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T细胞核因子c1在糖尿病血管钙化进展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在糖尿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行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15例,收集其血清及胫前动脉标本,根据胫前动脉钙含量分为低钙化组和高钙化组;检测患者血清和胫前动脉中NFATc1水平,分别将其与胫前动脉钙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借助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ASMC)构建糖尿病血管钙化体外模型,检测高糖环境下MASMC的表型转分化及钙盐沉积情况.进一步利用siRNA沉默NFATc1,检测NFATc1对MASMC表型转分化和钙盐沉积的影响.结果 高钙化组患者血清和胫前动脉NFATc1水平均显著高于低钙化组,且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和胫前动脉中的NFATc1都与钙含量呈正相关.在MASMC体外模型中,高糖明显减弱了MASMC收缩表型,促进其成骨表型转分化,且显著加重MASMC的钙盐沉积.高糖的促MASMC表型转分化和促钙化作用与高渗无关.在用siRNA沉默NFATc1后,MASMC的成骨样分化明显受到抑制,且钙盐沉积也显著减少.结论 NFATc1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表型转分化,加速糖尿病血管钙化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进行胸椎结核前路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进行脊柱前路重建的60例胸椎结核病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7.4岁.病变累及T4-T12椎体.50例有明显椎旁脓肿,17例合并胸膜炎,硬膜囊受压42例.术前拟融合节段后凸角度平均29.2°(18°~42°).术前神经系统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4例
会议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具有致癌作用的类金属毒物,急性或长期砷暴露会造成机体一系列损伤,主要表现在肝脏,如肝肿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近年来,关于砷暴露对肝损伤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将对砷致肝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包括DNA甲基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肝细胞凋亡、肝纤维化及自噬等方面,旨在为砷中毒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环境砷暴露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接触无机砷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关系密切。膳食结构的不同以及某些特定营养素的摄入对砷的致病效应可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