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豫园红星洋葱是从日本红皮洋葱中经过多年优良单株选择和提纯复壮育成的红皮洋葱新品种。中熟,全生育期260d左右。株高约68cm,叶片上冲,深绿色,蜡粉中等。鳞茎外皮红色,扁圆形,球形指数0,70,辣味适中,口感甜脆,商品性好;单球质量240g左右,667m2产量约5500kg。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关键词:洋葱;新品种;豫园红星;红皮
1 育种目标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蔬菜市场品种多样化发展,红皮洋葱的种植面积呈逐渐增长趋势,但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数是多年栽培的农家品种,存在着品种退化,鳞茎小、产量低、色泽差、商品性欠佳等问题。为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开展了选育外观商品性好、色泽鲜艳、产量高、抗病性强、耐抽薹性强的红皮洋葱新品种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终于选育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豫园红星。
2 选育过程
199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引自日本的1个洋葱品种(代号96—1)中选育出红皮、色泽均匀、球形较大的优良单株分别留种,经过多年定向选择、比较鉴定,最终于2005-2006年通过系谱选择、提纯复壮,选育出优良株系3-1-5,于是命名为豫园红星。2006-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洋葱区域试验,2010年进行生产示范试验,豫园红星均表现抗病、丰产、耐先期抽薹。
3 试验结果
3.1丰产性
3.1.1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年在郑州市老鸦陈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河南省内主栽品种郑州红皮洋葱作为对照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9月12日播种,苗龄63d时、于11月15日定植。小区面积为24m2,株距15cm,行距20cm,每小区定植800株。试验结果表明,豫园红星平均小区产量192.4kg,折合667m2产量5347.1kg,比对照红皮洋葱增产24.6%,2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1)。
3.1.2河南省洋葱品种区域试验2008—2009年在郑州市刘庄、古荥镇、毛庄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试验田进行了区域试验,以河南省主栽品种郑州红皮洋葱作为对照。小区面积24m2,株距15cm,行距20cm,每小区定植800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2)表明,豫园红星2年平均667m2产量6430.2kg,比对照红皮洋葱增产18.8%,差异达显著水平。
3.1.3省内生产示范试验2010年分别在省内温县、濮阳、驻马店、原阳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原阳、驻马店和濮阳试点豫园红星折合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0.5%、19.2%、58.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温县试点比对照增产5.2%,差异不显著。豫园红星洋葱平均667m2产量5144.3kg,平均比对照增产28.6%,差异显著(表3)。
3.2抗病性
在2008-2009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时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豫园红星在各试点未发生病害或发生很轻。霜霉病病情指数1.0,紫斑病病情指数0.8,而对照霜霉病病情指数9.0,紫斑病病情指数为6.8,豫园红星抗病性明显强于对照郑州红皮洋葱。
3.3耐抽薹性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全球天气偏暖,暖冬和倒春寒现象频繁发生,因而经常出现春天洋葱大面积抽薹现象,使葱头产量降低,商品性变差,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严重制约了我国洋葱的健康生产,挫伤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洋葱抽薹除了与气候、播种期等有关外,还与品种本身的耐抽薹性密切相关。在2008-2010年河南省洋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中调查了洋葱抽薹情况,结果表明,豫园红星比对照耐抽薹(表4)。
3.4品质
2010年豫园红星的品质鉴定委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豫园红星维生素C含量75.2mg,kg-1,水分含量89.20%,蛋白质1.14%,可溶性总糖7.72%,可溶性固形物10.71%。
4 品种特征特性
豫园红星属于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60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8cm,功能叶8-9片,叶片上冲,深绿色,蜡粉中等。鳞茎扁圆形,球形指数0.70,外皮红色,有光泽,辣味适中,口感甜脆,商品性好:单球质量240g左右,667m2产量5500kg左右。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正确的播种期是栽培上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洋葱一般在秋季育苗,冬前移栽,翌年春夏季收获葱头。播种过早,冬前生产期长,幼苗旺长,容易通过春化,未熟抽薹,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太迟,虽可防先期抽薹,但冬前生长量不足,越冬前幼苗弱小,耐寒力差,易冻害,甚至由于苗太小而无法定植:另外,若地上部生长量不足,无法满足鳞茎膨大对养分的需求,葱球过小不能成为商品,导致产量降低。河南省一般在9月10-15日育苗。采用当年收获的种子进行撤播或条播,667m2大田用种量150-200g。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2N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30kg作基肥,整平耙细做畦,地膜覆盖栽培,覆膜前667m2喷施氟乐灵150mL防草害。11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深度以土埋鳞茎盘1cm左右为宜。667m2定植密度25000株左右。
冬前在寒流到来之前及时浇封冻水,翌年3月上旬返青时浇返青水。叶部旺盛生长期适当增加灌水,鳞茎膨大期地面要保持湿润,每6-8d灌水1次,收获前8-10d停止浇水,以利于洋葱贮藏。
返青期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20kg,鳞茎膨大期则为追肥的关键时期,可在4月中下旬和5月上中旬分别追肥1次,每次667m2可追尿素15kg、硫酸钾20kg,或复合肥30kg,但注意最后1次追肥要距收获30d以上,
