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政坛,权力场的穿衣style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皇室的新衣
  正如奥斯卡2011年大获全胜的影片《国王的演讲》那样,英国温莎王朝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焦点,在“皇室”当权的国度,那些身为“皇族”的人们,一言一行,穿着的华美服饰和考究着装,无不被推于风口浪尖,引领着时尚潮流。作为传统贵族,英国皇室素未有深谙穿衣时尚的传统。
  事实上,英国皇室着装风格的华贵和考究由来已久,英国皇室成员的每一次公开露面,在着装方面都非常考究,着装风格严谨大方。也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很好的展示了英国文化中的绅士淑女传统,深受英国民众追捧。
  2009年,在英联邦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豪华衣橱向众人打开,那些她曾经穿过的华丽夺目的礼服,令整个白金汉宫熠熠生辉。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作为国家元首,她的着装从某些方面来说十分保守,但作为女人,女王又十分喜欢时尚。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喜爱时尚的老太太在时尚与保守之间总能恰当地找到平衡点,她很清楚选择什么样的款式可以使自己看起来更优雅。从女王年轻时穿的童话般的球形裙撑舞裙,到20世纪60年代的清晰剪裁和近年的柔和线条,多年来时尚潮流的变化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服饰所产生的影响,都在这些庄重而华美的服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且她非常喜欢帽子,并且有着“帽子女王”的美名。
  英国的女王们还很擅长“创造”时尚。她们很注重珍宝的搜藏与收集,这是其艺术生活中的一部分。此外,她们对于珠宝的改装和设计也津津乐道。英伦玫瑰戴安娜王妃就是一个很好的楷模。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艾尔伯特亲王曾送给她一枚蓝宝石胸针作为结婚礼物。戴安娜收到胸针后,展现出非凡的珠宝设计才华,她将这枚胸針改造成一条蓝宝石颈链,光彩照人。此后,这条颈链便也成为世人纷纷仿效的装饰品。
  而英国皇室的查尔斯王储,便在美国男性杂志《先生》的评选中,“打败”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获称“世界上着装最考究的男性”。据说查尔斯的衣橱间布置得如裁缝店一般,因此该杂志对查尔斯的评价是:“完美地以双排扣外衣呈现。”
  政坛“一哥”们的穿衣之道
  从丘吉尔的“波点领结”到孙中山的“中山装”,从肯尼迪的“单排扣西装”到克林顿的“华盛顿制服”……政治人物越来越成为时尚的引领者。
  看来要想成为流芳千古的“风流人物”,必须先厘清自己的“衣冠”问题。正如《纽约时报》在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后所发表的评论那样:“看见获胜者身后那支阵容庞大的个人形象顾问团队,你会搞不清这到底是一场政治选举还是一次时装周。”对于“政坛一哥”们而言,穿衣之道绝不仅仅只代表个人品位,而更是一场马虎不得的权力游戏。
  美国每位政治候选人都会佩戴小小的国旗胸针,进行地区竞选游说时,他们都会穿着衬衣与牛仔裤而不是笔挺的西服。不论是谁赢得了美国大选,他都会选择穿单排扣深色西装、白衬衣,红色或者蓝色领带。为何他们都穿着同样的衣服?这要追溯到美国的第一任乔治·华盛顿,他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穿了一件深棕色公民服,美国制造。
  总统选择这么简朴的服饰自有深意,表现出在新的共和国里,注重美德而不是出身的自觉意识,美国制造具有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美国是一个独立国家,完全可以不依靠英国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炫富一直是政治服饰的大忌,因为这会让选民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不是人民的一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客会比美国的总统们更重视着装的“民族正确性”了。肯尼迪开创了垫肩变小、简洁的两粒单排扣西服,至今仍然是“美国风格”的经典造型。所以,找一身最合身的“国货”,是美国历任总统形象顾问团的首要任务。
