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来源 :开心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必须包括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信心,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计划中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小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
  【关键词】自主性 参与 独立 引导 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学生对教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单方面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特别是对于探究性和抽象性要求较高的数学教育,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笔者就自己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计划中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教育教学环节虽然有一定的改革和变更,但教师的传统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停留在教师始终掌握和控制讲台这一旧有的模式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必须精心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学体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对待,不得借此机会嘲笑或者忽略任何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心理上也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会更有信心。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权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思考,人的思想才得以存在,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在课堂上,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然后进行自我消化,这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一种方式,缺点之一就是不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计划。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当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教学中来,甚至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勇于质疑知识、质疑书本,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问题和怀疑,才会去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从旧知识中获得全新的思维体验。
  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积极开放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有自信和兴趣去质疑、去思索。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周一次的“大家来找茬”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一周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进行汇总,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提问和解答,或者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性质的辩论赛等等,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和锻炼,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
  (1)将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学生的参与能在最大程度上刺激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兴趣,从而将课堂氛围带向高潮。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今天你是小老师”的活动,让一个学生去向大家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习题,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走上讲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自我能力的锻炼也是大有裨益的。
  (2)开展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数学是一门研究性要求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时期,思维和空间思考能力是异常新颖的,教师利用这一点可以参考网络上流行的“豆瓣小组”,鼓励班级学生自我组建属于自己一个群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例如“平均数研究小组”、“面积研究小组”、“打折研究小组”,这些小组的建立本身来说就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这种将书本和知识教给学生的方式对于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交流,将学生真正带到课堂设计中去,才能将学生从心理上由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变为积极乐观的主动态势,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兆伟.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徐卫文.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蒋永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何伟坚.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5期
  [5]李秀杰.教师角色转变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珠江路小学)
其他文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
期刊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是按课时内容进行反思的,从而掌握了在平常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总结,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我在教学《直角、锐角和钝角》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除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夹成大小不同的角,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活动角?学生有的用自己手中的食指和中指来比划,有的用剪刀的张合来说明,可有一位学生却说,我们班的门一开一合也是一个活动角,这时引起全班
期刊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我从如下方面探讨构建和谐课堂的三步曲:  一、课前准备  (1)用阳光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生。有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走进课堂之前,老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在课堂上保持微笑。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期刊
【摘 要】新加坡廉政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新加坡领导及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地理的优势,为这些努力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新加坡廉政建设的成功在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李光耀治国艺术的成功,这种成功取决李光耀超人的政治智慧与管理能力,也得益于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质,如果一个国家命运取决于最高领导的良知,这样的制度是非常危险的。通过对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分析,来论证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新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儿童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这就需要未来儿童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幼儿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同伴、父母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他们接触最多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一环节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幼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期刊
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的过程。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自觉遵守全社会一致认同和遵守的生活规则。什么是规则?简言之,规则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社会角色为履行义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应该怎么做呢?  一、在幼儿园教学细节和生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
期刊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时很难像设想中的王道乐土那样完美,有时真可能会给某些理想人士以打击。影片《第九区》内容上的美妙的新世界,却栽在了地球,也给地球上的人类以新的启示,来考虑现实环境下人类实际生活生活状态。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思想是对等的提高还是变成少数精英和低智商的社会。发展充满不可知因素,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会人为做主。  【关键词】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第九区》已经上
期刊
【案例:馨馨今年刚入园,她是班上哭闹最厉害的孩子,整天哭着找爸爸,早上不肯来园,从进门就开始哭,谁都说不上话。后来,我找空抱抱她,和她说说悄悄话,摸摸她的小脸,有时候还和她做鬼脸、刮鼻子,一起玩玩具,渐渐地,她接受了我,还把我叫妈妈,在我脸上亲,感觉她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早上,她是笑着来的,她爸爸告诉我:孩子回家告诉他说我不是老师是妈妈。现在馨馨每天都很高兴的入园,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生活。】
期刊
【摘 要】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家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我国来说就更是如此,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在家庭中主要有两种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本文即是针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主要涉及夫妻间侵权行为的责任豁免问题。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我国法律采取责任豁免原则的理由及该原则在婚姻法中的变化;第二,笔者关于夫妻间侵权行为应如何救济的看法。  【关键词】夫妻关系 侵权 责任豁免
期刊
幼儿刚刚进入新奇的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幼儿教师与陌生的小伙伴,使幼儿或多或少的产生不安全感,亲人的离开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缺乏依恋对象,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表现为拒绝入园、忧郁、不安、伤心、痛苦、撒娇、哭喊、吵闹、攻击他人等表现。这种入园焦虑势必会给幼儿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给幼儿造成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会产生困扰,也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难度,甚至影响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