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的习作目标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让学生喜欢写作。怎样让学生乐写呢?我从习作命题、习作指导和习作评价三方面入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投其所好巧命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的确,在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写话水平与命题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命题,学生就乐写、会写。那么,怎样把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呢?
1.水到渠成式
习作对小学生来说,就是练习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自己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明白地写出来。《三袋麦子》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课堂上学生谈得津津有味,对“谁更可爱”各抒己见。于是,趁势抛出周记题目:我谈《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中的哪吒“闹”得够神的,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哪吒与三太子交手,限于篇幅,内容比较简单。于是,天马行空,任你发挥,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哪吒大斗三太子》又应运而生了。对于这样的习作,学生怎么会畏惧呢?
2.设“境”生“情”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抓耳挠腮,或写出的习作空洞无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过才知道”,因而教师要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后习作,这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过去我在指导习作时,通常采用的是范文引路——写法指导——学生写作的路子,结果,学生的作品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现在,我更注重当场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设计组织一些游戏、表演、音乐欣赏、比赛或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写《考试》就先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写《有趣的游戏》就先带着学生做个小游戏……有了亲身的体验,再写作怎能不笔端生花呢?
3.任“我”做主式
习作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老师有时不命题,让学生自己做主,只要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到的都可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瞧,《落选》《在巴掌中长大》《赏月》《我被试卷耍了》,多么精彩!平心而论,我更喜欢赏读这些习作。从习作中,我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洞察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会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惊叹不已。让学生做主,使师生双方都感受到了习作所带来的愉悦,学生怎能不乐写呢?
二、读写结合提升快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偏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大量的教学时间被用来分析或讨论课文内容,而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研究作者的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动笔练习的时间却很少,远远没有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阅读中学习怎样写作是一条迅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捷径。以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它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开头宜简,迅速步入正题。2.主要部分从不同侧面围绕中心写。3.恰当使用总起句。4.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这篇课文的写作技巧分析透彻了,即让学生仿写,不论是写景、写人、写物都可从中受益。再如,学习了《石榴》一课,同学们明白了写一种水果,可以按它的生长过程来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几方面入手,当我们来写我们非常熟悉的家乡特产——桃子时,习作就有条有理、有血有肉了。找到阅读和习作的结合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习作中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语言单调等普遍性的毛病。写时感到轻松,写后有成就感,学生自然就会乐写。
三、灵活评价促发展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积极的、多元的评价对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励和习作水平的提升的作用是巨大的。
1.赏识、激励树自信
小学生写作还处于初学阶段,不可能每次写出的都是优秀习作,因而评价学生的习作,应本着多肯定、少否定,多赏识、少挑剔的原则进行。通过放宽评价尺度,设立奖项、园地张贴等方式,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此外,应照顾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采用一些格式化的评价语,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等,而是蹲下身子,以朋友的口吻,写出富有童心的评价语,让学生乐看,看明白。
2.四方评价好处多
自我评价:学生读自己的习作,犹如清早照镜子,有了仔细端详的时间与空间,看得真切,体会得深入,发现一些不足与问题小菜一碟。同班互评:将自己的习作与同伴一起分享,这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指正、共同提高。教师评价:学生毕竟是学习者,在习作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一味赞美,而应在欣赏的同时作必要的指导。欣赏、赞美与指出问题并不矛盾。家长评价:学生的很多习作都涉及自己的家人或家庭生活,因而家长有权利参与评价。“孩子是自家的好”,家长一般都会尽心找出习作中的优点,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陈晶鸿同学的习作《我的自画像》获得了这样的四方评价。
自我评价:我很认真地写了这篇习作,又修改了好几次,我觉得我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我给自己“三颗星”。
同学评价:你写的就是我所认识的陈晶鸿,写得很真实,(苏咸)
陈晶鸿,你的爱好真多呀!我要向你学习。(胡雨彤)
“我呀,爱好广泛”。这个总起句好,我把它加在我的习作里了。(宋逸飞)
家长评价:你才上三年级,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习作,我觉得很骄傲!孩子,我相信你会更棒!
教师评价:你的确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你写自己很爱读书,看来读书给你带来了很多好处,你的习作写得多么生动、活泼,用上我们刚学的一个词“美不胜收”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老师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在结尾处写道:“这就是我——一个时而文静,时而活泼的小女孩。”而从习作内容来看,并未写你活泼的一面,因而这样结尾稍有些不准确,你能再动脑改一改吗?