  与美国总统“只穿美国制造”的简单逻辑不同,欧洲的唐宁街和香榭丽舍的衣柜则显得普世很多。虽然早已经离开了法兰西的最高权力宝座,但这并不妨碍萨科齐成为史上最时髦的法国总统。通过与众不同的着装,他力图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跟得上形势。”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也在穿衣搭配上下过一番苦功。与英伦传统政客形象相比,卡梅伦的百变造型获得了新时代臣民的一致好评,下班后他甚至会脚蹬一双匡威鞋出现在唐宁街上。如果他必须打着领带出席某个正式活动,他的领带可能是红色、绿色或者银色中的一种——但不太可能会是黑色。
  有着冰蓝色的双眼和斯拉夫男人所特有的颊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当这个能驾驶战机、会开轮船的健壮总统出现在谈判桌旁的时候,他就像一名训练有素的克格勃特工。穿着上,普京严防死守,黑色西服是他最常见的选择。即便是穿着浅灰色套装,他也会戴上墨镜。他隐藏在服装之后,高度洞悉周围的一切,展现出他所独有的政治杀伤力。如果说普京走的是内敛路线,那梅德韦杰夫就是“衣为心声”的代表。梅德韦杰夫平时爱穿蓝色服装。从政治层面来看,俄罗斯从警察到海军、空军,其制服都以蓝色为主,是一种与国家权力紧密相关的色彩。
  如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女性身影越来越多,除了她们本身的政治才能外,女政治家们每次亮相时的穿着,也成为了媒体和公众的焦点。女性着装,比男性更为复杂。她们要在穿着上兼顾权力着装和女性魅力;穿出好品位的同时,还不能给人造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印象。
  “第一夫人”的霓裳外交
  在西方,很多国家的“第一夫人”都扮演着时尚潮流引导者的角色。不少“第一夫人”在出访别国时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她们或精明干练,或前卫时尚,或平和亲切,成为首脑出访中的“别样风景线”。
  “第一夫人”可以说是美国制造的概念。美国历史上肯尼迪总统的夫人杰奎琳的超人魅力是其他第一夫人所不能比拟的,这不仅体现在她的年轻和美貌上,还体现于她独特的气质、高雅的举止和丰富的内在涵养。时尚界还形成了所谓“Jackie O.式的风格”:线条简洁优美的连衣裙、短外套以及蝴蝶结、缎带和腰带……她喜欢的特大号墨镜、三圈珍珠项链以及合体而女性化的小外套至今仍是全世界女人的衣橱必备。
  近些年,中国的“夫人外交”,也像一股旋风刮过,所到之处,让国内舆论振奋,令国际舆论瞩目。彭丽嫒的穿戴已成为时尚的范本,人们议论着她的自信和得体,她本土品牌的手提包、丝巾和衣服等搭配成为时尚圈和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优雅、大方、华丽、端庄、气场强大。她穿传统中式服装时华贵典雅,她穿西服套装时简洁干练,她甚至穿着时尚圈风行的睡衣Style亮相国际舞台,她的着装和习近平主席的领带总是那么巧妙的形成情侣色,第一夫人俨然成为移动的时髦教科书,所有流行的点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不流行的点被她带动成为风潮。
  曾经沉默低调的第一夫人形象在时尚的推动下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国都推崇那些能够走到前台,在公众面前散发出耀眼魅力之光的女性们,甚至不在乎她们的光芒会不会令自己的政治家丈夫黯然失色。
其他文献
四月,高考的硝烟一缕一缕快要浓到接近最高值,战鼓已经雷响,语文备考的重头戏——作文也成了這紧锣密鼓步伐最牵动人心的部分。高考优秀作文的写成,绝非一日之功,但也并非望尘莫及。只要抓住精髓,将自己文章的文思、语言、结构、立意等恰到好处予以贯之,天成文章也并不是梦。本期专题包含2016年真题分析、2017年命题预测展望、素材推荐,以及热点写作技巧等几大锦囊,告诉大家如何升级写作技巧,将短板变成直追高分的
期刊
美国有一个化学教授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纽约时报》找不到他的照片,就派了一个摄影记者去学校给他拍照片。  他问记者:“为什么要给我拍照片?”  “因为你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很伟大。”记者说。  “我伟大不是因为我的脸蛋,而是因为我的屁股,因为我可以一天坐着工作15个小时做化学实验,所以请拍我的屁股吧。”  我自己也是屁股最厉害,我的脸蛋长得并不怎么样。我曾经坐在椅子上花58个小时做一个4分钟的电视片头
期刊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这类材料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在审题立意时,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
