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9年7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就2015—2019年校园足球的开展思路,及在课堂教学、竞赛体系、场地建设、师资培训、升学与人才培养、幼儿足球、文化培育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回顾,同时明确了下一阶段校园足球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发展方向。此外,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林海英介绍了广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情况,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足球教师邓世俊,结合武汉市的实际,就校园足球与青训融合的思考与经验进行了分享。会上,还散发了过去5年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在高中与大学联赛、课堂教学、师资培训、教练员培训、外籍教师支持项目、留学培训工作等各个领域的总结材料,本刊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对上述内容作了整理摘编,以期与广大校园足球工作者共同回顾自2015年以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各项工作情况,学习分享实践经验及教育智慧,特别是把准下一步工作方向,以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共同为校园足球的发展贡献力量。
7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讲话中用“433”理论勾勒了一幅校园足球发展的全景图。“4”指的是4条成就,第一个“3”是3条经验,第二个“3”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希望校园足球要有4个坚强的后卫,有3个中场,还要有3把尖刀,把基础做实,把中场守住,然后奋不顾身、锐意进取,希望蹚出一条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乃至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路。
4条成就
“实、全、真、足”概括成绩
“从2015年开始,校园足球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推进,改为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共7个部门共同推进。这5年来,校园足球取得了显著进展,可以用4个字概括——‘实’‘全’‘真’‘足’。”王登峰说。
实:普及做实
目前,教育部在全国遴选认定了2412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建成了地市级和省级校园足球试验区38个,已经认定了13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同时也已经在全国第一批建立了47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这是整个校园足球普及工作所打下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中把普及做实,要求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同时要组织全员参与的足球训练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的校园足球校内竞赛活动,对个别没有达到要求的学校进行了特色校摘牌。校园足球试点县是校园足球特色校普及程度最高的地方,而试验区是地市级和省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面,鼓励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和举措。
而近2年开展的“满天星”训练营,主要目的是在特色校、试点县和试验区的基础上,让更多高水平的专家参与指导,把教学工作、训练工作和竞赛工作做得更到位,作为一个示范和引领的典范。
全:体系做全
1.教学体系:全国校足办组织国内外专家,共同研制了中国校园足球的教学指南。在教学指南的基础上又编制了校园足球的教学大纲,细化到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周1节足球课。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大纲又拍成教学视频,教师现场上课的视频全部录下来,经过后期剪辑和专门介绍,视频授课正在做试运行,未来将全面推展开来。
2.训练体系:校园足球的训练体系立足于班级,目前大部分特色校都达到了“班班有球队”的标准,校队训练、班级训练,还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对区域内优秀队员进行训练,已经形成了体系和制度。优秀队员还能参与到在周末、节假日进行训练的体系。
3.竞赛体系:立足于校园足球特色校校内联赛,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组建各个组别的校队,校队再参加校际联赛。目前小学的校际联赛打到地市,初中的校际联赛打到省市,高中和大学打完省内比赛之后再打全国的比赛。在校际联赛的基础上,通过夏令营对各个区域里面的优秀队员进行选拔,在夏令营基础上产生全国最佳阵容。2019年1月又进行了冬训,旨在组建各个组别的校园足球国家队。校园足球国家队将会参加国际国内相应级别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为最优秀的校园足球队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参与竞赛的舞台和平台。
真:保障做真
1.师资队伍建设:过去4~5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4万名校园足球教师接受了国家级培训,确保每个特色校至少培训一名,目前校园足球教师拿到D级教练员证书的有8000多人。过去5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校园足球教师接近40万人次。过去4年,校足办派出1500名校园足球教师到英国和法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其中有800多人拿到英足总的D级和C级教练证书,今年10月份开始,将依托视频课程对校园足球教师进行在线培训。
2.场地设施建设:截至到2018年9月,在教育系统校园里面一共有12万多块足球场,包括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平均每个学校0.5块。从2015年到2018年,校园足球新建、改建、扩建了3.2万块足球场,到2020年还将新增2.9万块,到“十三五”末校园足球的场地将新建、改建、扩建达到6万块,超出规划的50%。校园足球的扶持资金,各省级政府加起来投入超过100亿元,绝大多数的钱已经投到了场地设施建设中。
