信息能力的创造性、开放性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以高中语文内容为核心的全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它整合现代教学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工具、窗口、平台,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技能、审美、创美,以及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培养与重构,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品味揣摩语言的感受力和领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力、创新创美的应用技术与人文化的语文素养。在现代信息技术情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直观形象、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信息网络资源、信息传输窗口、信息处理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同高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语言感悟、思维训练、美学情感等有机结合,通过“品味揣摩”,发展到“感悟反思”、“鉴赏尝试”,进而“应用实践”、“迁移拓展”,为其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资源的整合。
无论是现在的语文课程还是今后的语文课程,都会选进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小说、戏剧名著,而由于影视业的发展和广大民众的需要,这些小说、戏剧大都改编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戏曲电影。教师们利用这些大众媒体,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把它们制作成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如曹禺的《雷雨》在改编成电视剧时,由于电视剧特点的需要,电视剧对人物的语言、情节的先后有所改动,特别是为了观众的需要,拉长视听时间,加进了一些情节,教师把这些不同的地方剪辑出来让学生观看,要求学生就这些不同自己设计课题,如“《雷雨》电视剧改编得失谈”。学生根据这一课题,把原著和电视剧进行比较,写成小论文。很显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但吃透了课文,而且还让知识得以延伸,把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具体情况,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性课题。例如,“谈谈小说、电视、电视剧、戏曲电视、戏曲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不同”“××人物表演艺术根源”,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资源的整合。
社会生活如万花筒,丰富多彩。电视专题新闻节目,报纸杂志报道评论栏目,无不反映了在当前这个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就是极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特别注意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制作成专辑。如,近几年高考作文较注意对人的品格、人生观、世界观的考察,教师们就把近几年的沙尘暴问题、台风问题、黄河断流问题等的有关背景资料、新闻报道、调查评论等材料,制作成专题,还把涉及到的地理学科知识收集进来。学生在接触这些资料后,自选研究课题,如“人类的活动与大自然”、“自然灾害的预防”、“沙尘暴资源”等,学生将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横向沟通,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现代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底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有她的历史,她的精英,有她的事业,这里就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高一第一册口语写作的“想象和联想”训练,教师们把几年来学生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加上有关想象、联想的理论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此的论述材料,一起制作成专题课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根据各自的体验自主选课题进行研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总体的角度选立课题,如“想象作文如何想象”、“联想作文如何想联”,能力弱点的学生可从某一侧面选立课题,如“借助理念开展想象作文”、“借助形象开展想象作文”等,然后研究讨论,形成论文,教师再把学生论文中精彩、重要的部分剪辑到网上,供学生阅读。每一届学生的材料有所增加,就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现代技术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信息技术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
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相同,教学内容不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优势,不管信息技术用在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教学效果能不能提高,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学也就先进了,只图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虚名而已。学校应强调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先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选出恰当的信息技术,让它们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如必修课程中包含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从教学的角度看,“阅读和鉴赏”偏重在“认知学习”上,“表达与鉴赏”偏重在“技能实践”上。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环境)为例,在“整合”时,“阅读与鉴赏”就一定要创设与其“认知学习”特点相符的学习环境,而“表达与交流”就一定要创设与其“技能实践”特点相符的实践环境,只有结合各自的特点去“整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局域网的维护及保护。
网络世界精彩万分,内容繁多而又良莠不齐,许多不适宜中学生的内容充斥其中。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怎样控制好网络的内容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在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过滤器,过滤网上的内容,把不健康的内容过滤掉。其次,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网站通行证,只有学校总控室认可了通行证才能进入网站。再次,语文组网站要选取一部分优秀语文网站链接。另外,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机要受教师机控制。总的来说,就是促使学校对网络进行一定的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现有技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城市的中小学已部分采用,但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等原因,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仍处在初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更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7).
[3]谢华.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5,(05上).
[4]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2,(11).