期刊
也许Kindle永远猜不到纸质书的生命有多长,就好像小小的飞鸟永远都不知道任它翱翔的天空有多大。我们人类比飞鸟幸运,即便你的脚步不能走遍全世界每个角落,至少可以通过书籍和文字傲游,伴着书香走过万水千山,看尽春花秋月。  4月23号是世界读书日,如果你有幸正行走在路上,又是个书迷,那更好了,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看书吧,趁着阳光正好,趁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读很多很多的书。  那美妙的邂逅,一定
期刊
在工业制造还没有这么普及的时候,手工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个时候的大街上有很多染衣匠、木匠、泥瓦匠…一他们被统称为“匠人”。匠人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盐野米松在《留住手艺》一书中回忆道:“因为受地域和风土的影响,他们活计的内容总是随季节而变化。因此,那时候人们不用看日历便可以从这些匠人手里的活计感受到季节的变迁。”盐野米松常常会隔着家里的玻璃窗观察那些匠人,看着他们用双
期刊
命题展望一  继续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抒发真情实感。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山东卷“我的背囊”,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  【备考策略】  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押题素材1】  学生“撒谎作文”为何大行其道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以“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征文比赛中,上海市600
期刊
我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环境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虽然我今年只有21岁,但是我在武汉玉石雕刻圈并不稚嫩。我已经从事玉石雕刻行业6年,年收入超过100万,还收了12名徒弟,我的雕刻作品十余次入围省级、国家级艺术作品展。我用黑糖心玛瑙雕刻的蝉栩栩如生,用松绿石雕琢的蜥蜴活灵活现……就在今天上午,我花了3个月时间完成的《藏传佛教大威德金刚》玉雕作品以10万元的价格被买家收藏了。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
期刊
我在南京财经大学读国际贸易专业,大四时我放弃了去英国利兹大学读管理学硕士的机会,选择拿起绣花针,当个绣郎,这一决定让我的同学、老师和亲友们都大为吃惊。我不断给别人解释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的年轻人学苏绣的太少了,我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很多亲友都反对我学刺绣,他们认为那是没上过大学的女孩子干的活儿。但是我的母亲很欣慰地说:“你喜欢就好,关于你以后要走的路,随你的心愿就好!”我的母亲出
期刊
第一天:心乱如麻  星期一早上一觉醒来,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发现手机连不上网时才忽然意识到从今天开始是要断网一周的。我无奈地放下手机,躺倒在床上,那一瞬间,心里竟然慌慌的,好像缺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一样。到了教室,找到后排一个角落坐下,又习惯性地想要掏手机,动作僵住的一刻,心里莫名地烦躁。把手机推回到口袋,开始在纸上乱画着。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我却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心烦意乱,左看看,右看看,每次看
期刊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很痛恨从小语文课本里的那一句“背诵全文”,对我来说,不全是这样,现代文的背诵的确是很让人头疼,但是诗词不会,甚至有些隐隐的愉悦,那是一种现代文没有的韵律和简洁的美,背起来得心应手。  现在回想起来,年纪小时背诵过的那些诗词,多是一知半解,对所谓的“内涵”更是一无所知,囫囵吞枣而已。彼时对“美”的体验,不外乎就是浅显的韵律美。长大之后,慢慢觉得读诗所谓的“懂得”,其实不外乎是“共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