选晴天及时采收,采收时一般连根拔起,不碰伤鳞茎,在田间晒3-4d,使外皮干燥,可用叶片盖住葱头。晒干后堆放,注意防雨淋。
关键词:洋葱;新品种;豫园红星;红皮
1 育种目标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蔬菜市场品种多样化发展,红皮洋葱的种植面积呈逐渐增长趋势,但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数是多年栽培的农家品种,存在着品种退化,鳞茎小、产量低、色泽差、商品性欠佳等问题。为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开展了选育外观商品性好、色泽鲜艳、产量高、抗病性强、耐抽薹性强的红皮洋葱新品种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终于选育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豫园红星。
2 选育过程
199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引自日本的1个洋葱品种(代号96—1)中选育出红皮、色泽均匀、球形较大的优良单株分别留种,经过多年定向选择、比较鉴定,最终于2005-2006年通过系谱选择、提纯复壮,选育出优良株系3-1-5,于是命名为豫园红星。2006-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洋葱区域试验,2010年进行生产示范试验,豫园红星均表现抗病、丰产、耐先期抽薹。
3 试验结果
3.1丰产性
3.1.1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年在郑州市老鸦陈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河南省内主栽品种郑州红皮洋葱作为对照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9月12日播种,苗龄63d时、于11月15日定植。小区面积为24m2,株距15cm,行距20cm,每小区定植800株。试验结果表明,豫园红星平均小区产量192.4kg,折合667m2产量5347.1kg,比对照红皮洋葱增产24.6%,2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1)。
3.1.2河南省洋葱品种区域试验2008—2009年在郑州市刘庄、古荥镇、毛庄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试验田进行了区域试验,以河南省主栽品种郑州红皮洋葱作为对照。小区面积24m2,株距15cm,行距20cm,每小区定植800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2)表明,豫园红星2年平均667m2产量6430.2kg,比对照红皮洋葱增产18.8%,差异达显著水平。
3.1.3省内生产示范试验2010年分别在省内温县、濮阳、驻马店、原阳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原阳、驻马店和濮阳试点豫园红星折合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0.5%、19.2%、58.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温县试点比对照增产5.2%,差异不显著。豫园红星洋葱平均667m2产量5144.3kg,平均比对照增产28.6%,差异显著(表3)。
3.2抗病性
在2008-2009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时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豫园红星在各试点未发生病害或发生很轻。霜霉病病情指数1.0,紫斑病病情指数0.8,而对照霜霉病病情指数9.0,紫斑病病情指数为6.8,豫园红星抗病性明显强于对照郑州红皮洋葱。
3.3耐抽薹性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全球天气偏暖,暖冬和倒春寒现象频繁发生,因而经常出现春天洋葱大面积抽薹现象,使葱头产量降低,商品性变差,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严重制约了我国洋葱的健康生产,挫伤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洋葱抽薹除了与气候、播种期等有关外,还与品种本身的耐抽薹性密切相关。在2008-2010年河南省洋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中调查了洋葱抽薹情况,结果表明,豫园红星比对照耐抽薹(表4)。
3.4品质
2010年豫园红星的品质鉴定委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豫园红星维生素C含量75.2mg,kg-1,水分含量89.20%,蛋白质1.14%,可溶性总糖7.72%,可溶性固形物10.71%。
4 品种特征特性
豫园红星属于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60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8cm,功能叶8-9片,叶片上冲,深绿色,蜡粉中等。鳞茎扁圆形,球形指数0.70,外皮红色,有光泽,辣味适中,口感甜脆,商品性好:单球质量240g左右,667m2产量5500kg左右。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正确的播种期是栽培上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洋葱一般在秋季育苗,冬前移栽,翌年春夏季收获葱头。播种过早,冬前生产期长,幼苗旺长,容易通过春化,未熟抽薹,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太迟,虽可防先期抽薹,但冬前生长量不足,越冬前幼苗弱小,耐寒力差,易冻害,甚至由于苗太小而无法定植:另外,若地上部生长量不足,无法满足鳞茎膨大对养分的需求,葱球过小不能成为商品,导致产量降低。河南省一般在9月10-15日育苗。采用当年收获的种子进行撤播或条播,667m2大田用种量150-200g。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2N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30kg作基肥,整平耙细做畦,地膜覆盖栽培,覆膜前667m2喷施氟乐灵150mL防草害。11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深度以土埋鳞茎盘1cm左右为宜。667m2定植密度25000株左右。
冬前在寒流到来之前及时浇封冻水,翌年3月上旬返青时浇返青水。叶部旺盛生长期适当增加灌水,鳞茎膨大期地面要保持湿润,每6-8d灌水1次,收获前8-10d停止浇水,以利于洋葱贮藏。
返青期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20kg,鳞茎膨大期则为追肥的关键时期,可在4月中下旬和5月上中旬分别追肥1次,每次667m2可追尿素15kg、硫酸钾20kg,或复合肥30kg,但注意最后1次追肥要距收获30d以上,
选晴天及时采收,采收时一般连根拔起,不碰伤鳞茎,在田间晒3-4d,使外皮干燥,可用叶片盖住葱头。晒干后堆放,注意防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