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地区梯棱羊肚菌人工栽培生态环境参数范围及变化规律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对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光、温、气、水等参数的详细范围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方法]在成都平原地区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梯棱羊肚菌栽培大棚中的生态环境参数,采用不同层数遮阳网对大棚中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氧浓度、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长期实时监测,运用大数据建立了当地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参数的24 h波动模型.[结果]大棚中光照的动态变化间接影响棚内空气氧浓度、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羊肚菌产量最高的大棚中晴天正午平均光照强度约2500~3500 lx.遮阳网在白天防止升温过快、夜间能保温,减少了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出现的偶发性极端值,但对空气和土壤积温,以及空气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参数的积累值均无显著影响,只能减弱上述参数的波动幅度.出菇阶段大棚中空气温度大于等于土壤温度.[结论]研究揭示了羊肚菌栽培生态环境光、温、气、水等要素的合理范围和变化规律,可供西南地区平原地形的羊肚菌栽培田间管理参考,并对工厂化栽培模式设计思路的探索提供启示.
其他文献
摘要:西方设计教育非常重视设计过程环节,这和国内某些设计教育过于重视结果、注重外在形式不一样。学习西方的设计,不应该只是表面、皮毛的学习,设计是一门科学,其学习研究是需要方法论的。这种方法,不应该只是技巧和创意思路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其设计程序和过程。  关键词:设计过程科学方法论 设计程序    曾经听到柳冠中老师讲到一个案例,印象深刻。一次他们到德国一所设计大学去交流时,正好赶上学校的本科生的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