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杭州医改突破口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医改进入第9个年头,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杭州另辟蹊径,着力推动区域信息化建设,借“互联网 智慧医疗”首先突破了“看病难,看病繁”顽疾。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从根本上破解医改难题的制度性安排。
  不过,如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和明晰的路径。
  医改是个难题,难题到了地方,总能找到突破口。
  新医改进入第9个年头,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杭州另辟蹊径,着力推动区域信息化建设,借“互联网 智慧医疗”首先突破了“看病难,看病繁”顽疾,并以此为依托,以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和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为载体,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杭州实践,目前,初步构建了城区二级(即省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层级)、农村三级(即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省市级医院三个层级),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分级诊疗体系。
  杭州“互联网 智慧医疗”,始于2012年7月,到目前已5年,作为杭州医改突围的现行路径,总结经验或可带来一定的启示。
  就诊变迁:背后一张网
  打开杭州市地图,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像一弯新月,拥抱着都市。
  毗邻景区的特殊位置,使得该院占地面积小,候诊区狭窄。这家年逾百岁,日门诊量达1万人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市属最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占地仅30亩。
  “曾经,门诊大厅排队的人多到站在二楼往下看不到地面。”谈及引入“智慧医疗”前病人的就医体验,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盛文彬如是说。
  走进杭州市第一医院,院内秩序井然,门诊大厅里,一位正在使用自助服务机的老人格外引人瞩目。
  涂幼红,67岁,家住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她一边将市民卡放在扫描区,一边在自助挂号机前操作。尽管她的动作不像年轻人那么娴熟,但却是杭州市“互联网 智慧医疗”的拥趸者。
  “用这张卡很方便。”涂幼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她手中的市民卡已经与医保打通,充值后,医生开完藥可即时完成“诊间结算”。“不用楼上楼下排队,孩子们也不用陪着,全靠这张卡。”
  距离门诊大厅约10米的内科诊室内,《民生周刊》记者见到了由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而来的陈志江。
  医生首先调阅了他的健康档案,在查阅既往病历,了解病因后,为其开具治疗方案,并进行诊间结算。诊疗结束后,根据医嘱,陈志江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通过手机“杭州智慧医疗”APP预约了检查,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第二,直接去药房拿药回家。
  “现在整个看病流程下来基本不超过一小时。”谈及“智慧医疗”带来的显著成效,陈志江如是说。
  这些就诊变化得益于杭州“智慧医疗”工程建设。
  在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看来,“智慧医疗”是一张大网,借此优化诊疗流程,仅仅是个开始。
  区域互联:难在协调
  作为“智慧医疗”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杭州市卫生专网(一网)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两库)都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目前,在这个拥有918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杭州800余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全部建成,健康档案内含既往病史、诊疗信息等个人医疗健康信息,已全面联网,实现了市、社区两级区域互通。
  在此基础上,“智慧医疗”APP,作为“智慧医疗”重要载体之一,被杭州市属11家医院统一使用。
  点击陈志江的手机不难发现,除了预约体检外,“智慧医疗”APP还提供10余种服务:预约挂号、报告及费用查询、医信付、排队叫号、医院导航、门诊排班、医院简介、智慧药房、健康百科、智能分诊、医疗资讯等。
  不仅如此,与“智慧医疗”APP绑定的市民卡,还延伸到医技科室和停车、院内就餐等所有收费环节,实现“全院通”智慧结算。
  成绩背后,较之国内多数医院单体实现“智慧医疗”,杭州的特点是在整个城市层面实现“智慧医疗”。
  回顾杭州市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之路,杭州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何炜坦言“道阻且长”。
  原来,在没有引入“智慧医疗”之前,卫生信息孤岛在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
  2012年,滕建荣升任杭州市卫生局局长,为解决“看病难,看病繁”的顽疾,利用“智慧医疗”促进市、社区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之路由此展开。
  “市属医院的院长们没少来开会,一说开会,都自带饭盒。”何炜说,2015年之前,市级医院的院长们频繁地出入市卫生局,讨论改革方案、协调各方资源、进行财务管理培训等。
  在何炜看来,推进区域网络一体化最为困难的事情不是技术,在于协调各方资源和诉求。
  如今,“智慧医疗”方案实施已超过5年,为解决“看病繁”,缓解“看病难”甚至“看病贵”等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智慧结算”一项服务为例。由于每位医生都可以直接结算医疗费用,这等于将杭州市原有的119个结算窗口扩围至2188个。全市开通“智慧结算”的用户达550万,累计已有4000余万人次受益,以平均每人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缩短一小时计算,“智慧结算”节约的时间,相当于给所有杭州城区居民放假一天。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杭州市医改进程。
  两级平台:助力分级诊疗
  在杭州的布局中,区域互联的网络只是一个基础。
  在“智慧医疗”这张网络上,更多医改难题得以解决,比如落实在全国大多数试点城市推行不畅的分级诊疗。
  杭州市建设医养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签约转诊子平台、远程会诊子平台、移动服务子平台、医倮结算子平台,发挥智慧医疗助推作用。
  据杭州市卫计委副主任周智林介绍,杭州市通过医养護市、县两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双下沉。   比如,杭州市属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开展影像会诊、心电会诊、消毒供应和病理联合门诊。
  同时,杭州以县域医疗中心辐射下级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同步推开了县域五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区域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中心之间的标本、资料可互相转运。
  为将部分患者“引导”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杭州各市属医院的专家号统一向所对接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倾斜”或“下沉”。
  较之各市属医院的专家号提前一周预约,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专家号可提前至两周。
  据悉,有30%的市属医院专家号源“下沉”到基层医院,病人在社区接受问诊,由首诊医生根据所需,帮助病人挑选合适的医院和专家后,向上转诊。
  2016年,杭州市64.67%的签约病人选择在社区就诊,11.84%的签约病人在社区就诊后由签约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就诊。去年一年,精准预约转诊3.8万余例。
  “智慧医疗”:探索“医养护”
  在推进医改的进程中,预防、康复、养老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借助“智慧医疗”,探索“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杭州走在全国前列。