习作教学,天地广阔,方法很多。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得当,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能被激活,习作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乐写、会写并不难!
一、投其所好巧命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的确,在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写话水平与命题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命题,学生就乐写、会写。那么,怎样把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呢?
1.水到渠成式
习作对小学生来说,就是练习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自己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明白地写出来。《三袋麦子》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课堂上学生谈得津津有味,对“谁更可爱”各抒己见。于是,趁势抛出周记题目:我谈《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中的哪吒“闹”得够神的,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哪吒与三太子交手,限于篇幅,内容比较简单。于是,天马行空,任你发挥,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哪吒大斗三太子》又应运而生了。对于这样的习作,学生怎么会畏惧呢?
2.设“境”生“情”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抓耳挠腮,或写出的习作空洞无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过才知道”,因而教师要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后习作,这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过去我在指导习作时,通常采用的是范文引路——写法指导——学生写作的路子,结果,学生的作品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现在,我更注重当场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设计组织一些游戏、表演、音乐欣赏、比赛或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写《考试》就先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写《有趣的游戏》就先带着学生做个小游戏……有了亲身的体验,再写作怎能不笔端生花呢?
3.任“我”做主式
习作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老师有时不命题,让学生自己做主,只要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到的都可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瞧,《落选》《在巴掌中长大》《赏月》《我被试卷耍了》,多么精彩!平心而论,我更喜欢赏读这些习作。从习作中,我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洞察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会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惊叹不已。让学生做主,使师生双方都感受到了习作所带来的愉悦,学生怎能不乐写呢?
二、读写结合提升快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偏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大量的教学时间被用来分析或讨论课文内容,而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研究作者的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动笔练习的时间却很少,远远没有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阅读中学习怎样写作是一条迅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捷径。以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它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开头宜简,迅速步入正题。2.主要部分从不同侧面围绕中心写。3.恰当使用总起句。4.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这篇课文的写作技巧分析透彻了,即让学生仿写,不论是写景、写人、写物都可从中受益。再如,学习了《石榴》一课,同学们明白了写一种水果,可以按它的生长过程来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几方面入手,当我们来写我们非常熟悉的家乡特产——桃子时,习作就有条有理、有血有肉了。找到阅读和习作的结合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习作中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语言单调等普遍性的毛病。写时感到轻松,写后有成就感,学生自然就会乐写。
三、灵活评价促发展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积极的、多元的评价对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励和习作水平的提升的作用是巨大的。
1.赏识、激励树自信
小学生写作还处于初学阶段,不可能每次写出的都是优秀习作,因而评价学生的习作,应本着多肯定、少否定,多赏识、少挑剔的原则进行。通过放宽评价尺度,设立奖项、园地张贴等方式,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此外,应照顾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采用一些格式化的评价语,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等,而是蹲下身子,以朋友的口吻,写出富有童心的评价语,让学生乐看,看明白。
2.四方评价好处多
自我评价:学生读自己的习作,犹如清早照镜子,有了仔细端详的时间与空间,看得真切,体会得深入,发现一些不足与问题小菜一碟。同班互评:将自己的习作与同伴一起分享,这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指正、共同提高。教师评价:学生毕竟是学习者,在习作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一味赞美,而应在欣赏的同时作必要的指导。欣赏、赞美与指出问题并不矛盾。家长评价:学生的很多习作都涉及自己的家人或家庭生活,因而家长有权利参与评价。“孩子是自家的好”,家长一般都会尽心找出习作中的优点,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陈晶鸿同学的习作《我的自画像》获得了这样的四方评价。
自我评价:我很认真地写了这篇习作,又修改了好几次,我觉得我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我给自己“三颗星”。
同学评价:你写的就是我所认识的陈晶鸿,写得很真实,(苏咸)
陈晶鸿,你的爱好真多呀!我要向你学习。(胡雨彤)
“我呀,爱好广泛”。这个总起句好,我把它加在我的习作里了。(宋逸飞)
家长评价:你才上三年级,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习作,我觉得很骄傲!孩子,我相信你会更棒!
教师评价:你的确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你写自己很爱读书,看来读书给你带来了很多好处,你的习作写得多么生动、活泼,用上我们刚学的一个词“美不胜收”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老师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在结尾处写道:“这就是我——一个时而文静,时而活泼的小女孩。”而从习作内容来看,并未写你活泼的一面,因而这样结尾稍有些不准确,你能再动脑改一改吗?
习作教学,天地广阔,方法很多。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得当,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能被激活,习作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乐写、会写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