3.扶持政策:除了中央的专项扶持经费,各个省(区、市)也都建立了专项扶持经费,主要用于组织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以及足球教师培训。
同时教育部跟中国足协合作,建立了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制度。小学省级最佳阵容授予3级运动员,初中和高中省级最佳阵容都授予2级运动员,初中和高中的全国最佳阵容授予1级运动员。
此外,在布局校园足球特色校的时候,按照高中、初中、小学1∶3∶6建设,保证优秀的球员对口升学之路畅通。未来还将进一步探讨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育运动意外风险的防控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7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讲话中用“433”理论勾勒了一幅校园足球发展的全景图。“4”指的是4条成就,第一个“3”是3条经验,第二个“3”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希望校园足球要有4个坚强的后卫,有3个中场,还要有3把尖刀,把基础做实,把中场守住,然后奋不顾身、锐意进取,希望蹚出一条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乃至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路。
4条成就
“实、全、真、足”概括成绩
“从2015年开始,校园足球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推进,改为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共7个部门共同推进。这5年来,校园足球取得了显著进展,可以用4个字概括——‘实’‘全’‘真’‘足’。”王登峰说。
实:普及做实
目前,教育部在全国遴选认定了2412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建成了地市级和省级校园足球试验区38个,已经认定了13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同时也已经在全国第一批建立了47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这是整个校园足球普及工作所打下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中把普及做实,要求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同时要组织全员参与的足球训练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的校园足球校内竞赛活动,对个别没有达到要求的学校进行了特色校摘牌。校园足球试点县是校园足球特色校普及程度最高的地方,而试验区是地市级和省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面,鼓励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和举措。
而近2年开展的“满天星”训练营,主要目的是在特色校、试点县和试验区的基础上,让更多高水平的专家参与指导,把教学工作、训练工作和竞赛工作做得更到位,作为一个示范和引领的典范。
全:体系做全
1.教学体系:全国校足办组织国内外专家,共同研制了中国校园足球的教学指南。在教学指南的基础上又编制了校园足球的教学大纲,细化到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周1节足球课。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大纲又拍成教学视频,教师现场上课的视频全部录下来,经过后期剪辑和专门介绍,视频授课正在做试运行,未来将全面推展开来。
2.训练体系:校园足球的训练体系立足于班级,目前大部分特色校都达到了“班班有球队”的标准,校队训练、班级训练,还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对区域内优秀队员进行训练,已经形成了体系和制度。优秀队员还能参与到在周末、节假日进行训练的体系。
3.竞赛体系:立足于校园足球特色校校内联赛,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组建各个组别的校队,校队再参加校际联赛。目前小学的校际联赛打到地市,初中的校际联赛打到省市,高中和大学打完省内比赛之后再打全国的比赛。在校际联赛的基础上,通过夏令营对各个区域里面的优秀队员进行选拔,在夏令营基础上产生全国最佳阵容。2019年1月又进行了冬训,旨在组建各个组别的校园足球国家队。校园足球国家队将会参加国际国内相应级别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为最优秀的校园足球队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参与竞赛的舞台和平台。
真:保障做真
1.师资队伍建设:过去4~5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4万名校园足球教师接受了国家级培训,确保每个特色校至少培训一名,目前校园足球教师拿到D级教练员证书的有8000多人。过去5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校园足球教师接近40万人次。过去4年,校足办派出1500名校园足球教师到英国和法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其中有800多人拿到英足总的D级和C级教练证书,今年10月份开始,将依托视频课程对校园足球教师进行在线培训。
2.场地设施建设:截至到2018年9月,在教育系统校园里面一共有12万多块足球场,包括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平均每个学校0.5块。从2015年到2018年,校园足球新建、改建、扩建了3.2万块足球场,到2020年还将新增2.9万块,到“十三五”末校园足球的场地将新建、改建、扩建达到6万块,超出规划的50%。校园足球的扶持资金,各省级政府加起来投入超过100亿元,绝大多数的钱已经投到了场地设施建设中。
3.扶持政策:除了中央的专项扶持经费,各个省(区、市)也都建立了专项扶持经费,主要用于组织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以及足球教师培训。
同时教育部跟中国足协合作,建立了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制度。小学省级最佳阵容授予3级运动员,初中和高中省级最佳阵容都授予2级运动员,初中和高中的全国最佳阵容授予1级运动员。
此外,在布局校园足球特色校的时候,按照高中、初中、小学1∶3∶6建设,保证优秀的球员对口升学之路畅通。未来还将进一步探讨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育运动意外风险的防控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