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教育品牌熏陶学生思想品德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教育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历史任务。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教育已经形成品牌特色文化教育,把科技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润物无声,学生在通过在各种科技活动的同时,不但学到了一些科技知识和技能,还从中加强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升华了自己的理想和感情,熏陶了自己的情操。
  一、依托科技读物读本,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浸润品德教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技教育读物,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学校图书室的1.5万册藏书,就有30%是科技教育读物。学校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期至少要读一本有关科技或科普小读物的课外书籍,以此写出读后感。学生通过读科技书籍、读科学家的故事,以及科学与社会等课本的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受了科技的魅力。2015级8班学生刘文君,家庭的藏书比较多,父母也比较重视孩子对科技的兴趣培养,是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一个积极份子。他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我读了《科学家钱伟长的故事》,让我内心受到了震撼:老一辈科学家用他们毕生的精力、高尚的爱国情怀,献身于祖国的事业,为国争光。尽管曾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尽管被错划为右派,尽管被下放去烧锅炉,尽管国外曾多次用高薪聘请他,可他用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研究了许多发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有一颗中国心’,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树立的榜样。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
  二、依托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渗透品德教育
  科技教育创新活动,是我校科技教育的支撑点,每年对市、县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都精心准备,精诚协作,精制作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作热情,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并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科技创新活动中,使之成为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精神支柱。学生汪晗家旁边有个洗车场,每天洗车场的污水乱流,泥浆乱堆,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的现象,周围群众意见比较大。他想,为什么不可以把洗场的地面做一些槽沟,让脏水和泥沙自动流走多好呀。汪晗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了,萌发了“洗车场专用地砖”的念头。几经修改,在老师的帮助下,受到了房顶瓦块的启发,他创作的科技作品“洗车场专用地砖”最终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金奖。他成功了,结果很满意,但创作过程中动脑筋、仔细观察这种科学态度逐渐渗透到他的行为习惯中,奠定了良好的成长基础。
  三、依托科技节日气氛,振奋学生科学精神,淬琢品德教育
  人是需要激励的,学生更需要有一种环境去激励他的思想,振奋他的精神。学校举办的科技节,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科技的神奇威力,从而推动科学的普及。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科技节,学生在科技节中,制作、创作了许多东西,那种浓浓的科技氛围,令每一个人都受到鼓舞,得到启发。2014级二班学生张涛雨,在创作科幻画时,由于思路没打开,受传统的绘画影响,画出的作品总是不够新颖,“科幻”的表达不够,效果不好。几次重画,家长都嫌有点麻烦了,很想放弃,可她还执着的坚持着。她把前几届在市、县的获奖科幻画反复琢磨,理解其精髓,经过五次修改,她创作的科幻画《海陆空三用自行车》在重庆市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小学组科幻画一等奖。如果没有顽强执着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恐怕她是不会成功的,正是这种科学精神鼓励着她,让她学会了顽强,淬琢着意志和品德,才有这德艺双馨的芬芳。
  四、依托科技作品展览,激励学生锐意进取,沁溢品德教育
  学校的科技活动室里,布展了师生们近年的科技创新作品以及学生科技活动的航模、桥模、车模、房模、电子百变图等活动器材。荣誉室里,有历届学生参加过科技活动的奖状和奖牌,光彩夺目。学校也经常利用这些科技作品的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此激励学生锐意进取,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这些荣誉面前接受教育。让大家特别引为自豪的是,在科技室的左面有一张硕大的画面,那是获得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金奖的汪晗同学,他神气的站在领奖台上,右手挥舞着鲜花,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为他颁发的奖章佩挂在胸前。个人奖章、班级获奖、学校荣誉,这些荣誉感都能激发一个人激情,触动内心,令人自豪,何况这是同学们自己的作品、奖状,又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呢?而这种内心的触发使学生的理想得到了丰翼,品德受到了沁溢,催人奋进。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校“处处都是德育阵地,事事都是德育资源”。依托科技教育中的各种活动去领衔学生课余活动,让他们在科技活动中逐渐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从小养成锲而不舍、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的精神,树立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思想,提高科学素养。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即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所集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情绪、情感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气氛实质就是师生群体的心里气氛。它是指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的“乐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摘 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是技工院校近几年根据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的课程教学模式。本文以物流专业教学为例,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积极作用,同时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的实施需要有教学资源的支持,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物流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
一、班主任职责  班主任一词的解释:“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同时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班主任通过健全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营造班级氛围、整合教育力量、增进成员之间的沟通,指导个体的思想行为等,使班级的成员能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目前班主任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健美操运动项目教与学双方个性气质类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教学者气质类型以粘多混合型为
就空间论空间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进程。城市规划必须研究空间背后的利益机制。城市规划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需要克服几个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必须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定义.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衡量标准,效率与公平都是人借以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对“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及目前“双证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集群式课程体系的特点,提出在集群式课程体系下实施“双证书”教育具有较大的优势,集群式课程模式更有利于“双证书”制度的真正落实。  关键词:集群式课程体系;高职双证书  一、高职教育对“双证书”制度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思想,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个人信用评价,弱化了评价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