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道德银行”成为学校德育的热词之一。所谓道德银行,就是仿照银行的形式,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如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么,道德银行到底效果如何?是切实有效的德育创新,还是一场只为吸引路人眼球的作秀?它的意义在哪里?怎样才能让道德银行起到预期的作用,使其道德教育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让我们来看看一线教师怎样说。
当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找一个对“道德银行”这种德育形式的定论,而是通过剖析,来看清这种德育形式有哪些值得肯定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寻求对德育形式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当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找一个对“道德银行”这种德育形式的定论,而是通过剖析,来看清这种德育形式有哪些值得肯定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寻求对德育形式的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