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人称的白薯,又称地爪、红薯、红苕、蕃薯。我们家乡,也许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原因,不种白薯。每年庙里唱戏的时候,便有不少小贩,其中就有外乡农民担了白薯来卖。那时候,我还很小,向爷爷要枚铜板,买一块白薯,细细长长,皮儿紫红,嚼了几口,也没有嚼出什么味来,便丢到大庙大门背后去了。后来参了军,先是行军打仗,全国解放后又在“军官食堂”就餐,白薯也就很少吃到了。直到三年自然灾害,这不起眼的白薯却救了不少人的命,包括我的老婆孩子。
白薯在所有的蔬菜和薯类中,价格最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在城市购买白薯需要粮票,但一斤粮票就可购买五斤,每斤不到五分钱。如今,随着物价上涨,一斤也只在一元钱左右,仍是最便宜的。在逝去的年代里,它曾是穷苦人家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不要说农民,就是我们这些当年吃“官粮”的军官,对它也不能小视。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城市居民定量大人24斤,小孩6—10斤不等。我妻子和两个两三岁的孩子,每月总共42斤粮,只能用稀饭、菜汤维持生命。我们空气动力研究所直工科的李登科科长,向基建部门要了几分地(买来准备盖房还没有施工的土地),分给我们每个助理员一小条,我们种上白薯,秋后每人收了200来斤,让老婆孩子吃了几顿饱饭。这事,虽然在几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那些也曾被白薯救过命的“左派”人物贴出大字报,说这是搞资本主义,大批特批,但我还是要感谢李科长,感谢白薯。
如今,市场繁荣,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每当我看到推车卖的烤白薯,心里就涌起一股亲切感,身不由己地走去买上几块,绝不和小贩讨价还价,这除了朱子治家格言的宽厚教导“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之外,我还认为白薯的价格,是不能以正常价格来计算的。
(责编:辛娅)
白薯在所有的蔬菜和薯类中,价格最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在城市购买白薯需要粮票,但一斤粮票就可购买五斤,每斤不到五分钱。如今,随着物价上涨,一斤也只在一元钱左右,仍是最便宜的。在逝去的年代里,它曾是穷苦人家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不要说农民,就是我们这些当年吃“官粮”的军官,对它也不能小视。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城市居民定量大人24斤,小孩6—10斤不等。我妻子和两个两三岁的孩子,每月总共42斤粮,只能用稀饭、菜汤维持生命。我们空气动力研究所直工科的李登科科长,向基建部门要了几分地(买来准备盖房还没有施工的土地),分给我们每个助理员一小条,我们种上白薯,秋后每人收了200来斤,让老婆孩子吃了几顿饱饭。这事,虽然在几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那些也曾被白薯救过命的“左派”人物贴出大字报,说这是搞资本主义,大批特批,但我还是要感谢李科长,感谢白薯。
如今,市场繁荣,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每当我看到推车卖的烤白薯,心里就涌起一股亲切感,身不由己地走去买上几块,绝不和小贩讨价还价,这除了朱子治家格言的宽厚教导“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之外,我还认为白薯的价格,是不能以正常价格来计算的。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