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达2.23亿美元的造价,到连续飞行数日不落地的续航能力,再到足以抵挡核辐射的防护水平,“末日飞机”的各方面性能都足以让人惊叹。
会飞的“五角大楼”
其实,所谓“末日飞机”,正是美国经营多年的“全球空中指挥系统”的核心。作为美国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应急空中指挥所、遭到攻击后的指挥控制系统、受领任务/开始行动系统3部分组成,能在常规通讯设施遭到破坏后为国家指挥当局提供备份的指挥控制能力,也是美军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的关键节点。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E-4B“末日飞机”改装自波音747客机,1974年以来总共建造了3架。它的另一个绰号是“飞行五角大楼”,因为其基本功能与美国国防部相同。在这架飞机上,美国总统和军队高官可以向全球所有战略部队下达实施核打击的命令。
不难看出,“末日飞机”及其背后的一整套系统,原本就是为世界大战而生。一旦核战争爆发,它们便会紧急启动,在获得总统“核按钮”的指示后,立刻将命令层层分发到各级指挥系统,确保美方的战略武器能够在任何不利条件下发起反击。
贵有贵的理由
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末日飞机”的单价达到2.23亿美元(考虑到货币贬值等因素,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5亿美元),是全新波音747-400客机造价的3倍有余。作为一款在非常时期承担关键使命的特种机型,它有“贵的理由”。
首先,普通的波音747客机能搭载500多名乘客,“末日飞机”只搭载112名,为何?因为剩下的空间被75吨重的电子仪器以及装甲占据,后者甚至能完全抵挡核辐射,可以保护机舱内的每个人免受核爆炸的附带伤害。由于进行了大幅度改装,机上许多舱位的舷窗等舒适性设施都被取消。现任美国防长盖茨就曾抱怨自己的座位四周都是密封的,“这让他自我感觉像是在经历磨练的斯巴达勇士,而非乘坐高级专机的部长。”
同时,“末日飞机”还装有强大的空调系统,以保证如此庞大的电子设备得到有效制冷。这些电子设备则具有以下用途,通过机上的46组天线构成13个外部通信系统,保持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联络,还可以随意进入民用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网,对公众实施广播。电影《2012》中曾出现美国总统在类似“末日飞机”的专机中进行公开讲话的场景,在某种意义上,这并非完全虚构的情节,而是对“末日飞机”相关功能的如实描写。
苏联威胁下的产物
“末日飞机”诞生的背景不难理解,那便是美苏战略对峙的日趋升级。第一架“末日飞机”于1974年被制造出来,之前的1970年,苏联已经拥有了1300多枚洲际导弹,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054枚,命中精度也有显著提升。正是因为担心地面指挥中心无法在敌方的首轮打击中幸存,美国人才产生了把战略指挥系统搬上天的想法。
会飞的“五角大楼”
其实,所谓“末日飞机”,正是美国经营多年的“全球空中指挥系统”的核心。作为美国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应急空中指挥所、遭到攻击后的指挥控制系统、受领任务/开始行动系统3部分组成,能在常规通讯设施遭到破坏后为国家指挥当局提供备份的指挥控制能力,也是美军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的关键节点。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E-4B“末日飞机”改装自波音747客机,1974年以来总共建造了3架。它的另一个绰号是“飞行五角大楼”,因为其基本功能与美国国防部相同。在这架飞机上,美国总统和军队高官可以向全球所有战略部队下达实施核打击的命令。
不难看出,“末日飞机”及其背后的一整套系统,原本就是为世界大战而生。一旦核战争爆发,它们便会紧急启动,在获得总统“核按钮”的指示后,立刻将命令层层分发到各级指挥系统,确保美方的战略武器能够在任何不利条件下发起反击。
贵有贵的理由
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末日飞机”的单价达到2.23亿美元(考虑到货币贬值等因素,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5亿美元),是全新波音747-400客机造价的3倍有余。作为一款在非常时期承担关键使命的特种机型,它有“贵的理由”。
首先,普通的波音747客机能搭载500多名乘客,“末日飞机”只搭载112名,为何?因为剩下的空间被75吨重的电子仪器以及装甲占据,后者甚至能完全抵挡核辐射,可以保护机舱内的每个人免受核爆炸的附带伤害。由于进行了大幅度改装,机上许多舱位的舷窗等舒适性设施都被取消。现任美国防长盖茨就曾抱怨自己的座位四周都是密封的,“这让他自我感觉像是在经历磨练的斯巴达勇士,而非乘坐高级专机的部长。”
同时,“末日飞机”还装有强大的空调系统,以保证如此庞大的电子设备得到有效制冷。这些电子设备则具有以下用途,通过机上的46组天线构成13个外部通信系统,保持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联络,还可以随意进入民用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网,对公众实施广播。电影《2012》中曾出现美国总统在类似“末日飞机”的专机中进行公开讲话的场景,在某种意义上,这并非完全虚构的情节,而是对“末日飞机”相关功能的如实描写。
苏联威胁下的产物
“末日飞机”诞生的背景不难理解,那便是美苏战略对峙的日趋升级。第一架“末日飞机”于1974年被制造出来,之前的1970年,苏联已经拥有了1300多枚洲际导弹,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054枚,命中精度也有显著提升。正是因为担心地面指挥中心无法在敌方的首轮打击中幸存,美国人才产生了把战略指挥系统搬上天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