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物理课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观察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要经常加润滑油?炎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的冰棒为什么这样冻冰冰的?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上天?这“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个的物理是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家庭中新型电器、炊具中的物理原理;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等等。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例如:游乐场中的物理;车站、码头上的物理;超级市场中的物理等。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物理学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分别从资源(能源)、人口、环境和生态、交通、居住等方面,结合本地的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恰当地采用照片、图表、模型、幻灯、电影、录像、光盘等视听媒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通过自己收集信息所形成的有关见解。
  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例如:进行小型水电站调查,学生从能量转化的估算、发电和配电设备、发电功率跟当地用电需求的关系等物理知识;从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等生物知识;从水电站周围的地质结构、水电站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等地理知识来综合思考研究主题。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拓视野,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尝试了下面的做法:
  1.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实验主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步骤及其所得结论。如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滑到光滑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几次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从实验中看到,从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所以牛顿仔细观察,能够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分組实验,培养人人动手,掌握实验操作本领
  以往自己求学时,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只做一遍演示实验,我们学生学到的只是浮光略影。如今,学校有了实验室,器材也充足了。实行分组实验,做到人人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学生们做到动脑又动手,明明白白地懂得了杠杆原理。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近年来,我们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其中有一个物理兴趣小组,有物理老师专门指导。这样,对提高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提高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启发学生自制幻灯机,这样,“作品”又能应用到堂上教学,其乐无穷。
  学生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去完成。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
  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著名格言“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说的就是提问的重要性。无数事实都说明,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提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提问而开其端。
  为了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化思维,在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利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可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的方法设计提问。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透镜时,我们观察到:照相机,它的镜头是个凸透镜,它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它的镜头也是凸透镜,它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它就是个凸透镜,它成的像却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学生不由就发出置疑:
  同样都是凸透镜怎么成的像不一样呢?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成的像会怎么变?任何情况下凸透镜都能成像吗?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变化是随着什么变化的?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哪里?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在哪里?凸透镜会不会成倒立的虚像和正立的实像?
  又如:学习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后,可以提问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呢?在学习了蒸发后,可以提出沸腾和蒸发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可以提出光在折射时要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在复习时,可以提出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各自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有什么区别?
  四、想方设法,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应试教育要求学生重在掌握知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为考而考。由于过分追求分数,因而出现高分低能,往往而不适应当今社会。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目标,追求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就物理教学而言,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根据物理学科优势重在通过起因和经过,得到什么结果,为身边的生活、科学技术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有部电影名叫《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讲述的是国有企业里一位普通工长,时刻以“干部”身份要求自己.两句天津方言挂在嘴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腐乳”,更将“干部”二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由于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自己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解题,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及时鼓励    在数学教育中,广大
自“十一五”以来,中共中央连续五个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目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各地区各部门应深化认识、强力推进,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
我曾经那样接近过幸福,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切.可是,当我把小叶弄丢之后才发现,没有她,我一无所有……rn世界不大,我怎么把你弄丢了?rn
期刊
实施情感教学是以情感为手段,达到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情信行和谐发展的目的。情感教学应追求牵一“情”而动全身之效。从情感启动、经过情感融入、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当前,如何理顺情感教学与行为外化的关系,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知情信行和谐发展、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等,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
【摘要】多媒体设计的视听互动发展正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研究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结合人类感观和情态的变化规律,探索性地将传统设计语言与数字媒体时代的多媒体视听语言进行比较关联,归纳出一系列视听语言间的对位、互动的规律和法则,探讨视听语言对传媒环境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视听语言;艺术规律;影视作品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
话说明朝初年的一天,某县有一商人乘船外出经商。船上事宜安置停当,家仆还没有赶到,商人就在船上等候。此时,所雇用的船主忽然起了歹念。那船主见商人此行所带货财丰厚,心中已是垂涎,又见商人此时孑然一身,胸中顿生邪念。船主四下打量:但见此地偏僻,四下寂寂,无有人影,是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所在,这样的天时地利,图财害命,当是易事。船主瞅准时机,便立刻下手,在商人不经意间,将其推入水中,活活淹毙,商人顺流漂走之后
期刊
探索与实开展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保持公司的竞
期刊
新生代农民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及特点  ·农民工  农民工通常也叫民工、外来劳务人员,是指具有农村户籍、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并拥有劳动能力、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农民
我们知道,由于“德”反映的是人的内在品质,难免会有一些人善于“道德伪装”、表里不一,所以无论是对普通人的“德考”,还是对干部的“德考”,古今中外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