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学仅仅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从而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做到“寓教于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偉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共和国将永远记住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等无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轻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要进行改革开放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搞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尤其是十年动乱,使我们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实践证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这些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政治经济发展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今后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做贡献的责任感。
四、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洗刷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事件。港、澳回归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将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中学生将来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偉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共和国将永远记住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等无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轻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要进行改革开放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搞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尤其是十年动乱,使我们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实践证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这些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政治经济发展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今后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做贡献的责任感。
四、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洗刷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事件。港、澳回归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将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中学生将来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