  据杭州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蒋天武主任介绍,御跸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超过8000名,目前签约家庭医生的大概在2500人,签约率30%左右,95%的签约居民首诊选择在社区。
  “超过70%的签约居民是老年人,其中60%以上的老人患有慢性病。”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席全科医生潘雪凤表示,人口老龄化压力下,以签约全科医生为纽带,利用“智慧医疗”,向居民提供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模式,成本低,效率高。
  據悉,该市居民“医养护”签约服务费为每月10元,全年共计120元。
  “实际上,每位签约居民每年支付10%,即12元就可以享受服务。”周智林表示,剩余90%,市财政和区财政分别承担25%、65%。其中,60岁及以上居民、困难群体、持有残疾证人员以及优抚对象等,免费享受签约服务。
  “医养护”受到市内居民的欢迎,杭州桐庐县分水镇富源村村民王兴国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王兴国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并于两年前在心脏前降支植入一枚支架。在行支架植入术一年后,签约“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民生周刊》记者到富源村卫生室采访的当天,正好赶上王兴国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做心电监测。
  谈及签约前后的变化,王兴国说,放支架后他既要频繁去市里拿药,又得定期去检查。现在,家庭医生管理他的日常养护,并通过市属医院的远程医疗设备为其取药、预约检查。
  按照杭州市卫计委的设想,依托“医、养、护一体化”平台,老年人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控自身血压,而设备终端网络连接到社区医生,一旦其血压或心率指标出现问题,即发出警报,引起医生重视和问询,乃至上门查看。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数字电视,预约医生上门服务。
  “不过,要搭建这一平台,让‘社区首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为‘医养护一体化’提供基礎,是第一要务。”滕建荣如是说。
其他文献
养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按照65岁算养老,我们专门去统计过,大概是占到18%,60岁老人占20%,13亿人口差不多是2.6亿人是老年人。  我们曾经开过一次会,关于如何对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我是中国科学信息学会的院士,该怎么样用信息化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呢?我们搞信息的人,提出一辆车,一张床。一张床,是指家庭里面老年人周围的环境,他吃药,看病都在床上。一辆车,可以有一辆车来为老人服务。我本人还提出了一
捡50个烟头,可换一盆吊兰;捡20个饮水瓶,送你一包面巾纸;30节废电池,兑换一盒牙膏……与瘦西湖公园一路之隔的扬州市锦旺社区,今年6月推行“垃圾兑换银行”,引进第三方服务公司定点回收厨余垃圾,居民原先厌弃的生活垃圾,也能兑换生活必需品,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日益变得积极主动。  蜀冈是扬州古城发祥地,瘦西湖是扬州“第一名片”。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辖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为重点,在全省“2
隨着7月16日航空模型空战决赛结束,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主赛阶段的13个项目比赛圆满落幕。  在比赛中,来自全国的34个代表团参加了13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天津市体育局局长、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克敏表示,本次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体现了五个全面: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二是全面贯彻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办赛理念,三是全面检验全国上下这些年来开展群众体育、
天地之大,健康为要。健康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持,也是國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大力加以推进,本次2017大健康论坛·中国健康文化大会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实现大健康目标的重要行动,对于汇集大健康的合力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对加快产业发展,加速中华健康文化走出去,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结合
经过数年潜心研发和持续的技术升级,日前,福建省厦门市大易孝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携16项专利技术进入殡葬业。该公司全新的殡葬祭祀业态,完备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整合、节地节物、文明环保的运营及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已引起相关层面关注与重视。  去顽疾 新体系  大易公司调研发现,受“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影响,致使我国民间沿袭数千年的殡葬模式花费大、占地多、污染重、多重破坏性深刻持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土地
民政部门要将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名单提供给同级扶贫部门; 扶贫部门要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名单和脱贫农村低保对象名单等情况提供给同级民政部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  据《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农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韩永东:  “对于社会化的养老机构,政府应给予固定补贴和运营费。社会资本经营运作,政府购买服务,这种养老产业模式目前势头较好。”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多元化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地处“世界屋脊”,青海省海拔高,寒冷缺氧,气候恶劣,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自200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青海省进程逐步加
3月8日上午,成都阳光明媚,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锦园城市照护中心,95岁的陈婆婆在护理员秦女士的搀扶下,走出房间晒着太阳,她微笑地说,“这里环境好、服务周到,住着安逸!”  像陈婆婆这样的老人在锦园城市照护中心还有150多名,他们在那里快乐地安享晚年。这得益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引进万科集团下属养老机构,该机构投资1500万元修建了面积约3588平方米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老综合体,
1.新型户籍制度改革目标确立   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户籍改革全面实施,分隔城乡居民身份之墙坍塌。  2.高考改革沪浙先行  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此后不久,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  迄
如何唤醒家長的“家长角色”,是现在的家长和隔代家长面临的首要问题。  72岁的程金焰是湖北人,自2005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来到北京成为一名“隔代家长”,专职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退而不休的程金焰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边走边摸索,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如今已经做了12年的‘隔代家长’,才明白了一点道理:要教育好孩子,仅仅靠爱是不够的。”不能仅仅依靠爱,还要把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程金焰经常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