[5]宋敏,卢志杰.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语文教学研究,2005,(09).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整合 模式
课程资源开发,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它使语文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把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基于这些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一教育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呢?不同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有的专家从整合层次的角度给这一概念下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这两个定义代表了当前教育界对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是怎样呢?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技术为核心,获取、传输、应用信息能力的创造性、开放性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以高中语文内容为核心的全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它整合现代教学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工具、窗口、平台,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技能、审美、创美,以及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培养与重构,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品味揣摩语言的感受力和领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力、创新创美的应用技术与人文化的语文素养。在现代信息技术情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直观形象、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信息网络资源、信息传输窗口、信息处理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同高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语言感悟、思维训练、美学情感等有机结合,通过“品味揣摩”,发展到“感悟反思”、“鉴赏尝试”,进而“应用实践”、“迁移拓展”,为其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资源的整合。
无论是现在的语文课程还是今后的语文课程,都会选进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小说、戏剧名著,而由于影视业的发展和广大民众的需要,这些小说、戏剧大都改编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戏曲电影。教师们利用这些大众媒体,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把它们制作成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如曹禺的《雷雨》在改编成电视剧时,由于电视剧特点的需要,电视剧对人物的语言、情节的先后有所改动,特别是为了观众的需要,拉长视听时间,加进了一些情节,教师把这些不同的地方剪辑出来让学生观看,要求学生就这些不同自己设计课题,如“《雷雨》电视剧改编得失谈”。学生根据这一课题,把原著和电视剧进行比较,写成小论文。很显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但吃透了课文,而且还让知识得以延伸,把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具体情况,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性课题。例如,“谈谈小说、电视、电视剧、戏曲电视、戏曲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不同”“××人物表演艺术根源”,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资源的整合。
社会生活如万花筒,丰富多彩。电视专题新闻节目,报纸杂志报道评论栏目,无不反映了在当前这个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就是极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特别注意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制作成专辑。如,近几年高考作文较注意对人的品格、人生观、世界观的考察,教师们就把近几年的沙尘暴问题、台风问题、黄河断流问题等的有关背景资料、新闻报道、调查评论等材料,制作成专题,还把涉及到的地理学科知识收集进来。学生在接触这些资料后,自选研究课题,如“人类的活动与大自然”、“自然灾害的预防”、“沙尘暴资源”等,学生将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横向沟通,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现代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底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有她的历史,她的精英,有她的事业,这里就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高一第一册口语写作的“想象和联想”训练,教师们把几年来学生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加上有关想象、联想的理论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此的论述材料,一起制作成专题课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根据各自的体验自主选课题进行研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总体的角度选立课题,如“想象作文如何想象”、“联想作文如何想联”,能力弱点的学生可从某一侧面选立课题,如“借助理念开展想象作文”、“借助形象开展想象作文”等,然后研究讨论,形成论文,教师再把学生论文中精彩、重要的部分剪辑到网上,供学生阅读。每一届学生的材料有所增加,就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现代技术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信息技术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
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相同,教学内容不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优势,不管信息技术用在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教学效果能不能提高,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学也就先进了,只图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虚名而已。学校应强调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先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选出恰当的信息技术,让它们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如必修课程中包含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从教学的角度看,“阅读和鉴赏”偏重在“认知学习”上,“表达与鉴赏”偏重在“技能实践”上。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环境)为例,在“整合”时,“阅读与鉴赏”就一定要创设与其“认知学习”特点相符的学习环境,而“表达与交流”就一定要创设与其“技能实践”特点相符的实践环境,只有结合各自的特点去“整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局域网的维护及保护。
网络世界精彩万分,内容繁多而又良莠不齐,许多不适宜中学生的内容充斥其中。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怎样控制好网络的内容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在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过滤器,过滤网上的内容,把不健康的内容过滤掉。其次,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网站通行证,只有学校总控室认可了通行证才能进入网站。再次,语文组网站要选取一部分优秀语文网站链接。另外,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机要受教师机控制。总的来说,就是促使学校对网络进行一定的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现有技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城市的中小学已部分采用,但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等原因,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仍处在初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更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7).
[3]谢华.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5,(05上).
[4]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2,(11).
[5]宋敏,卢志杰.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语文教学研究,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