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趣的培养,对美术学习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取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将美术作为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美术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1]。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需要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中不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积极作用[2]。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和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美术的课堂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无论是在美术的创作之初还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用鼓励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师生关系的好坏对美术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二、让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意味着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多数只是向学生讲授课本中的主要知识,学生会感觉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对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应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学习的主要内容充满兴趣,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课堂中的主要学习内容,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3]。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留住秋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地区的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不同地点的秋天的同时,在自己的意识中,也会形成和秋天相关的画面。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进行美术学习的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对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受到鼓舞,让更多人发现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灵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民间玩具》时,教师在讲授完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和发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玩具[4]。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突破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拓展自身的思维,同时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相对放松、愉悦的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对美术学习有更多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有效得到提升。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美术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当学生对事物进行想象时,会打破常规理念的束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画面和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理念带给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思维模式[5]。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变幻无穷的形象》时,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们在实际生活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是什么?如果为你自己设计一款形象,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形象。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不断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释放自身的天性,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
五、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小学生的意识和成人形成的意识有所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在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形象,一部分是靠自己的视觉获得,一部分是靠自己的直觉获得,学生的创作的内容多数比较单纯,没有太多的技巧性,只有对美术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去积极、主动的创作,将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课的状态转变成自己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审美,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对于学生不同的创作理念,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艺术审美逐渐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中为学生开设美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了和创造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愉悦、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美术学习。
参考文献:
[1]尚纪英.浅谈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3(7):24-24,25.
[2]曹云山.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软件(教育現代化)(电子版),2017(5):72.
[3]许红云.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1):110.
[4]徐凯妮.基于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7(6):92.
[5]吴承兴.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6):240.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将美术作为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美术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1]。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需要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中不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积极作用[2]。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和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美术的课堂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无论是在美术的创作之初还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用鼓励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师生关系的好坏对美术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二、让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意味着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多数只是向学生讲授课本中的主要知识,学生会感觉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对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应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学习的主要内容充满兴趣,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课堂中的主要学习内容,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3]。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留住秋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地区的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不同地点的秋天的同时,在自己的意识中,也会形成和秋天相关的画面。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进行美术学习的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对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受到鼓舞,让更多人发现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灵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民间玩具》时,教师在讲授完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和发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玩具[4]。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突破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拓展自身的思维,同时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相对放松、愉悦的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对美术学习有更多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有效得到提升。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美术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当学生对事物进行想象时,会打破常规理念的束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画面和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理念带给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思维模式[5]。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变幻无穷的形象》时,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们在实际生活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是什么?如果为你自己设计一款形象,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形象。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不断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释放自身的天性,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
五、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小学生的意识和成人形成的意识有所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在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形象,一部分是靠自己的视觉获得,一部分是靠自己的直觉获得,学生的创作的内容多数比较单纯,没有太多的技巧性,只有对美术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去积极、主动的创作,将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课的状态转变成自己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审美,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对于学生不同的创作理念,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艺术审美逐渐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中为学生开设美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了和创造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愉悦、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美术学习。
参考文献:
[1]尚纪英.浅谈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3(7):24-24,25.
[2]曹云山.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软件(教育現代化)(电子版),2017(5):72.
[3]许红云.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1):110.
[4]徐凯妮.基于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7(6):92.
[5]吴承兴.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