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抗链球菌溶血素O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mob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2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立哌唑治疗,2次/d,初始计量为2.5 mg,每隔1周增加2.5 mg,但最大用药剂量不能超过10 mg。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治疗,2次/d,初始计量为0.25 mg,每隔1周增加0.25 mg,但最大用药剂量不能超过6 mg。7 d为1个疗程,2组患儿
其他文献
目的在以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背景下,分析纳布啡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宫腔镜手术患者21例,年龄18~60岁,BMI 19~27 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控浓度3.0μg/ml。当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平衡一致时,缓慢静推纳布啡,初始剂量为0.2 mg/kg。注射结束5 min且BIS 50~60时,置入喉罩。采用序贯法确定纳布啡剂量,若置入喉罩时出现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选用高1个梯度的剂量;反
自噬(autophagy)指机体通过合成自噬溶酶体清理体内衰老及受损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对分解物质再利用、对维持细胞内稳态起到重要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更新途径[1]。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水平较低,对机体产生保护性效应。病理状态下,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内质网应激及氧化应激时,自噬被过度激活而产生损伤性效应。后处理是指在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启动后的数分钟内,对再灌注阶段采用短暂交替的再灌注-再阻断或药物进行干预从
目的探讨静脉镇痛与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髋部骨折手术患者80例,男31例,女49例,年龄65~89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静脉镇痛对照组(C组)和0.2%罗哌卡因连续FICB组(F组),每组40例。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HR、MAP及SpO2。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