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b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明确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为脂肪移植术中纯化脂肪颗粒时是否采用离心以及选择最佳离心速率提供参考.方法:将脂肪颗粒经不同高速率(1 000、2 000、3 000、4000rpm)及不同低速率(600、800、1 000rpm)离心后,即刻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将每组脂肪颗粒样本分为12个杯本,每个标本5ml,置入lOml含糖DMEM中孵育,1h后检测其葡萄糖转移量,此值代表各标本的活性,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样本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大小。将经不同速率(600、1000、2000、3 000rpm)离心的脂肪颗粒放置4.5h后再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方法同上),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变化。经静置、3 000rpm离心的两组脂肪颗粒分别植入6只裸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4点,每点0.2ml。15周后取出移植物,测量残留体积、重量并比较之。每组取两个移植物送病理学检查。结果:脂肪颗粒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后的即刻活性随离心速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再放置4.5h后,各离心组样本活性变得差异不显著(P>0.05),但仍较对照组(静置组)明显降低(P<0.05)。静置悬浮和3000rpm离心的两组样本植入裸鼠背部皮下1 5周后,残留体积、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特征一致。结论:大于等于600rpm的离心均会损伤脂肪颗粒活性,建议脂肪移植术中慎用离心纯化脂肪颗粒。
  [关键词]脂肪移植:离心;脂肪颗粒活性;葡萄糖转移实验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 55(2005)01—0021—04
其他文献
瘢痕疙瘩的治疗,目前尚缺少特别有效的方法,若将其单纯地手术切除,复发率很高,而且病损有较术前扩大的趋势。1996年1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并注射曲安奈德综合治疗瘢痕疙瘩5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间断恒压皮肤扩张术中局部外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以本中心施行头皮扩张术的20位患者48个扩张器为研究对象,自身对照,随机分为3组,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颈部局部皮瓣修复下颌瘢痕16例,其皮瓣成活可靠,肤色相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28岁,平均年龄23岁。皮损原因均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瘢痕面积最小3.0cm×5.5cm,最大5cm×35cm。全部采用胸锁乳突肌区域带蒂转移皮瓣进行修复(图1)。单侧皮瓣面积最小3cm×5cm,最大5cm×15cm。其中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