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马铃著上进行了氮、磷、钾比例为40%(16-14-10)马铃薯配方肥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0%马铃薯配方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极其显著,还可极大地提高马铃薯的淀粉含量。
关键词:马铃薯;效应;施肥;技术
在栽培马铃薯时,特别是以生产马铃薯淀粉为主要目的时应考虑钾肥的施用。该试验在满足氮、磷营养的条件下,进行钾素的优化和调控,确定马铃薯最合理施肥量,对马铃薯进行优化定量施肥,进而为实现马铃薯优质和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适用技术。
1 马铃薯施肥效应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试验布置在该区乐都县马营乡卡拉村的山地上,土壤为栗钙土,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4.27g/kg,碱解氮39mg/kg,速效磷18mg/kg,速效钾93mg/kg,pH值7.9。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m2(4m×10m)。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乐薯1号,行距50m,株距33 m,密度6万株/hm2。播种前结合翻地全部基施有机肥1.5万kg/hm2。共设4个处理:对照、单施氮肥(含氮46%尿素)、氮磷(含氮46%尿素、含磷16%过磷酸钙)肥混施、氮磷钾(氮磷钾比例为16—14—10马铃薯配方肥)肥混施,分别用CK、N、NP,NPK表示。施N肥150kg/hm2,hmz,马铃薯配方肥900 kg/hm2。,播种时全部一次性混合穴施。4月20日播种,按大田生产进行管理,10月5日收获。用比重法测定马铃薯淀粉含量。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产量。N、NP、NPK这3种处理与对照处理马铃薯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NP处理与N处理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而NPK处理与NP处理差异不显著。从增产情况来看,N及NP处理比对照CK平均增产分别为8000 kg/hm2和1292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02.2%和165.2%。NP处理比N处理平均增产4925kg/hm2,增产幅度为31%,NPK处理比NP处理平均增产1825kg/hm2,增产幅度为8.80%。
1.2.2 肥料利用率。以生产100kg马铃薯鲜薯吸收纯N0.55kg,纯计算氮肥和磷肥利用率,N、NP处理氮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9.3%和47.4%,氮磷肥配合与单施氮肥相比,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18.1%,NP处理磷肥的平均利用率为12.0%。NPK处理氮肥、磷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54.0%和16.5%
1.2.3 马铃薯淀粉含量。N、NP、NPK这3种处理的马铃薯淀粉含量分别为14.4%,16.4%和20.6%。NPK和NP处理比N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分别提高2.0%和6.2%,增幅分别为13%和43.0%,NPK处理比NP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4.2%,增幅达25.6%。
1.3 结果与讨论
该区土壤养分贫瘠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氮是首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钾肥,增施磷、钾肥可大幅提高马铃薯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施1.5万kg/hm2有机肥基础上施含N 1 50 kg的氮肥,产量可达15825 kg/hm2,再施含瞵肥,产量可达20750kg/hm2。从肥料利用率来看,单施氮肥时氮肥的利用率仅为29.3%,氮磷配合时氮肥的利用率可达47.4%,氮磷配合使用可显著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另外,施用磷、钾肥可提高马铃薯淀粉的含量。因此,在生产上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应通过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每生产1000kg鲜薯需从土壤中吸收10.2kg纯的,而且钾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显著。
2 施肥技术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反应敏感,种植时应适当提高施肥水平,确定施肥比例。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土壤条件、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及配套栽培技术。根据该地区目前的生产水平和生产实际,应施有机肥1.5万~3万kg/hm2,40%马铃薯配方肥900kg/hm2,若有机肥料充足时,可将其中的1/3结合耕地施入土壤,剩余部分作种肥,如果有机肥料较少时则全部作种肥施用,并以条施或穴施。将40%马铃薯配方肥在播种时全部集中穴施,但是一定要注意化肥不能直接接触种薯,以防造成“烧种”。如果氮肥的施用量较多时,可留出1/3作迫肥。迫肥一般应在初花期以后至盛花期结合降雨进行,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合理配比氮、磷、钾营养元素,满足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均衡吸收营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目的。
