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西审美文化之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因为地理环境、民族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了多样性。中西文学的审美既是相似的,又各自有其不同的表现。对和谐、圆满的追求,是人类文学的共同理想,但比较而言,中国文学更注重于中和,西方文学则偏于分裂。本文将从中西审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原因以及意义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这对于进一步了解中西审美文化有着积极的价值。
  关键词:中西审美文化 差异 原因 意义
  中西文学的审美既是相似的,又各自有其不同的表现,因为他们根植、沉淀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表象的差异实质上揭示出的是深刻的文化渊源,本文试通过对审美的差异、差异之原因以及意义等几方面的探讨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审美差异的表现
  1.审美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讲究“和谐”,也就是说强调事情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不是仅仅孤立地、静止地看待某一事物,或是事物的某一方面。强调审美主体应适当的摒弃理性的束缚,超越空灵,进入到审美对象之中去,来体悟这种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的完全交融的哲理,达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都是把人与自然相映照。
  西方人则不同,侧重于“思辨理性”。他们注重局部和个体,专注于某一事物或是事物的某一方面,从而进行专门而精确的研究。他们追求“多样统一”、“天人相分”等文化观念,侧重于由个别到一般、由低到高、由部分到整体的理性把握过程。
  2.审美价值观的不同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审美价值上中西方也表现出各自的侧重。以善为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的原则,其核心是“善”。而西方传统文化则坚持以真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 “真”。作为价值范畴的“真”,是认识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西方艺术的求真性就与其思维形态紧密相关。 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审美的性别倾向不同
  中国人的审美思维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等等。这些中国人所具有的特点与男女性别在性格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照,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是有一定的女性倾向的。中国人在生活情调上好静,大多智者的形象都是“气定神闲”、“静如处子”。 西方人则不同,自古希腊开始,西方人一直受到航海和商业文化的侵染,由此培养出了一种外向的、好斗的、征服性强的海洋性的民族性格,无论是对于自然界还是人类自己无处不表现出来。面对自然界,西方人善于把其作为主体的征服目标,做出各种探索性活动。
  4.审美功能不同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其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的。这种注重人文道德的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是对平民百姓起到了教化、陶冶的作用,也对国家安定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其消极作用是,往往因道德约束太多,而扼杀了文化的灵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及审美价值。在西方文化中也有道德功能,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是其艺术审美的愉悦功能要多于道德功能。
  二、审美差异的原因
  首先,从自然因素来讲,中西方审美差异是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古代中国东面临海,西、北被高山所包围,特殊复杂的地理环境使中国长期与其他文明古国相隔绝,中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自给自足。中国文化主要属于“大陆文化”,惜别怀乡、安土重迁、安贫乐道,这些都是大陆文化的生成背景,因而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封闭、保守、墨守成规的心态。
  而西方人处于海陆交错、海岸线长、岛屿众多的地理环境之中,在很早航海业和贸易就比较发达。他们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并由此孕育除了敢于冒险、不断征服的海洋民族性格。这在西方早期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中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再者,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也与其哲学理念有关。中国审美哲学的起点是“道”, 中国的“道”无论是在儒家那里还是在道家那里,都是难以用精确逻辑的语言加以表述。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在西方哲学中,审美起点是“逻各斯(Logos)”,“逻各斯(Logos)”被看作是一切事物的起源,万物皆由此而生。它也是西方的传统思想,蕴涵着人和自然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是我们理解西方自然价值观念的重要部分,诸如本体与现象的对置,神与万物的对置,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等等。
  三、审美差异的意义
  通过对中西审美方式差异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审视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每种文化都来源于某种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正确的阐释、并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就势必离不开对中西文化审美方式的关注、思索和探究。我们应认识到中西审美文化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寻求其向现代社会、现代价值观念转换的最佳途径,使现代中国能够充分吸收借鉴中西文化的优秀思想成果,使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世界各种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旭东.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李泽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4]徐挺.文学欣赏(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哲学教材系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其他文献
使用ASP.NET2.0所提供的BuildProvider类,将自动化构建的数据访问层源代码编译到程序集中,使得开发者利用Ob-jectDataSource控件,可以简单、快速地实现三层架构的Web应用。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历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国际战争,战争的结果对德意志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意志帝国政治上的分崩离析状况进一步加深,且分裂局面不可扭转。各
本文介绍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软件主要功能,并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一种基于ORDB和软件构件的信息系统构造方法,分析了司法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技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需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直视下食管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方法和优势。方法:2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在超细胃镜直视下植入食管支架。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食管支架,显著改善了进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