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必须包括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信心,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计划中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小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
【关键词】自主性 参与 独立 引导 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学生对教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单方面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特别是对于探究性和抽象性要求较高的数学教育,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笔者就自己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计划中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教育教学环节虽然有一定的改革和变更,但教师的传统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停留在教师始终掌握和控制讲台这一旧有的模式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必须精心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学体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对待,不得借此机会嘲笑或者忽略任何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心理上也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会更有信心。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权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思考,人的思想才得以存在,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在课堂上,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然后进行自我消化,这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一种方式,缺点之一就是不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计划。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当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教学中来,甚至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勇于质疑知识、质疑书本,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问题和怀疑,才会去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从旧知识中获得全新的思维体验。
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积极开放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有自信和兴趣去质疑、去思索。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周一次的“大家来找茬”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一周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进行汇总,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提问和解答,或者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性质的辩论赛等等,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和锻炼,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
(1)将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学生的参与能在最大程度上刺激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兴趣,从而将课堂氛围带向高潮。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今天你是小老师”的活动,让一个学生去向大家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习题,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走上讲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自我能力的锻炼也是大有裨益的。
(2)开展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数学是一门研究性要求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时期,思维和空间思考能力是异常新颖的,教师利用这一点可以参考网络上流行的“豆瓣小组”,鼓励班级学生自我组建属于自己一个群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例如“平均数研究小组”、“面积研究小组”、“打折研究小组”,这些小组的建立本身来说就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这种将书本和知识教给学生的方式对于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交流,将学生真正带到课堂设计中去,才能将学生从心理上由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变为积极乐观的主动态势,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兆伟.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徐卫文.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蒋永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何伟坚.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5期
[5]李秀杰.教师角色转变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珠江路小学)
【关键词】自主性 参与 独立 引导 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学生对教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单方面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特别是对于探究性和抽象性要求较高的数学教育,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笔者就自己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计划中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教育教学环节虽然有一定的改革和变更,但教师的传统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停留在教师始终掌握和控制讲台这一旧有的模式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必须精心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学体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对待,不得借此机会嘲笑或者忽略任何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心理上也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会更有信心。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权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思考,人的思想才得以存在,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在课堂上,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然后进行自我消化,这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一种方式,缺点之一就是不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计划。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当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教学中来,甚至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勇于质疑知识、质疑书本,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问题和怀疑,才会去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从旧知识中获得全新的思维体验。
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积极开放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有自信和兴趣去质疑、去思索。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周一次的“大家来找茬”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一周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进行汇总,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提问和解答,或者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性质的辩论赛等等,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和锻炼,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
(1)将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学生的参与能在最大程度上刺激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兴趣,从而将课堂氛围带向高潮。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今天你是小老师”的活动,让一个学生去向大家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习题,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走上讲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自我能力的锻炼也是大有裨益的。
(2)开展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数学是一门研究性要求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时期,思维和空间思考能力是异常新颖的,教师利用这一点可以参考网络上流行的“豆瓣小组”,鼓励班级学生自我组建属于自己一个群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例如“平均数研究小组”、“面积研究小组”、“打折研究小组”,这些小组的建立本身来说就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这种将书本和知识教给学生的方式对于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交流,将学生真正带到课堂设计中去,才能将学生从心理上由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变为积极乐观的主动态势,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兆伟.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徐卫文.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蒋永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何伟坚.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5期
[5]李秀杰.教师角色转变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珠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