关键词:马铃薯;效应;施肥;技术
在栽培马铃薯时,特别是以生产马铃薯淀粉为主要目的时应考虑钾肥的施用。该试验在满足氮、磷营养的条件下,进行钾素的优化和调控,确定马铃薯最合理施肥量,对马铃薯进行优化定量施肥,进而为实现马铃薯优质和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适用技术。
1 马铃薯施肥效应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试验布置在该区乐都县马营乡卡拉村的山地上,土壤为栗钙土,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4.27g/kg,碱解氮39mg/kg,速效磷18mg/kg,速效钾93mg/kg,pH值7.9。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m2(4m×10m)。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乐薯1号,行距50m,株距33 m,密度6万株/hm2。播种前结合翻地全部基施有机肥1.5万kg/hm2。共设4个处理:对照、单施氮肥(含氮46%尿素)、氮磷(含氮46%尿素、含磷16%过磷酸钙)肥混施、氮磷钾(氮磷钾比例为16—14—10马铃薯配方肥)肥混施,分别用CK、N、NP,NPK表示。施N肥150kg/hm2,hmz,马铃薯配方肥900 kg/hm2。,播种时全部一次性混合穴施。4月20日播种,按大田生产进行管理,10月5日收获。用比重法测定马铃薯淀粉含量。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产量。N、NP、NPK这3种处理与对照处理马铃薯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NP处理与N处理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而NPK处理与NP处理差异不显著。从增产情况来看,N及NP处理比对照CK平均增产分别为8000 kg/hm2和1292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02.2%和165.2%。NP处理比N处理平均增产4925kg/hm2,增产幅度为31%,NPK处理比NP处理平均增产1825kg/hm2,增产幅度为8.80%。
1.2.2 肥料利用率。以生产100kg马铃薯鲜薯吸收纯N0.55kg,纯计算氮肥和磷肥利用率,N、NP处理氮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9.3%和47.4%,氮磷肥配合与单施氮肥相比,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18.1%,NP处理磷肥的平均利用率为12.0%。NPK处理氮肥、磷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54.0%和16.5%
1.2.3 马铃薯淀粉含量。N、NP、NPK这3种处理的马铃薯淀粉含量分别为14.4%,16.4%和20.6%。NPK和NP处理比N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分别提高2.0%和6.2%,增幅分别为13%和43.0%,NPK处理比NP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4.2%,增幅达25.6%。
1.3 结果与讨论
该区土壤养分贫瘠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氮是首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钾肥,增施磷、钾肥可大幅提高马铃薯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施1.5万kg/hm2有机肥基础上施含N 1 50 kg的氮肥,产量可达15825 kg/hm2,再施含瞵肥,产量可达20750kg/hm2。从肥料利用率来看,单施氮肥时氮肥的利用率仅为29.3%,氮磷配合时氮肥的利用率可达47.4%,氮磷配合使用可显著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另外,施用磷、钾肥可提高马铃薯淀粉的含量。因此,在生产上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应通过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每生产1000kg鲜薯需从土壤中吸收10.2kg纯的,而且钾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显著。
2 施肥技术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反应敏感,种植时应适当提高施肥水平,确定施肥比例。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土壤条件、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及配套栽培技术。根据该地区目前的生产水平和生产实际,应施有机肥1.5万~3万kg/hm2,40%马铃薯配方肥900kg/hm2,若有机肥料充足时,可将其中的1/3结合耕地施入土壤,剩余部分作种肥,如果有机肥料较少时则全部作种肥施用,并以条施或穴施。将40%马铃薯配方肥在播种时全部集中穴施,但是一定要注意化肥不能直接接触种薯,以防造成“烧种”。如果氮肥的施用量较多时,可留出1/3作迫肥。迫肥一般应在初花期以后至盛花期结合降雨进行,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合理配比氮、磷、钾营养元素,满足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均衡吸收营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